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我国早已意识到发展服务外包是转变自身在全球经济中地位的重要机遇,政府已确立了加快以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扩大服务业开放为重点的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积极参与服务业全球化进程,发展服务外包,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结构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若干个服务业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2006年商务部将离岸服务外包列为我国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  相似文献   

3.
浅述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宗翮 《江南论坛》2008,(5):23-2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够培养一大批现代服务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我国服务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4.
加快吉林省国际服务外包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文新 《经济视角》2008,(10):37-4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积极承接和发展国际服务外包。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吉林省具有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的基础和优势,应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国际服务外包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代服务外包是产品内分工原理对服务业生产方式以及其他行业服务性投入流程进行充足和变革的产物,由此推动的服务业国际转移对改写全球经济版图以及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相对落后,需要用当年参与制造业国际转移的认识理念和紧迫感,实行必要的政策调整一开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新局面。文章通过经济学解释分析了当代服务外包的发展原因及现状并对我国承接服务外包提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发展服务业离岸外包对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十二五"期间,我国进入服务业加速发展时期,随着国家对离岸外包行业的大力扶持,我国外包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我国在承接服务业离岸外包方面还存在规模较小、业务范围较窄、层次较低等问题。应将承接服务业离岸外包上升为我国服务业产业升级的国家战略,制定科学合理的服务业离岸外包行业发展目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支持服务业外包的财税政策,建立健全服务业外包人才战略,以促进我国服务业离岸外包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研究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近20年前后国际服务外包兴起,推动出现以服务业国际转移为特点的经济全球化新浪潮,对后起国家经济发展政策选择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在考察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认识过程和发展现状基础上,从发展路径选择、硬件和人才基础条件、政策调整滞后等方面分析我国在这一领域相对落后根源,探讨促进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加速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服务业外包已经成为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引擎.本文在综述服务外包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而指出加快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资源与环境问题不断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在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下,发展服务是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把握国际服务外包业发展势头,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是福建融入全球化经济、实现产业升级、提高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福建省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0.
印度承接服务业外包对其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和通信技术的变革推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服务业的国际转移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并有可能带来新一轮国际产业布局的转移.服务业外包是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形式,2001年全球企业对14.8%的日常运营业务进行了外包,并以每年19.6%的速度增长.IDG的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已达1000亿美元.在服务业外包的国际化浪潮中,印度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承接国,并垄断了美国市场.根据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04年外包业务为印度公司带来了17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占全球同类市场的44%.预计到2008年印度在全球软件和后端办公服务外包市场所占份额将达到51%,届时印度这一产业的年销售收入将达到48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服务外包是近年全球化中进展迅速、影响深远的新趋势。承接服务外包是中国服务业加快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重大机遇。文章在评估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国际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应该辩证地学习"印度模式",最后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层面政府角度提出了扶持和发展服务外包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印度承接软件外包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外包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环境污染小,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承接国。研究印度承接软件外包的经验,对中国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印度的国情、资源及政府的支持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转移中,软件服务外包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和服务贸易模式,并且正在迅猛发展。作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推动因素,国际软件服务外包为寻求服务业发展的中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本文在对中国软件服务外包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中国承接国际软件服务外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开了讨论,进而对中国发展软件服务外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景瑞琴 《经济问题》2007,339(11):41-44
现代服务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但为什么像中国与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却承接了大量的国际服务外包,通过比较服务外包承接国的人力资本禀赋以及分析人力资本与国际服务外包的相关性,发现中国与印度在国际服务外包中的比较优势取决于该国熟练劳动力的绝对数量,而不是熟练劳动力在该国总劳动力数量中的相对比例.这也是印度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能够成为主要服务外包承接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匡后权  邓玲 《经济导刊》2007,(12):48-49
目前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经历大量转移制造业后,现在又开始将其非核心的服务职能向国外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转移.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若干服务业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  相似文献   

16.
周晓庆 《经济师》2009,(5):76-79
全球化背景下,依托信息通信技术的支撑和发展中国家投资条件的改善,跨国公司基于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等方面的考虑,把国际服务外包作为其占领全球市场的战略选择一同时,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是一种全新的“智力出口方式”,我国承接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文章先从基本概念入手,分析跨国公司发展服务外包的根源以及我国承接这种外包对我国服务业的影响,接着指出我国承接这种外包的优势以及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迅速的占领着国际市场,而中国作为国际市场中主要的承接国之一,起步较晚、发展潜力较大.本文阐述了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目前服务外包的现状,最后总结出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国际服务外包是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把握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机遇,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是吉林省实现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在剖析吉林省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现状、问题和条件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路径:立足日韩外包,拓展欧美市场;以汽车与动漫为服务外包发展重点;依托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业务流程外包;培养和引进多层次国际服务外包人才;优化和完善国际服务外包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国际服务外包获得了高速发展。目前,中国企业开始积极主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促进了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承接方企业的角度思考,中国企业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时有优势和劣势,也面临机遇和威胁。为了大力拓展业务,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可以主动利用国家产业政策、培养和引进外包人才、开发和引进新产品新科技、打造外包企业强势品牌、成立服务外包协会、与国际外包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20.
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文研究国际软件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发现,我国企业承接国际软件外包获得了技术外溢的益处,提升了本土软件研发能力。在技术外溢的多种可能途径中,跨国公司的示范效应最显著。我们要坚持软件产业的对外开放,促进国内企业承接软件外包项目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外包项目,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的软件技术和项目管理经验,提升本土软件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