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企业中的优秀员工,劳模可以说是企业员工中的“名牌”,我们都知道名牌产品具有丰厚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作为“名牌员工”的劳模也同样如此,他们是企业的中坚,员工的楷模,在不同的岗位上创造着奇绩。企业的发展中凝结着劳模的无私奉献和创造性劳动,铭刻着一种企业精神和崇高品格。而企业文化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因此,积极发挥好劳模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名牌作用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典型就是旗帜,劳模就是品牌。劳模的业绩和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召力。培养和造就名牌劳模,充分挖掘其时代价值,打造一个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劳模品牌,并大力推广和运用,必将对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包国宪 《中国电业》2005,(10):35-35
优秀的企业文化。靖远二电将“日新”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其最终目的是追求改革创新,不断超越和争创一流,达到企业员工每天进步一点点,企业就会进步一大段。  相似文献   

4.
方颖 《中国石化》2007,(6):69-70
对于企业而言.以“和谐”为核心内容和目标的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息息相关,血脉相连。“和谐”企业文化应当是“尊重规律、协调有序”的文化。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存在于社会,受制于自然。作为道德范畴的和谐企业,它要承担社会责任。处理好与社会、与自然环境、与员工、与政府、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在企业内部要构造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遵循企业运行规则,维护良好的秩序。  相似文献   

5.
管理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以人为本,以管理为中心”,强调以管理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许建民 《中国石化》2003,(10):23-24
企业文化是以管理为目的的文化和以文化为载体的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员工清楚地明白在企业“干什么事情和事情怎么干”,换句话说,员工都知道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笔者认为,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体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先进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在实践中至少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相似文献   

7.
著名漫画理论家方成说:“漫画也是一种语言形式。漫画就是画思想。”它在简单的构图中承载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抚顺石化公司腈纶化工厂用小小漫画作为企业文化工作的载体,让广大员工用手绘的画表达心中的话。引导员工关心企业发展、参与企业管理。尝试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中,大部分企业热衷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因,是认为企业文化能够用来“教育员工”,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忠诚度。其基本的理论依据是,制度管不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文化才能让员工自觉地工作。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担负着构建和谐企业的重任,对内求团结,对外求发展是主要宗旨。用什么样的理念和精神统一员工的思想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目前,炼化公司正在开展的“三级联进联创”活动,充实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正如公司党委书记于宝祥指出:深入开展“三级联进联创”活动,是用文化打造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在谈到“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人”这一命题时,公司总经理李正光更是一语破的:“公司现在的共同愿望和只标是要把企业做好、做强、做大,是要建设世界级的两个基地,是要创造企业和员工的美好未来这一共同愿景。”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的“落地”是指企业文化被员工接受并自觉执行.关键在于把理念转化为企业的管理实践。广州石化通过开展“企业文化之星”评选活动,诠释企业文化理念,塑造企业灵魂,是企业文化孕育和“落地”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王辉 《中国电业》2014,(2):84-85
企业文化作为国有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性资源和品牌软实力,蕴含着持续、稳定的“文化红利”。国企发展历程中积淀着丰厚的文化资源,在文化管理中进一步挖掘梳理和整合,增强文化自信、打造文化品牌.有利于企业文化红利的有效释放。特别是当前国企实施转型升级战略中,随着人才、  相似文献   

12.
企业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企业文化理念与行为严重偏离中国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有两种基本的文化现象:一是企业的理念很时髦、很先进,“在天上飘”,但企业家和员工的行为“在地上爬”,企业文化理念与行为严重背离,造成文化虚脱症;二是员工心理契约的天然缺乏,导致企业制度成本高、管理控制复杂而无效。其根源在于企业文化没有落地。仅停留在时髦的口号与词汇上。没有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企业文化缺乏内在的推进机制与执行系统,同时员工职业化程度低。企业行为与员工行为缺少自律机制,企业内部交易成本高。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本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积极体现,通过培育企业经营理念、培育团队精神和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在市场产品竞争和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并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可见,企业文化是一项以人为中心的庞大管理活动,这项活动的最大受益者既是企业,同时也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是一项“多赢”的好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备受关注。然而,大多数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泛虚”现象,使企业文化流于口号和宣言,或转变为繁琐的文字型文化,甚至把文化娱乐化。这些“虚空”的企业文化不能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也只是隔靴搔痒,收效不大。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即多数员工的共识。如果没有达成共识,不被多数员工接受,则不能叫“企业文化”,顶多可以称其为文化的萌芽。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并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一、企业文化必须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6.
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无论多么优秀的企业文化,如果缺乏员工的有效执行,企业文化建设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全国电力行业核心价值公约》(简称《公约》)中的“职业操守”正是以电力员工为核心,规范了员工在生产中的行为,为员工践行企业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安全是企业综合素质的反映,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煤矿安全文化是煤矿员工安全价值观和安全地为的总和,体现为每一名员工,每一个单位对安全的态度及行为方式。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以安全塑文化,用文化保安全”,加强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建设,真正用文化铸造安全盾牌,保证企业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天马轴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天马).的前身是北京时代新人轴承有限公司,共有员工1042人,现由浙江天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企业资产重组和调整后,体制和机制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以人为本”办企业、安全生产促发展的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广大员工观念的转变和生产经营工作的开展,促进了企业运营质量的提高。北京天马总经理萧宝明说:一个企业的发展,安全生产是基础,而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建设安全文化体系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个基础加强了,才能把“以人为本”办企业落到实处,企业的资源优势才能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北京天马在建立新的运营模式的同时,坚持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增强了员工“安全生产、幸福全家”的意识,提升了安全文化的执行度,形成了顺畅的内部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19.
指引企业前进的路很多,最重要的是走文化路;推动企业发展的“力”很多,最主要的是全体员工的“三力”,即向心力、凝聚力和文化力。经营文化就是经营企业之魂,它是存在企业账户上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扬帆破浪的“战舰”,也是企业“常青”的保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1991年,人本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本集团)在创立之初,就将“以人为本”确定为人本集团的企业文化。人本集团认为,人是企业经营管理之本,一个企业只有通过对人的大胆启用,确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以及公平、客观的晋升评选制度,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才能创“百年老店”,成为国际一流企业。因此,“以人为本”就是人本集团的核心企业理念。10多年来,人本集团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努力建设具有人本特色的企业文化,以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凝聚着全体员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