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审计风险在审计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及审计风险的客观性、无意性和潜在性对审计工作者提出了严竣的挑战。面对现实,正视现实,探求控制、降低审计风险的策略是当务之急。风险控制又分为审计部门内部控制和审计部门外部控制。几年来,招远市审计局针对当前存在的三大风险集中...  相似文献   

2.
田立 《活力》2005,(2):162-162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对审计风险的含义,国内外有许多学者作了积极探索。国际审计准则第6号《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指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6年底公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对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  相似文献   

3.
厂长离任审计之审计风险探讨吴传学审计风险指审计人员签发审计报告后,审计活动仍然存在对差错和弊瑞未能识别判断所出现的风险,加强对审计风险的研究;对保证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一分事要。厂长离任审计作为企业内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不可忽视对审计风险的研究,从...  相似文献   

4.
(一)客观性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审计人员如何努力,都不会将审计风险控制到零的程度。内部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项目过程中,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也同样存在以上阶段。新颁布的内部审计准则第8号——后续审计准则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后续审计,以督促、帮助管理人员对审计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处理,这使内部审计在空间和时间上大为扩展,同时也加大了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5.
刘芳 《事业财会》2004,(3):50-51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的错报和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随着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和人们法制观念的日益增强,特别是我国近几年来的几例审计失败案例,社会上对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审计人员对审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我国财政预算改革的实际,从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和对象出发,对其风险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适应性和独立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在详细分析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成因的基础上,针对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提出了预算执行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张冰 《甘肃审计》2003,(12):11-11
审计风险,即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强化审计风险意识,探索防范审计风险的途径,其目的就是保证审计质量,以实现对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本结合审计工作的实际,谈谈以下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审计风险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莉 《审计月刊》2004,(6):29-29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存在重在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近年来,国家审计机关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审计监督,对促进金融改革和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银行经营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审计手段和审计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因素,给商业银行审计带来较大的审计风险,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下,民间审计的核心是风险评估,而进行风险评估的关键是构建合理的审计风险模型。本文从审计风险的内涵研究出发,在对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职业视角的民间审计风险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审计活动所处的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现代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被审计单位内、外部经营环境及社会公众对审计意见依赖程度的扩大,形成了审计风险的客观原因。其次,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隐蔽性、普遍性的特征,即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1.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存在重在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近年来,国家审计机关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审计监督,对促进金融改革和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银行经营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审计手段和审计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因素。给商业银行审计带来较大的审计风险,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内部审计同外部审计一样存在着审计风险,影响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文章对当前影响内部审计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和十分突出的问题,它直接动摇了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导致国家资财的流失,助长了腐败,对其进行综合整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审计部门首当其冲应担起这个重任,此时审计风险势必会加大。那么审计部门如何防范因会计信息失真所造成的审计风险就成了热点问题。 一、审计风险识别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审计人员首先对审计活动可能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及各种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识别。常用的审计风险的识别方法有:故障树法、调查法等。故障树法是将审计面临的主要风险分解成细小的风险,也…  相似文献   

14.
一、审计风险与风险管理在审计工作中,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认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误和漏报的风险。审计风险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审计风险与审计职业相伴而生,它的存在是客观和主观的结合。二是审计风险损失的发生具有偶然性,但通过对大量风险事故的观察和经验分析,是可以深入认识审计风险,进而控制审计风险的。审计风险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对审计风险进行管理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同时也产生了对审计风险进行管理的客观要求。审计风险管理是风险…  相似文献   

15.
审计风险模型已成为审计理论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新审计准则出台后,审计风险模型有了较大的变动。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将原有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直接综合为重大错报风险。但是笔者认为.基于审计风险的定义,重大错报是审计风险存在的基本前提,而不是主要因素。本文不考虑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公允表达但是审计人员审计报告出错这种可能性。另外.针对国内外的一些案例,还应该关注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审计人员检查出了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但是在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予披露。为此本文认为审计风险模型中应加入报告风险。笔者通过博弈论模型证明了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面临的风险愈加复杂多样,上市公司要想安全、稳健地运行,就离不开内部审计的保驾护航。近年来,内部审计不断发展和变化,很多公司由过去比较落后的传统内部审计模式,转变成为以风险为核心的现代审计模式,审计范围进一步扩大,审计方法得到进一步完善,审计质量有所提高,提升了上市公司识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助力企业长远、稳定地发展。本文主要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展开研究。首先论述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关理论,然后阐述了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A公司为案例具体研究说明,分析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A公司的具体运用。通过研究,发现针对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有关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问题,须从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平台建设等三方面予以优化,期望为相关主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我们可以认为,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工作中要像珍视生命一样重视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这是张成起厅长在今年上半年审计工作汇报会上反复强调的。必须承认,目前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审计风险。下面结合自己多年在业务处工作的体会,谈谈对审计风险相关问题的分析及基本对策。———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的整个过程中。我认为审计风险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1-审计队伍知识结构老化,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对当前国家改革、改组、改造的有关政策规定界限把握不准,造成在审计检查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未能检查出某项已经存在的重大事项的可能性,造成失察的…  相似文献   

19.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核算、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审计后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甚至做出错误判断,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性。近年来,在一些单位和部门发生的一系列严重违纪、违规事件揭示了审计风险的普遍性。因此,加强审计风险控制和管理,有效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成为审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20.
对最新审计风险模型实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茜 《审计月刊》2005,(10):27-28
一、最新审计风险模型及其优越性 2003年10月新发布的《国际设计准则200: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中,对审计风险模型作了重大改动。其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正是引入了“重大错报风险”的概念。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并成为重大错报风险,而是重大的实质性的改进。最新审计风险模型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