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贾继凤 《魅力中国》2010,(36):106-10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积累写作素材,悉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参与作文评改,体验成功的欢乐,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有个性、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相似文献   

2.
王秀冗 《魅力中国》2011,(9):177-177
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向生活学习,向作品学习,积累写作素材,做到“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3.
王郁庆 《魅力中国》2011,(6):239-23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按照一定规律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提高学生口语、书面语表达水平及能力的一项教学活动。“生活是教学的源泉”。这就要求作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中获取写作素材,更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获得充沛的情感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许盈 《魅力中国》2010,(14):215-215
我们在设计游戏时,要经过精心的设计,激起学生的写作情感。在设计游戏时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创造性。激励学生平时坚持写日记,去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素材。  相似文献   

5.
王海丽 《魅力中国》2011,(18):213-214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改提出的新理念。对此,地理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教材”的观念,从学生的身边环境出发,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社会发晨的现实,不断选择适合培养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地理素材,使地理教学变得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用一双“地理眼”看世界,帮助学生解决实地的地理疑问,形成较强的地理素养,增加学生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的生成是头脑高速运转的结果,将生活素材经过头脑加工并最终诉诸笔墨,是一个复杂运思过程。只有合理的设计、安排、诱导、发掘,才能将生活中丰富的素材,转换成精炼、得体的文字。文秘写作课应将学生的生活素材融入题型设计,让他们有话说,有话写,结合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坤 《魅力中国》2014,(17):187-187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教师要引领学生到生活中观察,丰富习作素材,在活动中体验。激发写作动机,在实践中感悟.写出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8.
刘艳红 《魅力中国》2013,(20):222-222
摘要: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在教学中启发学生。通过写日记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受启发,再转变为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技巧,就是陶行知先生思想的最好实践.应谊在教学中加以更好地总结和推广。笔者在作文教学中,除按课本上规定的习作题目让学生写作作文以外,还着重抓了写日记的训练。以此激活学生的写作源头。  相似文献   

9.
陈鹏 《魅力中国》2011,(9):138-138
在山区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不仅是农村学生写作难,而且是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写作水平的悬殊之大。笔者认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并大胆表达。简而言之就是把握口语和注重积累。  相似文献   

10.
作文源于生活,当然也能创造生活,更能再现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素材是基点,及时练笔是再现生活的写照.  相似文献   

11.
王红 《西部大开发》2011,(11):122-122
农村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无暇看书读报,接触新鲜事物少,家长指导也“力不从心”。因此,深为写作而苦恼,作为语文教师也为他们的写作问题而烦恼。素材是写作的基础,可“闭门造车”、“寸步不行”的他们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二、重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三、鼓励阅读积累资料。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素材有了,作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相似文献   

12.
赵蕊 《魅力中国》2011,(4):51-52
数学应用意识表现有: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此我认为: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意识的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吕青鸾 《魅力中国》2010,(34):305-305
如何促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成为物理教师工作的重点。创设情境精心“设疑”;精选生活素材,诱发探究情境;灵活利用课本,重视实验教学;巧用现代媒体,重现直观情境;采取新颖教法、开展科普活动等能够有效的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于红丽 《魅力中国》2014,(7):193-193
作文难是很多学生的共同感觉,难在何处?是因为他们由于生活与学习环境的限制。缺少对现实客观事物的观察,不善于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提炼作文的有用素材。因此,要破解作文难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仝连琴 《魅力中国》2010,(15):59-60
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这些都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捕捉习作材料,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激发表达欲望,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王丽娟 《魅力中国》2013,(29):157-157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学生作文往往会出现语言表达生硬、空洞无物、改头换面等现象,学生提起写作就会哀声叹气。有的学生虽然读了许多书,写了许多文章,对写作仍无兴趣可言,不知情感如何表达?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状态呢?我认为加强小练笔训练,让学生满怀希望走进生活,充分获取写作素材、发挥联想与想象,是写好文章的最佳途释.  相似文献   

17.
黄梅 《魅力中国》2014,(1):201-201
写作是令学生谈之色变的一项语文活动,如何能让学生走出困境,迎来柳暗花明的又一村呢?我认为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非常重要,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摘抄的良好习惯,教会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另辟蹊径,让学生在写作前先说作文或者先听,当然续写、改写,对课文进行再创造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样,写作定能水到渠成,学生只要坚持各种写作实践,就能不断丰富写作储备,让写作成为一种快乐、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8.
付争艳 《魅力中国》2010,(9X):41-41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更贴近生活,一是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激发学习兴趣;二是创设生活情境,培养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同在;三是要数学语言生活化,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四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五是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六是再现生活情景,激活课堂教学;七是布置贴近生活的家庭作业。  相似文献   

19.
数学新教材跟传统的教材相比,有许多新的特点,其表现为:1.新教材的教学例题没有被当作教学目标,而只是被当作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出发点;2.新教材大量采用情境图。富于趣味性,增加了感性材料,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3.新教材的例题及练习较适合开展合作交流、操作实践、自主探索等学习活动;4.新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陈琛 《魅力中国》2014,(14):141-14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实验的机会。”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发现数学。模拟生活现实情境,体悟数学。回归社会广阔天地,应用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