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正>二千年前,汉张骞出使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西域人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中国华夏民族的永远的名字,中国也一直以世界强国屹立于世界之林。1 100年前隋炀帝在甘肃张掖举办了万国博览会,再次张显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六百年前,明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带来了中外交往的空前发展,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发展,对世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两次西行,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通道就此诞生。在犬漠商队的驼铃声中,中国的丝绸远运到欧洲大陆。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3.
张建伦 《发展》2014,(7):20-21
正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贸易通道。这条国际通道成为中国丝绸、瓷器和香料走向西方世界的桥梁和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载体。到了21世纪初,在现代交通、资讯飞速发展和全球化发展背景下,贸易和投资在古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中亚各国希望拓展与中国的合作领域,推动中亚地区的建设与开发。正是  相似文献   

4.
古代丝绸之路以张骞出使西域为起点,以最初的中西丝绸贸易为主体,发展出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为内涵的丝路精神.现如今,世界贸易蓬勃发展、中外交流频繁的时代大背景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被重新提出,在继承发展古丝路精神下创新了形式,成为重要的国际经贸平台.对促进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历史上曾一度领导着世界文明的潮流,而这种作用是通过输出古老文明的几条贸易之路发挥的。因此,研究中国历史上的贸易之路不仅对于我们自己,而且对于人类文明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丝绸之路公元前138年,武汉帝在组织对匈奴战争的同时派张骞和堂邑甘父出使西域与大月氏结盟以共敌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度遣张骞率人马、赍金银丝帛出使西域。张骞及其副使先后至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康居(阿姆河、锡尔河中游乌兹别克)、大月氏(巴克特里亚)、身毒(印度)。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也开始了中西贸易交通的新纪元。张骞之后,中国使节的足迹远至安息(今伊朗)、奄蔡  相似文献   

6.
蔡春丽 《今日重庆》2012,(Z1):58-59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两次西行,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通道就此诞生。在大漠商队的驼铃声中,中国的丝绸远运到欧洲大陆。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经过千年的漫长沉寂,2011年3月19日,一列满载"重庆造"电子产品的列车再次飞驰在"丝绸之路"上。横跨欧亚六个国家,从  相似文献   

7.
自从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之后,西域诸国,知道了丝绸原来是一种小虫子口里吐出来的丝,于是,千方百计地想得到这种虫子。而汉王室,宁肯以成捆的丝绸予人,也不准蚕籽流传出去。汉家在这通往西域的道路上,设立了道道关隘,一旦发现有偷运蚕籽出境的,格杀勿论。据史书记载,在各道关隘上,不知道因为这事杀了多少人。那么,蚕籽到底是谁偷运到西域的呢?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蚕丝业最早发源地,可追溯到远古的新石器时代。当时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均已出现原始的蚕丝事业。当奴隶社会末期的西周,已有了丝绸业商品经济的记载。战国时丝绸生产与贸易发达,齐纨、鲁缟以及楚国和江南吴越的罗、绢等名满列国。西汉武帝时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对沟通与西域以及西方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隋唐时期,中国蚕丝与丝绸的生产技术,亦向中近东、西欧与日本、朝鲜等地传播。此后,历经  相似文献   

9.
陈宇宏 《西部大开发》2015,(Z1):174-179
公元前139年,张骞首次从长安出使西域,开启了丝绸之路古道,这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这条通道,绵延7000多公里,历经1500余年,经历过魏晋南北朝的动荡岁月,见证了隋唐盛景和元明的勃兴,它一直承担着内地与西域,中国与亚洲、欧洲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重任,是被誉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人类文明的运河"的风雨古道。回首历史,我们满怀敬畏;放眼未来,这条古道将在"共建丝路经济带"的战略下重现辉煌。2015年,本栏目将着眼于丝绸之路这条民族精神史诗,以传统的题材,当代的眼界,用世界性的文化视域来透析丝绸之路带给中华文化的深刻意蕴。就让我们带着好奇、带着疑问,来看看这条历经1500多年的古丝绸之路到底都发生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0.
成都虽然地处四川盆地,对外交通不便,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但正是这种地理上的封闭性成就了成都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成都在中国宏观地理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三大交通线和经济带的交汇点。秦汉以前,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就已开通,并延续了2 000多年的发展。汉以后,张骞"凿空"西域,开通北方丝绸之路,成都的蜀锦等丝绸产品就一直是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而在南北朝的两百多年间,当河西走廊交通因战乱受阻,北方丝绸之路中断时,以成都为起点,经过甘南、青海进入西域的"河南道",成为新的北方丝绸之路,使中国与亚欧国家的贸易一直未曾中断。秦汉以后,成都成为岷江航运的起点,成都的人和物乘船顺岷江而下直接进入川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各主要城市一直保持非常密切的联系。因而成都成为中国古代三大经济带的交汇点和交通、经济枢纽,由此推动了成都在汉唐时期两次崛起。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区域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确立了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发展战略,为四川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成都应构建成为21世纪中国内陆地区对内对外开放的枢纽。为此,需要进行新的顶层设计和采取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1.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自此之后华夏大地与西域诸邦之间“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同样,在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带去的是瓷器、茶叶、丝绸、工匠,而没有带去总督,没有带去扩张和称霸的野心。  相似文献   

12.
《今日重庆》2013,(9):18-21
2200年前,大汉文明使者张骞和他的驼队,满载着丝绸、陶瓷,开始了第一次西域之旅,由此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的丝绸之路。今天,在社会化大生产全球配置资源、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之际,一群"当代张骞"—"感知中国穿越新丝路—渝新欧国际铁路媒体特别行动"联合采访车队再度扛起中西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大旗,沿着  相似文献   

13.
孙占鳌 《发展》2014,(5):44-45
正三、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隋唐时期,中原王朝屡次对突厥用兵,一举控制西域各国,设立"安西四镇"作为中国政府控制西域的机构,兴修玉门关,再度开放沿途关隘,并打通天山北路丝路分线,将西线打通至中亚。于是,丝绸之路东段再度开放,新的商路支线被不断开辟,丝绸之路贸易迎来了繁荣时期。裴矩开中央政府主持贸易之先河,在西北民族尤其河西民族贸易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隋炀帝时,西域各族或政权使者纷纷前来河西地区从事贸易,为  相似文献   

14.
<正>2100多年前,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而今,"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旨在打造新丝绸之路,促进对外交流合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追古思今,2016年4月,著名书法家华人德的弟子张小峰先生,跟随华人德、白谦慎、王伟林等一行十二人踏上朝圣之路,展开以开阔胸襟、净化心灵为主旨  相似文献   

15.
《今日重庆》2013,(9):16-24
晚霞、黄沙,茫茫戈壁滩。两千年来,张骞和他的后继者们,正是沿着这条路线,把丝绸、陶瓷,带到了中亚、欧洲。驶出雄伟的国门,我们再次踏上了一条新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6.
汪帆 《中国西部》2014,(1):20-21
<正>中哈:穿越历史的能源新丝路"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哈萨克斯坦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曾经为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作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三绝三通     
编者按: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以后,既经历过筚路蓝缕的初创时期,又出现过昭君和亲后的"边城晏(晚)闭,人民织盛,牛马布野"的和平兴旺景象。其间,班超父子"三通"西域的故事,一直为世人所传颂。他们为使西域与内地联成一体,作出了永垂史册的贡献。丝绸之路正是经过这样一代一代人的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奋斗才始终保持畅通无阻的。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开通后,匈奴虽然退出了河西走廊和漠南一带,但他们仍然统治着蒙古西北及天山以北广大区域,并支配着塔里木盆地东北和西域的一些小国。他们的小股骑兵,还经常从天山缺口南入,袭  相似文献   

18.
哈萨克斯坦,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中国与西亚、欧洲的陆路枢纽,为中国重要邻国。据考证,张骞通西域以后的百余年间,汉朝一直通过丝绸之路与这里保持着友好往来,细君公主远嫁这里,带来了中国的农业文化;唐代,哈萨克斯坦是伊斯兰教文明传入中国的陆路之门;清代  相似文献   

19.
《重庆与世界》2014,(9):88-88
<正>2100多年前,汉朝使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并开辟了丝绸之路。此后,这条经贸走廊成为了中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临亚太经济圈,西临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质的经济大走廊"。从重庆到德国杜伊斯堡港的渝新欧国际铁路线被认为是横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大动脉"。该线路从重庆出发,经达州-安康-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比利时。"渝新欧"实行一次关检可通全线,目前已稳定运行3年多。"渝新欧"不仅使重庆从中国的内陆城市变为开放前沿,还串起沿途各国流金淌银的商贸往来,赋  相似文献   

20.
走出国门,一路向西 Go Abroad and Go Westwards 2200年前,大汉文明使者张骞和他的驼队,满载着丝绸、陶瓷,开始了第一次西域之旅,由此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的丝绸之路.今天,在社会化大生产全球配置资源、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之际,一群"当代张骞"——"感知中国·穿越新丝路——渝新欧国际铁路媒体特别行动"联合采访车队再度扛起中西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大旗,沿着新的丝绸之路——渝新欧国际铁路线,从重庆一路向西,撒播友好,寻找全新商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