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明龙 《魅力中国》2014,(19):50-50
“生态宜居”是我县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生态和宜居的优势,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八新的内涵。对提高城市竞争力,扩大高唐知名度至关重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推进高唐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展开了阐述,一是宜居城市的内涵;二是生态文明对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新要求;三是对高唐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如何实现城市的低碳发展,建设新能源城市,打造生态的宜居城市是所有城市面临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3.
李焱 《首都经济》2008,(5):65-66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基础,然而目前城市快速发展和区域生态退化已给北京市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4.
宋光 《辽宁经济》2010,(12):24-25
何谓宜居城市?宜居城市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宜居城市是指人文、自然环境协调,经济、社会、文化、设施等各方面达到较高水平,适宜人类工作、居住和生活的城市。狭义的宜居城市则突出关注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功能,是指气候、生态、人文环境等方面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  相似文献   

5.
2012年,新一届椒江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打造“首善之区”战略目标。加快创建宜居城市是工业化后期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之一,是城市间扩大影响、提高竞争力的着力点。“首善之区”首先要有“首善”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成就有品位的都市生活,加快实施“住在椒江”战略、打造生态宜居应当成为城市的首要功能和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6.
吴狄 《魅力中国》2011,(12):35-3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城市绿地、居民小区的景观建设也越来越好。如何成功运用园林景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乃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其中公园绿地的建设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种生物共处具有生态边缘效应给我们在建设宜居城市的启示是,城市应追求城市生态边缘效应,并把这种效应转化为城市人文边缘效应,使城市具有集聚人气的巨大魅力。几千年的专制统治使中  相似文献   

8.
2006年6月,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宜成城市"课题组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北京)》,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报告主要从居民生活和居住环境的视角,对北京城市总体(不包括远郊区县)、不同城区以及街道的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居住舒适性和出行便捷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是在自然舒适度,还是人文环境舒适度等方面,北京都与"宜居城市"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9.
关于宜居城市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5年1月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将北京2020年的城市功能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北京首次提出宜居城市这个极具创新性的城市职能发展目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使宜居城市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1宜居城市的概念与内涵1.1宜居城市的概念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宜居城市是指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谐,人工环境优美,治安环境良好,适宜居住的城…  相似文献   

10.
生态宜居社区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宜居社区。生态宜居社区的基本特征包括亲和性、舒适性、健康性、高效性、和谐性.其构建原理包括社区建设的生态平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生态宜居社区的建设要求包括生态环境良好、配套设施完备、商务环境优越、社区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汉中市土地利用存在着两大矛盾:1)城市发展与耕地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2)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本文分析了汉中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特征:1)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生态网络格局的构建;2)城市发展方向以生态旅游为主;3)城市发展定位为宜居城市。基于以上特征,概括了汉中市土地多功能集约利用的形成过程,以主体功能区划为核心,以区域产业发展为骨干,以宜居城市为基础,结合集约用地的思想,既保护了耕地资源,又维持了生态平衡,形成生态-生产-生活一体化的城市土地多功能集约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初,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修编。根据该规划.未来北京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其中.“宜居城市”的概念是第一次正式提出。  相似文献   

13.
莱西市是青岛市的卫星城市,地处胶东半岛腹地,总面积1522平方公里,72.8万人。近年来,莱西市着眼于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湖滨城市,按照“城市住宅郊区化,郊区住宅生态化,生态住宅大众化,大众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打造半岛水都,着力建设魅力莱西品牌,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山东省首批文明城市”、“全国十佳宜居城市”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4.
中小城市需专注于宜居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许多专家认为,宜居城市的基本条件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包括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葱郁的绿化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这是宜居的基本条件;二是完善的物质基础,包括城市公共设施、交通住房、居民收入、安全、减灾、就业、就医等方面,这是宜居城市的硬件设施;三是和谐的人文氛围,包括社会秩序、道德风尚、教育程度、文化底蕴和娱乐功能等,这是宜居城市的精神体现。当前我国建设宜居城市总体是以大中城市为主,但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中小城市(镇)府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2006年7月,国务院批准了《天津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天津“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发展定位。《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然而,天津作为一个老工业化城市,要打造一个现代化的生态宜居高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网总编、研究员罗亚蒙2005年1月,国务院在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时首次在文件中出现"宜居城市"的概念.2005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上要求"把宜居城市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后,全国有很多城市把"宜居城市"列为城市发展目标."宜居城市"由此成为中国新的城市理想.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也面临着人口激增,环境恶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都将制约着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在经济增长,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对居住环境,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要求也逐渐地提高,这就要求发展宜居城市,它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宜居城市就是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符合主流的社会意识。苏州自古环境优美,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曾获"2012年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称号。苏州发展飞速,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依靠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苏州市的经济发展迅猛,具备了发展宜居城市的有利条件,文章以宜居苏州的发展战略为对象,对苏州市如何在建设宜居城市的同时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8.
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主流社会意识,人们开始重视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去解决这些问题,"宜居"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选择。本文以宜居珠海的发展战略为对象,用SWOT分析法对宜居城市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得出了珠海建立宜居城市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天津市生态宜居城市的定义和内涵,提出了天津市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天津市生态宜居城市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社会安定和谐、经济优化增长、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科学文化繁荣五大领域,五大领域共含15项分项指标和若干具体指标,并就天津市实现生态宜居城市目标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博导俞孔坚:“宜居城市”没有严格定义“宜居城市”本身是一个描述词,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正如“生态城市”、“健康城市”、“可持续”之类的概念一样,因所处的社会阶段的不同,也因人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标准。《标准》出台并不会终结争沦,相反,可能会引发更大的争论,因为它有可能变为评价城市或考核城市决策者的依据,与部分人的利益产生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