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秦汉时期是我国早期边疆开发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岭南的战国秦汉时期考古遣存可分为三期:第一期约为战国后期楚国在独霸南方,兼并百越时;第二期相当于秦和南越国时期;第三期为西汉中期到东汉建立前。  相似文献   

2.
广东与广西有着共同的方言(粤语)、习俗(粤俗)、饮食(粤菜),被亲切地称为两广。山水相连,兄弟情谊渊远流长。文化风俗相近,气候相似。同处岭南,同饮西江,同临南海,历史上同属一个行政单元。从秦末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治广州)起,一直到唐朝设岭南道(治广州),广西基本上都与广东同属一个行政单元。只是到唐咸通二年(公元862年)才将岭南道分设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到宋代改设广南东道和广南西道,分别得名广东和广西。由于发展条件和机遇不同,近十多年来,两广的经济水平差距在拉大。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经济超常…  相似文献   

3.
文化已深深融入当今社会经济运行之中并成为经济发展持久的动力。民族地区经济要在自然资源丰富但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情况下形成特色并健康发展,就必须立足文化和经济的相互关系,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的阶段把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资本,把文化经济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辩证处理好文化经济化的思想观念、主导力量、运作方式、运作模式、适用阶段等问题,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这片沙漠边缘的绿洲,因水而得以留存、发展,历史时期这一地区人们在用有限的内流河来发展农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留下了宝贵的水文化资源,历史时期的水利工程、均水制度、水神崇拜等均是他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灿烂水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六朝时期是南方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与六朝政府关系密切的少数民族主要有东南地区的山越、长江中游的蛮族、西南地区的僚族、岭南地区的俚族等,其人口总数超过300万人。  相似文献   

6.
石丽芳 《黑河学刊》2013,(7):28-29,44
瑶族是个迁徙民族,元明清时期迁入岭南并定居。在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既保留了传统,又有创新,很好的适应了新环境新生活,从而使得瑶族发展壮大,代代传承。  相似文献   

7.
岭南古驿道作为凝聚广府、客家、潮汕等三大民系主体——水乡、山居、海洋音乐精粹的文化通道,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以古驿道为载体和以不同音—地关系所呈现的鲜明音乐文化样态为基石,展开岭南古驿道音乐艺术为对象以及基本特征的研究,将拓宽岭南音乐的研究内容和路径,已然成为岭南文化学理研究的必然.开展岭南古驿道音乐艺术研究将对推进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活化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及在提升岭南音乐文化"一带一路"的多维影响力、展示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五代广州呈现外需型(对外贸易)港口的某些特征,进出口货物带动了产业链延伸,促进了岭南、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宋元时期岭南、江南港口数量增加,供需系统的各条产业链纷纷启动,岭南、江南以及西南的外向型经济某些产业表现强劲。唐宋元海上丝绸之路航海技术的进步则会影响贸易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现代乡镇》2012,(5):94-95
孙晓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特邀专家,岭南养生文化研究促进会会长,  相似文献   

10.
卢诚 《改革与开放》2013,(12):186-187
本文以党的十八大关于"文化强国"理论为指导,首先是阐述了冼夫人文化精神是经过岭南1500多年历史的长期演绎,独具岭南特色的民族精神,它集中体现在爱国、爱民、民族团结、法治等四个方面。其次是分析了冼夫人文化精神在我国建设"文化强国"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即构建岭南共识文化价值、价值整合价值、精神激励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何一鸣 《珠江经济》2008,205(9):4-27
本论文以非正式经济制度创新与正式制度演化为逻辑主线,分别探讨民间网络在岭南商业精神作用下的诱致性制度演化活动和广东岭南地方政府的强制性制度创新行为,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制度关联的理论框架,并进一步运用博弈论数学模型把该地区的非正式经济制度与正式经济制度之间的关联性关系抽象转化为民间网络制度演化策略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的动态一致性博弈问题,最后收集市场化经验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和实证分析,从而得到结论:岭南模式是民间网络自下而上形成的非正式经济制度演化与地方政府自上而下推进的正式经济制度创新相互补充、共同发展而形成的制度相互关联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唐五代广州呈现外需型(对外贸易)港口的某些特征,进出口货物带动了产业链延伸,促进了岭南、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宋元时期岭南、江南港口数量增加,供需系统的各条产业链纷纷启动,岭南、江南以及西南的外向型经济某些产业表现强劲。唐宋元海上丝绸之路航海技术的进步则会影响贸易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肖长禄 《发展》2008,(11):13-14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定西,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到87%左右的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任务十分艰巨。没有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个课题非常大,涉及领域也非常广。要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扎实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意义重大,而且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就是,实现这一目标,关系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关系先进文化对农村的牢牢占领,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战略;任务艰巨在于,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主题。在这样的新经济时期,企业文化呈现出速度文化、创新文化、学习文化、融合文化的新特征,决定了新经济时期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的重点。本文对新经济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唐末在帝国解体的过程中,北方的契丹女真等部落先后建国,控制了农耕核心地区与宋帝国并立的北方强权。此后,游牧文化与以农耕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逐步融合。从先秦时期开始,农耕文明对草原游牧文明产生极大影响的同时,草原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发展具有意义深远的影响。历史上,中国北方的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在互相吸收借鉴、互相融会贯通的过程中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江即为珠江中下游,因位于广东西部而得名。梧州是西江沿岸重要口岸。因处于两省交界和大河交汇的有利环境,梧州不仅于汉代开始发展成为岭南都会,而且在明成化年间成为两广总督府的驻跸地。梧州港长期以来承担调动岭南地区商品贸易中转和转运的角色。梧州的对外交通在近代开埠后更盛极一时,而从1897年开关后直至抗战前夕是梧州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文章试图立足于整个岭南地区,结合当时国内外局势重新讨论梧州港的兴衰,探讨中国近代化大环境下的梧州港。  相似文献   

17.
柴阳 《辽宁经济》2006,(2):11-11
居住在我国的少数民族是人民群众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在生产、生活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他们在经济文化发展上又有很多特殊性,我们应对他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给予特殊关注。改革开放后,民族地区经济在国家和发达地区的支持下有了长足发展,但是20世纪80年代后,为了确保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这一大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家对民族地区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在推进东部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民族地区由于自身的经济特点,成为长期为东部发达地区提供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基地,同时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不合理,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能力弱化。  相似文献   

18.
禹建逊 《魅力中国》2011,(10):167-168
犯罪是一种古老、复杂的社会现象,受有一国或一地区特定时期的国家类型、立法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法律文化传统以及刑法时代思潮的强烈影响。中华法系以刑律为主导,自成一格,经封建时期两千多年的发展,内容日丰,体系益密,至唐朝时期达到鼎盛。对古代刑律进行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完善我国今日刑法内涵、体系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粤北瑶族地区文化经济落后于汉族地区,尤其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发展速度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差距越来越大,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越来越多。如何在严峻的市场经济挑战中加快瑶族地区文化经济的发展,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粤北瑶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粤北瑶族经济文化发展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利丰供应链管理及物流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008粤港物流高峰论坛”日前在广州举办。来自粤港两地的物流领域专家、企业精英代表聚集一堂,围绕“产业转型中的供应链风险管理”主题,共商在广东省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粤港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泛珠三角地区物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