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米小爱 《魅力中国》2014,(15):88-88
“流派是戏曲表演艺术成熟的标志,也是戏曲行当程式发展的必然规律”。流派的产生与行当程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行当是戏瞳演员的专业分工,演员能自成一派,就是因为有了行当程式。演员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历经不断的实践、学习、借鉴和创新,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在得到同行的赞许、观众拥护基础上,成为后来者的学习典范,逐步成为独立于本行当的表演派系。  相似文献   

2.
王静 《魅力中国》2013,(19):122-122
亮相是戏曲演员熟知的。平平常常的表演程式。由于行当、角色的年龄、性别、身份、性格以及剧情、环境的千差万别,亮相的形体动作也就千姿百态,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3.
王雄伟 《魅力中国》2014,(25):100-100
舞台表演作为影视表演的基础,其出现与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影视表演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种艺术表现形式既有相同点,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演艺术自从进入电视以及电影行业之后,就一直在努力摆脱基础性表演艺术所带来的程式化以及夸张的影响,从从而形成自己的美学特色以及表演风格。但是,舞台表演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也要学会借鉴和吸收影视表演所形成的自然风格,本文主要分析了两种表演艺术的共同点以及不同点,让人们更好的了解两种艺术之间所存在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徐连奇 《魅力中国》2013,(16):94-94
行当、程式与人物塑造关系如何?这是戏曲表演中的核心问题。这里要先谈戏曲的人物形象特点。我倾向于认为戏曲与话剧、小说、影视的不同,人物与行当的不同,在于前者重视典型性,后者重视类型性。典型性更重视人物性格的独特、鲜明,强调“这一个”,强调不可重复性,强调它的时代、社会的横向概括力,这应该可以从典型这个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中、从批判现实主义的概念中找到源头。类型性更重视千百年来相同遭遇的同类人群的情感经验及其抒发方式,因此可以也需要部分的集体重叠。  相似文献   

5.
杲翔 《魅力中国》2014,(25):90-90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程式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行当划分基本沿袭了中国戏曲的传统,根据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等将人物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在生行中又分老生、武生、小生、娃娃生等。  相似文献   

6.
王春霞 《魅力中国》2012,(29):22-22
作为戏曲舞台表演的基本单位——演员,当一对或一组的表演程式独立存在尚不能构成独立的舞台形象时,只有借助演员根据人物性格和规定情境的要求,把若干程式按照生活逻辑和舞台逻辑组合起来,塑造出独立的、具有某种具体思想感情的舞台形象,最终完成对戏曲审美客体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董林 《魅力中国》2013,(13):103-103
京剧作为国剧,以表演为中心,老生是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中第一大行当,它的艺术魅力四出:名家辈出、名剧迭出、人物层出、表演胜出。  相似文献   

8.
黄岩 《魅力中国》2011,(21):103-104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在我国表演艺术历史的长河里渊源流长,它是表演艺术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在历代无数的戏曲作者和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下,至今已形成集“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程式化表演体系,在戏曲舞台上,无论是唱、念、做、打、都有它很规范的表演形式,而这些规范的表演形式都来源于生活,但是它经过艺术的加工提炼,又高于生活,至今已经形成我国传统戏曲所独有的一种舞台表演模式。传统的程式化身段表演套路“起霸”就是戏曲程式化身段表演的典范,同时它也是传统戏曲最具代表性的程式化表演身段套路之一,它是传统戏曲身段表演艺术魅力的最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焦新庄 《魅力中国》2013,(20):103-103
中国戏曲中的武生就是生行中侧重以武功技艺塑造人物形象的行当。武生行当中有“长靠”、“短打”之分。两类武生扮演的人物不同,表演风格也各具特色。长靠武生身着硬靠、软靠或箭衣,穿厚底儿靴,多扮演将帅、寨主一类身份较高的人物,表演上注重展示角色的威仪、气度,动作中讲究功架、造型,亮相时追求雕塑美。因其气势大,故而亦常被称作“大武生”。  相似文献   

10.
王淑芳 《魅力中国》2010,(17):225-225
戏曲表演是一种独特的歌舞表演,它把多种艺术手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按照一定程式体现出来。“唱、念、做、打”就是戏曲表演的概括统称。在戏曲表演中。“唱”。嗓音宏亮,唱腔委婉动听。未见其人,先问其声,夺人耳目。“念”即念白,指用艺术手法处理过的舞台语言,富于节奏感,抑扬顿挫,掷地有声。而最富于表现力的是它的“做”。即做功,指各种节奏化、舞蹈化的表演动作,包括各种神情、意态、身段、工架以及成套的独舞、群舞乃至运用翎子、帽翅、水袖、马鞭等物质材料创造的身段等,而且“做功”表演最能配合“唱腔”表演来达到戏曲艺术的最高境界的。  相似文献   

11.
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戏曲表演程式当然也不例外。寻根究底,中国戏曲表演程式都是来源于生活的。但是,戏曲演员在塑造舞台形象、创造表演程式的时候,不仅致力于对直接生活的体验和提炼,而且放眼于广泛的间接生活和各种艺术、  相似文献   

12.
李秀花 《魅力中国》2013,(16):84-84
一说起戏曲表演,人们总是讲到四功五法,讲到程式动作,讲到功夫多深,技巧多高,坐科多少年.师承足哪门哪派。作为一名戏曲演员,这些东西的重要性当然是不亩而喻的,但以我从小学戏到今天这二十几年的戏曲表演艺术实践来看.我以为除了上述的这些内容,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些东西,那就是要体验人物。因为戏曲表演的最终目的还是塑造人物,程式技巧的运用目的也是如此,没有对人物的理解和体验,即使是技巧再难再高,也很难让观众印象深刻。因此,我们除了练习掌握好基本功外.还要学会刻画人物,一定要在程式化的动作中,尽可能地融人一些体验的因素,赋予这些程式化动作以内涵和情感,而不是单纯的技巧展示。  相似文献   

13.
李海龙 《魅力中国》2010,(27):133-133
一、京剧程式的必要性 京剧艺术的各个组合中,唱、念、做、打,都有自己的程式。因为在京剧舞台上不允许有纯属自然形态的原貌出现,一切生活的自然形态,都须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美化,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严整的技术格式即程式化,并在舞台上表现出来。京剧音乐中的板式、曲牌、锣鼓;念白中的韵白、京白,表演中的身段、  相似文献   

14.
陈涣 《魅力中国》2010,(17):221-221
笔者从剧本的人性开掘、音乐的外延拓展、表演的程式转型、舞美的视觉冲击四方面深入浅出阐述《梅龙镇》的创新.对于当下乃至今后的琼剧创作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沈口 《魅力中国》2011,(10):333-333
表演的本质在于它的主观表现性。使内在的情感获得形态的活动,从而使欣赏者从心理上产生美感效应。歌唱中的表演有它的内在规律和方法,是音乐情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歌唱的表演时从属与艺术创造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宁波通讯》2007,(6):I0005-I0005
清末宁海民间艺人独创的一门表演艺术绝活。源起于宁海平调传统剧止《金莲斩蛟》中,后成为独特的表演程式。  相似文献   

17.
段俊林 《魅力中国》2010,(31):253-253
戏曲舞台动作是歌舞动作,具有程式性特征。戏曲程式性动作的含义不仅包括形体动作,还包括语言、念白、唱腔、音乐及戏剧冲突展开的方式。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是在相对稳定中不断变化发展的系统。一代又一代的前辈艺人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根据审美的原则,时代的需求,对戏曲素材一自然形态生活的概括、提炼、夸张、变型并规范成了今天戏曲舞台上的唱、念、做、打等基本表现手段和一整套节奏鲜明、规范严谨的技术格式,这就是“戏曲程式”。  相似文献   

18.
赵刘敬 《魅力中国》2013,(20):123-123
在社会经济与科技高度发达,为更好的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塑造更加生动、形象、鲜活的戏剧性人物,我们作为与戏剧表演的人员都应该坚持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生活、熟悉生活、贴近生活、准确的把握住生活与戏剧表演艺术之间的特定联系,这样就能够是人民的现实生产生活通过戏剧表演舞台表演的淋漓尽致。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人民对戏剧表演艺术的审美要求也在慢慢提高,因此穿透的老旧的戏剧表演艺术流程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困难与挑战,所以,我们作为与戏剧表演的人员一定要认清当前的严峻发展形势,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并不断的寻求开拓与创新。表演是中国戏曲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对生活的模仿,更是对生活的概括、夸张、装饰甚至变形;程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方面演员需要经过长期的形体程式技巧训练,形体动作才能完全适应戏曲舞台的需求,另一方面演员必须要向生活学习,运用所学技巧结合生活体验,在舞台上将剧目所要呈现的内容得到准确、生动、鲜明的体现,才能演活角色,服务好剧情需求。试想一个演员不具备腰功、腿功,台步走不了,靴子不听使唤,那怎能叫演戏?演员没有生活,也一定演不好或演不像戏。  相似文献   

19.
耿佩君 《魅力中国》2013,(13):104-104
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艺术形式,曲艺在我们国家的文化历史上源远流长,曲艺的表演是曲艺长盛不衰的生命。本文试图从美学的角度解读曲艺的表演艺术真谛。对于深入了解曲艺艺术的表演可以提供理性思辩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相似文献   

20.
朱洋 《魅力中国》2013,(34):197-197
戏剧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戏剧表演专业创新人才的关键。舞台表演艺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舞台,表演类艺术教育课程的最终完成是在舞台上实现的,而舞台上的表现力、感染力来源于艺术实践。应实施开放式教学,大力推进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加强交流,不断拓展学生艺术视野和实践能力。本文结合艺术学院戏剧表演专业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一些情况,对戏剧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