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关于我国通货膨胀诱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我国近二十年间的CPI指数变动规律的观察,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的走势和通货膨胀的诱因,从众多因素中提取出GDP增长率、M0增长率、外汇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增长率等与CPI变化关系较为明显的几个因素,将货币主义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理论相结合,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通货膨胀的诱因进行了研究,并对如何抑制通货膨胀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既有文献罕见同时关注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和农业环境效应。区别于以往单一维度的研究,本文把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环境污染同时纳入一个分析框架中,利用异时DID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与农业绿色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作用机制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抑制了农业绿色增长,且该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粮食价格支持政策能够通过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两条路径削减单位面积农业化肥面源污染和减少单位面积农业产值,最终合力引致该政策负向影响农业绿色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目前的农业生产模式下,粮食价格支持政策难以兼顾农业“增长”与“绿色”。此结论对进一步把握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影响效应及推动农业绿色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月度数据,采用结构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CPI波动的源泉,研究发现:我国CPI的波动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关键因素是货币因素、外部输入性成本推动因素,货币因素对CPI影响的时滞非常明显。同时,对我国CPI走势进行了预测,得出:如果仅从货币因素和外部输入性成本推动因素来看,我国面临高通胀威胁;但在统计意义上,房地产等资产领域的分流作用极大降低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文末,基于实证结果讨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人民币不断升值,CPI指数居高不下,及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投资和出口都受到一定的打击,因此刺激居民消费就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选项,而促进居民的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中国必须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居民消费的现状与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居民消费的关系,指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方面的弱化与不足,并提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继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部分行业产品价格呈大规模上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文章通过我国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的时序数据从内生和外生两方面建立回归方程来研究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得出以下结论:食品对CPI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烟酒类指数;CPI有一定的惯性作用,上年CPI和上上年CPI对当年有正的推动作用;价格波动的原因错综复杂,有需求拉动因素又有成本上升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平抑物价,抑制通货膨胀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对2000年1月至2010年8月国际石油价格(WTI)、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油价和我国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WTI与CPI间不存在任何方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WTI是PPI变动的单向Granger原因,CPI与PPI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方差分解分析进一步表明:CPI和PPI对WTI的影响滞后且较弱,而WTI对CPI和PPI的影响也明显滞后,WTI对PPI的影响显著大于对CPI的影响;CPI对PPI的影响显著大于PPI对CPI的影响,这表明CPI与PPI间的相互影响存在着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3年1月~2011年8月的月度时间序列,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方法,从粮食安全的角度,研究我国粮食进出口与国际国内价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之间存在着联系,但并不是非常紧密;我国粮食进出口并不能影响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进口和出口都不存在"大国效应",其变动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十分有限,但无论国际粮食价格还是国内粮食价格的变动都会影响我国粮食出口。因此,我国可适当降低国内粮食自给率,加大粮食进口,进一步利用国际市场保障国内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继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部分行业产品价格呈大规模上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文章通过我国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的时序数据从内生和外生两方面建立回归方程来研究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得出以下结论:食品对CPI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烟酒类指数;CPI有一定的惯性作用,上年CPI和上上年CPI对当年有正的推动作用;价格波动的原因错综复杂,有需求拉动因素又有成本上升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平抑物价,抑制通货膨胀现象。  相似文献   

9.
基于VEC模型的物价对产险保费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价对产险需求有两种效应:货币收入效应和保险价值效应。对CPI与产险保费增长关系的分析发现:CPI与保费增速存在一阶长期协整关系,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9.40%的调整力度把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CPI对保费增长表现为负向冲击,反映货币收入效应大于保险价值效应,而保费增长对自身是一个正的响应;在对保费增速波动的贡献率方面,CPI对保费增长波动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通货膨胀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通货膨胀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商品价格的普遍持续上涨,其中以食品价格的上涨表现最为显著。因此为了为了减弱通货膨胀,研究食品价格的影响因素是有必要的。本文基于var模型,对我国2008年1月至2011年十二月的食品价格指数、粮食价格指数、能源价格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粮食价格,能源价格与食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为建立有效的食品价格稳定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分析CPI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走势的影响,对宏观决策具有积极意义。文章首先通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影响CPI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工具来解析CPI指数与宏观经济走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CPI指数与宏观经济走势之间存在着长期相关关系,长期来看CPI指数可以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预判宏观经济走势,决定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来看,CPI指数属于滞后指标,只能用来反映之前的宏观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我国稳定粮食价格的数量界定,即年度间波动不超过5%;一年中波动不能超过50%。并重点阐释了我国粮食价格稳定长效机制的构建,主要有: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大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粮食科技投入,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继续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完善我国粮食生产补赔政策,完善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创新粮食保险制度,强化粮食风险调节基金等。  相似文献   

13.
运用1991~2014年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与粮食价格的相关数据,使用VAR模型对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与粮食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粮食购销变动与价格变动之间不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粮食购销变动在短期内对自身和价格变动具有冲击效应,粮食价格变动在短期内对自身和粮食购销变动也具有冲击效应,但随着作用期数的增加,冲击效应逐渐减弱并无限趋近于零。这意味着,在长期不能通过对粮食购销的调整来实现对粮食价格的调整,同样也不能通过对粮食价格的调整来实现对粮食购销的调整;但在短期内能够通过对粮食价格的调整实现对价格自身及粮食购销的调整,同样能够通过对粮食购销的调整来实现对自身及粮食价格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楚文慧  孙宁华 《全国商情》2009,(19):39-40,42
2003年至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与此同时,通货膨胀水平也日益提高。本文以该轮通货膨胀为研究背景,研究结果发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仍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通货膨胀衡量指标。本文首先通过实证研究分析现有价格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了CPI的先行指标,以便更好的预测CPI的走势;其次在分析CPI缺陷的基础上对其统计口径进行修正,加入资产价格(准确地说是房地产价格),从而提高CPI作为通货膨胀衡量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金融中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现状,介绍了其特点,指出面临的挑战。并就促进长三角地区区域金融中心与区域经济增长提出建议,包括促进产业价值链分工,推动不同城市共同发展;重视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建立共建共治机制;加强政府调控与引导,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工作;做好产业布局与规划工作,推动产业集群整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农户是粮食生产决策的主体,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对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在13个粮食主产区4958个农户的调查资料,对农户的种粮积极性、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各地农户种粮积极性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建立Logit模型分析了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种粮积极性强弱的影响,发现粮食补贴政策对种粮积极性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此外,耕地规模、纯收入水平和农业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都与种粮积极性正相关。因此,应该继续推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并加大补贴力度,提倡规模化经营模式,发展粮食生产专业户,不断提高粮农收入;针对地区种粮积极性的差异,还应该推行差异化政策。  相似文献   

17.
消费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利用1978年以来相关经济数据,基于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视角,总结归纳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演变的特征事实,并运用多变量脉冲响应函数,对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的暂时性增加对未来的经济增长可能产生抑制作用;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具有滞后效应,但其影响是正向的;CPI的持续上升不仅不利于居民消费增长,对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也会产生抑制作用;从长远来看,保持物价稳定、建立新的消费热点则是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我国粮食流通中政府定价和市场定价并存并由此带来与WTO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政府调控方式,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体、以国外进口为补充、以政府干预为导向的一体化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观点。文章紧密结合我国粮食供求的变化趋势,分析了以市场化为主体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构成要素及可供选择的价格机制模式,并导出了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企业改革不可或缺的选择,可靠的公司治理和完善的内部控制是创建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两个关键、重要方面。目前如何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国内外许多科学家也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等多个角度考察了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和建议。文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现状,对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将股权结构分成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机构持股比和高管持股比四个方面,将内控有效性通过迪博数据库中的内部控制指数进行衡量,尝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相关实证检验。基于此提出了完善和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以及提升其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推动或制约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我国各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得出当前我国各个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以及这一贡献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通过对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率的相关关系。并对两个实证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当前对GDP增长率贡献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比重的减少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这一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