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范研究认为公允价值具有价值相关性,但实证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公允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方法,发现已有研究结论存在三种观点:公允价值不具有相关性、具有弱相关性,以及具有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允价值兴起于物价波动引起的会计计量观对有效市场的怀疑,而其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通常却都基于有效市场的假设前提,这种先天矛盾使得公允价值会计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无法得到一致的结论.基于信念异质的视角,分析有效市场假说与价值相关性的理论基础之间的矛盾,进而从体制环境、信息环境和年度差异方面对公允价值的相关性进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被视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却使得公允价值会计成为引发此次危机的"始作俑者",成为近几年来实务界和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讨论了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会计信息对股价的解释力,具有价值相关性,对完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公允价值计量对分行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含量的影响,以我国2007年至2010年沪深两市283家上市公司16个季度的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2006年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的每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在利润表中体现的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股票内在价值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2014年,我国出台的《公允价值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层级作了明确划分,但对实务的指导尚不够明确具体.因此,有必要明确划分公允价值层级的必要性及其依据,了解国内外对公允价值层级的价值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现状,梳理和分析公允价值层级的应用和披露.这不仅有助于厘清学术界在公允价值层级问题上的研究思路,也有助于推动公允价值层级理论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对200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计算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总体上提高了盈余质量,可以给投资者提供及时的盈余信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8~2009年度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及对其监管的作用,研究发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具有增量的价值相关性,并且高质量的审计有助于加强其相关性,而且资本市场对由不同活跃程度的市场产生的公允价值反应不同,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应继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关注审计等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控。  相似文献   

8.
公允价值计量无疑是目前国内外会计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公允价值计量因其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而受到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青睐,文章就公允价值计量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阐述,探讨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应用中的困境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FAS 157的公允价值层级理论,采用Ohlson价格模型,以公允价值的三个层级为切入点,通过对A股金融行业的实证分析,研究公允价值层级信息被我国资本市场的认可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层级信息的披露有助于公司提升股价,第一层级公允价值资产比第二层级公允价值资产更具增量价值;而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资产以及公允价值负债的三个层级均未呈现显著的价值相关性。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公允价值层级披露的统一标准,并鼓励上市公司通过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其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金融危机逐步升级,人们对公允价值计量颇有微词。在这种形势下,澄清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对于厘清公允价值研究思路、完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公允价值计量不仅不是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相反,因具有相关性而使它成为暴露金融危机的指示器。因此,应坚定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向,而不是退回历史成本计量。针对人们对公允价值信息可靠性的质疑,需要从会计系统内外着手来完善,以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以我国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对2006-2008年有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检验房地产公司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相对于历史成本法具有增量的价值相关性,此结果支持了前人的关于相关性的观点并给予了延伸。  相似文献   

12.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多的应用于会计实务可能会给企业创造新的盈余管理空间。文章就公允价值计量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建立了一个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框架.根据公允价值在我国各个具体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企业运用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并选取2007—2010年度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使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财务报表的各特定指标进行实证研究.最终得出公允价值计量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线性关系,总结了研究结论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对信息披露产生了重要影响。以2006年至2008年深市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的研究发现,公司受到公允价值计量的积极影响越多,信息披露质量就会越高。高质量的信息披露能够使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得到显著提高,而公允价值计量则能够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的主流观点:公允价值尽管可靠性不足,却更具相关性。文章根据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内涵以及公允价值的特征,分析认为,对公允价值可靠性不足的认识是基于可验证性角度,针对的是公允价值计量的第三层次。由于所依赖的市场模型过于理想化,公允价值在多数情况下难以达到如实反映。公允价值更具相关性的判断主要是建立在信息及时性的规范层面的推论,而在经验领域,公允价值的相关性问题仍有待验证。  相似文献   

15.
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深入解析作为衡量标准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为基础,理性衡量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公允价值提供的会计信息显示资产当前时点的实际价值,使信息使用者可以据此来保持或调整原来的决策,更具有决策相关性;估计和假设作为会计固有的部分不会损害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公允价值的可核性没有历史成本强,但其更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  相似文献   

16.
从发展的视角阐述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金融危机中的运用问题:考察了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由来、国际上的运用情况及相关的实证分析结论;对美国修订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我国当前情况下运用公允价值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工具越来越受到重视,公允价值也因此受到各国的重视和重用。公允价值的决策性很高,在很多国家逐渐得到应用和推广,国际会计准则都逐渐引入了公允价值,并认为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本文叙述了关于公允价值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围绕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的运用,对相关财务项目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会计中需要披露和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公允价值相关性与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臻 《企业家天地》2007,(2):99-100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行之初,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在企业开始应用时,为了加深人们对于公允价值相关性与可靠性的认识。本文从公允价值的内涵和特征、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以及通过与历史成本的对照分析,认为以公允价值反映的会计信息不但有更强的相关性,同样能保证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张克升 《新智慧》2004,(9A):25-26
公允价值是一种具有明显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在计量属性上,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间存在着交叉重合。由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加之公允价值计量实际操作难度大,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公允价值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中的应用有较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金融风暴的产生,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备受关注,并认为是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文章就金融危机的起因和公允价值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相关论述,分析了公允价值和金融危机的相关性以及公允价值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