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俞敏洪 《中关村》2012,(8):101-101
面向未来的教育,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要让孩子认识自我,培养孩子的三大“商素”一一智商、情商和逆商。目前,中国的教育仅仅完成了智商中对考试能力的开发,甚至连学习能力的开发都谈不上。三大“商素”的开发呈现出不平衡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幽兰 《中关村》2016,(4):88-91
创新需要三大元素。首先是创业的素养,必须要扎实的把握某个领域最新的技术。第二个要素是原创的精神,能提供最新的观点和事物的能力。第三个元素是求真的渴望。教育,是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承载着中国的现在和未来。创新引领教育,教育创建未来。不久前,教育部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据悉,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  相似文献   

3.
记:长宽是什么时候开始涉足教育信息化业务的?公司的业务发展情况怎样? 文:公司成立之初,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教育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十五”规划,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就立足于教育行业,积极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使成都成为西部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高地,投资建成了覆盖整个成都市的光纤宽带网络,使有条件的城区中小学接入了教育宽带  相似文献   

4.
园区信息     
《中关村》2006,(4):88-89
海淀实施“双核”战略科技版图向北延伸中关村地区一直是北京市海淀区发展科技产业的核心,随着该区把“双核心”发展战略提上日程,两年之后,海淀区的科技产业版图将会发生改变。“双核心”即中关村西区和“第二核心区”海淀北部新区。海淀区欲通过对北部新区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推动北京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海淀北部新区位于海淀区北部,主要包括苏家坨、西北旺、温泉和上庄四镇,占地面积约226平方公里,约占海淀区土地面积的53%,人口为10.31万人。目前已经建成或在建的有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关村国际教育园、中关村文化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5.
有关教育产业化问题的争论一直在继续.但政府既然决意“试点”,就意味着在观念冲突中决意尝试。而且.正是政府的推动.掀起了网络教育产业化的浪潮。事实上,教育产业性开发、运作与经营的探索与实践.从未因为理论方面的局限和争论而停止快速奔跑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程桔华  吴平 《中关村》2011,(7):16-20
金山顶尖的业务集中在应用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和信息系统集成等三个领域,用户遍布石油、石化、电力、教育、核能等行业。此外,金山顶尖还是Microsoft的解决方案合作伙伴、服务供应商、金牌认证合作伙伴以及大客户经销商(Dlar),成为HP、IBM、Oracle、SonicWALL、DELL、神码网络等知名IT企业的增值服务商、系统集成商和战略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7.
微语录     
《中关村》2014,(2):89-89
中国教育最缺的是先进的教育思想,不缺的是盲目的教育行动。人类教育、特别是中国教育,应进行教育哲学思想启蒙,应用价值主义教育思想引领人类、特别是中国的教育。价值主义教育思想是将人类共生价值培养贯彻到教育活动全过程的理论概括和实践指导。在价值视域中思考什么是人类教育?怎样发展人类教育?  相似文献   

8.
<正>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文创概念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校园文化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充分利用数字化文创概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们对校园文化的需求。然而,目前对于基于数字化文创概念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和开发的研究还相对薄弱。本研究旨在探索和研究如何基于数字化文创概念来设计和开发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并从中发现其重要性和对校园文化的积极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基于数字化文创概念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和开发,提升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了完成本研究,将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同时分析已有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案例,并进行比较和评估。  相似文献   

9.
张景安 《中关村》2004,(10):25-25
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从国内的范围来看,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是华北、东北、华东三大区的结合部,是我国城市群、港口群、产业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在我国的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已经形成了五个大方面的优势:沿海地位海陆空交通优势、雄厚的科技、教育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骨干城市群的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对更好地发挥这些优势显得更为重要。大家知道,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了跨国界的经济合作。从我国周边地区的情况看,合作也在逐步地推进。比如说,图们江地区的开发推进了东北亚地区的合作,澜沧江地区…  相似文献   

10.
教育信息化的吸引力 蓬勃发展的教育信息化无疑为教育软件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校园网的大量构建正显现出对教育软件的巨大需求.从2001年开始,国家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校校通"工程,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开发系列的优秀教学示范课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建设共享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库.2002年各省市"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也越发迫在眉睫.利润丰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的教育软件服务市场已经引起了无数IT企业的密切关注,随着联想、同方、瀚林汇、浙大网络等著名企业的陆续参与,教育信息化市场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  相似文献   

11.
张越 《中关村》2012,(10):91-91
面对眼下这片梦想照进现实的世界,反观我国"生产线"式的教育制度下标准化批量生产的"毕业生",似乎感觉到幼儿教育的灾难即将结束。  相似文献   

12.
钟周 《中关村》2012,(9):48-49
优质、公平的教育服务需要多样化的教育提供。面对当今社会对教育不断增长的需求,教育发展任务日益复杂艰巨。无论国家大小,仅凭政府自身的力量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全部需求。正如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言,  相似文献   

13.
张鸣跃 《中关村》2011,(2):80-82
中国艺教的现状仍是"老马拉新车",建国初期的那种由官方意志决定的艺考体制与模式基本没有改变,但以娱乐明星为主体的"艺术幻像"却很超前很轰烈,实为荒诞错位。  相似文献   

14.
孙西军 《中关村》2011,(10):83-83
不管是在名额投放上有意无意轻农村重城市,还是招生制度让高校无从选择.客观上各佼中城市学生数量远大于农村学生应该是无可争议的现实。这也折射出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公平、不均等。  相似文献   

15.
To support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eaching by encouraging active learning while maintaining the interest of pupils, this study focuses on supporting teaching, learning, and monitoring the progress of students through a Teacher–Robot collaboration lesson application using not only laptops and tablets, but also robots and sensors. Since developing a lesson application is time consuming for teachers, we have developed an integrated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latform named PRactical INTElligent aPplicationS (PRINTEPS) to aid Teacher–Robot collaboration. However, several functions and interfaces for education are missing. Therefore, in this study, we extend several functions for education to PRINTEPS. In addition, since it is necessary in learning and monitoring the progress of students to present learning content suitable to each pupil’s level of understanding, we also have provided support through the use of a tablet quiz system based on ontologies and rule bases. In the case study, we developed a Teacher–Robot collaboration lesson application and conducted lessons for sixth-grade pupils at an elementary school. From the case study, we have confirmed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platform and the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6.
林华 《中关村》2012,(3):88-91
洋高考在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机会的同时,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试模式也打破了国内素质教育实质让位于应试教育的尴尬僵局,更引发人们对中国教育如何融入全球格局这一重大命题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7.
程桔华 《中关村》2012,(9):24-26
从古代私塾,到当前的双语国际班,中国民营教育的发展之路堪称曲折。作为全国教育资源最为密集的北京市,其民营教育的发展也是起起落落。激烈的市场竞争,如同大浪淘沙,只有勇立潮头,迎难而上。才能成为最终的王者。  相似文献   

18.
钟秉林 《中关村》2012,(9):54-55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创始是在1905年,建国后被取消,改革开放以后恢复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9.
俞敏洪 《中关村》2011,(4):97-97
一个国家的实力,抛开政治形态,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来:第一是企业品牌,经济品牌;第二是教育品牌,一个民族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