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产业集聚的经济效益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可以强化产业集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在经济活动中有互动关系。本文着重分析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循环因果关系,运用计量模型量化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寻找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对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由来已久。经济发达地区的集聚效应明显,落后地区尽管不断加大投入,却鲜有显著的成效,除了极少数地区实现了较快增长以外,绝大部分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在不断扩大。本文在原先的C-D模型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一个重要参数引入到经济增长中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投资的较小差距可能会导致经济发展水平迥异。鉴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在落后地区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以促进落后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使用2005-2008年中国全部国有企业和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数据库,检验了集聚经济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产业多样化水平和产业专业化水平对企业劳动生产率都存在正的影响,但产业多样化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从微观企业层面证实了地方化经济的显著存在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人力资本投资,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从苏北农村劳动生产率在江苏的地位入手,研究苏北农村经济发展效率。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增加要素投入对苏北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尤其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对苏北农村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明显。进而从强化九年义务教育、培训平台、培训经费来源等方面提出加强苏北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工资结构理论为基础,实证分析了我国西部大开发以来市场开放度、劳动生产率与地区工资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全国角度来看,市场开放度和人力资本的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效应很显著,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虽然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效应为正,但其效果并不明显;分东、中、西地区来看,市场开放度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东部高于中部,更高于西部;人力资本的贡献效应则恰好与之相反;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效应在不同地区的差别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李思慧 《财贸经济》2011,(9):128-134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不足日益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能源效率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提出产业聚集、人力资本对企业能源效率影响的理论假说基础上,利用江苏高新技术企业微观数据,检验了产业集聚、人力资本对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结果显示,产业集聚、人力资本对企业能源效率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在“低创新强度企业组”明显大于在“高创新强度企业组”。据此,本文提出了促进企业能源效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逐渐取代物质资本,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城市群作为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的城市空间,人力资本集聚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则更为突出。以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人力资本集聚对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力资本集聚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人才的流入,如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力度,以积累人力资本;优化人事管理制度,解决人力资本流动性问题;政府为人力资本集聚提供政策便利等,为人力资本集聚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地区为例,指出追赶型经济发展地区应利用经济发展后发优势,通过经济发展带动人力资本开发,健全人力资本开发机制,以重点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人力资本集聚化;加大投入,促进社会事业人力资本均衡化,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我国吸引知识密集型服务FDI区位选择的六大影响因素建立模型,基于我国东部区域、中西部区域共14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素质人力资本供给和产业集聚因素对东部区域吸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FDI有显著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信息化水平和产业集聚因素对中西部区域吸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FDI有显著影响。为促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FDI的进入,东部区域应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培养更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后备人才;中西部区域应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并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0—2011年间中国物流相关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并估计了全国及地区水平的物流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运用修正的Blinder-Oaxaca方法对地区间物流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并分析了地区间物流特征禀赋造成差异的程度。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物流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减的性质,物质资本与劳动力仍然是物流产出的主要源泉,但人力资本的产出作用在逐渐增强;物流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中,东西部的条件均值差异最大,东中部最小;在特征禀赋差异中,物质资本对物流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解释份额最大;不同地区间其余部分的物流劳动生产率差异主要来源于特征禀赋市场回报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经济趋同与差异的因素贡献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庆旺  贾俊雪 《财贸经济》2006,(2):11-17,89
本文利用趋同核算分析框架和时变参数模型考察了各种因素对1978-2004年间我国区域经济趋同与差异的贡献.分析表明,引发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增大的主要因素按其重要性的先后次序可排列为劳动力市场表现、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中央财政支出;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和技术扩散引发的趋同效应是促使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缩小的主要因素;地方财政支出对我国区域经济趋同与差异基本上没有影响.这一结论有助于中央政府找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着力点并科学制定出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包含技术创新的江苏经济增长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研发经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和从业人员分别为技术创新、资本和劳动力的衡量指标建立生产函数模型,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边际弹性是0.058643,贡献率均值为14.26%,均低于资本(或劳动力)对于江苏经济增长的边际弹性和贡献率值。江苏省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积极优化创业环境,加强对企业家的培养,逐步完善技术创新体制。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受多种因素影响,各地情况不同,其效应表现也不一致。文章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以中西部地区的江西赣州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相对于劳动力投入和国内资本投入,欠发达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有限。这主要是因为,利用外资的总体规模仍然很小;外资产业规模小,层次低,技术含量低;外资产业与本土产业配套发展不足。但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将在长期内拉动经济增长,因此必须重视外资的引进,并不断提高外资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海星 《财贸经济》2004,(11):43-49
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际数据,运用内生增长理论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及R&D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发现:三种公共投资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经济增长效应,并且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也不相同.公共物质资本投资主要是通过资本积累效应拉动经济增长,而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及研发投资则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及外部性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三种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及驱动机制又有所不同.针对实证结果得出结论及政策建议,进而为优化我国公共投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理论模型,揭示了企业异质性、劳动力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机理;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企业异质性、劳动力异质性与技能工资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企业绩效越好、创新能力越强、生产率水平越高、外资参与度越高,则技能工资差距越大。出口企业与体制内企业存在明显的技能工资溢价。(2)劳动力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男性占比越高、受教育年限越长、技能型员工占比与技术型员工占比越高,则技能工资差距越大;人力资本异质性进一步扩大了性别技能工资差距。(3)劳动力异质性与企业异质性交互项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技能型员工占比扩大了狭义技能工资差距,技术型员工占比进一步扩大了广义技能工资差距,广义技能工资差距大于狭义技能工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王峰 《北方经贸》2011,(11):94-96
家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但为税收做出了贡献,而且解决了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更有优秀的家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家族企业的不足也逐渐暴露,侧重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员工招聘和激励措施等方面的不足及产生严重的人才流失。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分析了家族企业发展道路中的障碍,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之路.  相似文献   

17.
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来源地差异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艳 《财贸研究》2007,18(4):12-16
文章在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纳入不同来源地的外资,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与国内资本异质,而且其内部因来源地不同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异质性不仅体现在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上,而且还体现在对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的外溢效应上。来源于港澳台地区的华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所有外资中最大,而来源于美国和欧盟国家的外资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8.
More than 317 million children between the age of 5 and 17 are working in the world. Child labor is a persistent phenomenon, even though its incidence has subsided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a panel study of 101 countries from 1980 to 2004 where child labor is proxied by th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of children aged 10–14. We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ld labor and investments in human capital,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countries’ openness to trade, and credit market constraints. We depart from the contributions of cross-country studies by employing a fixed effects instrumental variable (FE-IV) panel data model by employing a fixed effects instrumental variable (FE-IV) panel data model to account for unobserved heterogeneity and endogeneity of child labor and individual country-specific effects. We find support for the conclusions of the above-mentioned studies: countries that trade more and have a higher stock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ve less child labor. More generally, we find that trade openness, investments in human capital,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are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of child labor. Child labor persists but tailored policies on trade,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reform can lessen child labor along with economic growth, improvements in health, and rising standards of living.  相似文献   

19.
鉴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显重要,人们希望知道哪些因素显著影响到人力资本,其中城市化水平、城市集中度等通过经济集聚强度而明显影响人力资本积累。城市化通过刺激人力资本供给与需求,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本投资环境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城市集中度提高带来的规模优势与外部不经济双重效应使其对人力资本积累具有两面性。依据2000—2015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虑省份之间的异质性及空间相依性,分别建立非线性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与人力资本积累高度正相关,城市化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城市集中度与人力资本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不同地区城市集中度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化、城市集中度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效应具有较强的稳健性。结论对于推动城市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