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今年全国"两会",核能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再次引发关注和热议。来自核行业的多位代表、委员围绕核工业发展战略、科技创新等话题积极建言献策。为了透析"两会"核布局,解读核工业热点话题,把脉"十三五"核工业发展,"本期关注"栏目特组织"直击‘两会’,全视角解析核未来"专题,展现中核"两会"盛况,全视角解读我国核能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核工业的60年刚刚过去,新甲子开启。为了完成新一轮的产业布局,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核工业系统的代表、委员,纷纷就当前的核工业新态势建言献策,共议核工业百年大计。由于事关国计民生,核能也成为社会关注的常态热点话题。核工业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展示新时期新形象。审视"两会"核能传播热象,解读核工业核心话题,"本期关注"栏目特组织"透析两会核布局"专题,通过对核能热点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3.
正又是一年"两会"时。恰好在"两会"之前,核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对未来核能的产业方向指明了方向。"两会"期间,核工业代表委员围绕核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如何实现核工业"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实现核电装备可持续发展及"走出去",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东方电气原董事长、党组书记王计。担重任装备要成为"代言人"  相似文献   

4.
正创抓机遇跳出常规发展固定思维记者:随着核电产业发展,与之配套的相关产业——铀资源开发、核燃料、乏燃料后处理等诸多环节都面临新的转型升级,而"十三五"正是这些产业发展的关键窗口期。核工业应该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孙勤:在党中央高度重视核工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十三五"核工业的发展环境我觉得可以概括为:天时、地利、人和。在这样的环境机遇下,核工业业界怎么抓住机遇创新发展,实现习总书记提到的"再创辉煌"?我们确实需要坐下  相似文献   

5.
春意勃发的三月正是扬帆远航的季节. 每年一度的"两会"如期召开,今年的"两会"建言中"低碳经济"成为本次大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之一.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核能发展将迈出怎样的下一步?这个产业的发展曾一度被争论困扰,但此时"要不要加快发展"已经不是讨论的核心,"如何良性发展"正成为业界探讨的重点,也是今年"两会"核工业界代表、委员们的主导声音--<本期关注>将来自这个产业代表、委员的声音悉心整理,<核电发展只有"负重"才能"致远">,<保护核燃料产业是国家需要>……所有这些观点都在奋力将这个产业推入提速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40周年。40年前在北京的十里长街送别周总理的悲壮场面在我眼前又一次重现。我深深地感到,周总理是中国核工业的最大功臣,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核工业之父",他为中国的核事业起步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中国核工业创建和发展中的丰功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高瞻远瞩开启进军核事业大门1949年新中国一成立,党中央、国务院就高瞻远瞩,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并后的第一年,开启了核工业发展的新时代,也必将创造属于核工业的大时代。新年伊始,本刊以核工业的大时代为题,以核产业为链条,全面展现了中核集团的战略目标、产业发展以及锐意进取的全新姿态。本期专题将镜头瞄准核产业发展之核电建造及相关辅助产业,从亮点、新目标等角度全面展现核电建造所取得的成绩与未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核工业》2008,(12):30-30
随着我国核电发展的提速.作为核电“粮食”的中核集团公司核燃料产业也处于强劲的发展态势。核燃料、核电产业是核工业产业链中紧密联系的两大环节。目前.两个系统都在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核燃料系统的总承包公司——中核新能核工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已于2006年成立。首个采用总承包管理模式建设的五。四示范工程以及正在建设的几个大型核燃料项目,在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控制上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核工业创建60周年,中央领导高度重视核工业,做出了"全面提升核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指示。当前核工业正面临以"调战略、转方式、换动力、优布局"为主要特征的新转变。在新的起点上,核工业必将牢记使命,奋力作为。核军工战略要求由"保军"向"强军"深度调整。上世纪80年代,党中央对核工业做出了"保军转民"的战略决策。核工业积极适应"停产限产"的战略转变,不断强化保军能力建设,圆满完成了保军战略任务。新时期,面对日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初,随着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秦山一期核电站和引进法国技术的大亚湾核电站的先后建成发电,我国核电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九五”期间,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批准新建4座核电站8台机组,新增装机容量660万千瓦,从而使核电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核电是核工业的龙头,核电的发展必将带动整个核燃料循环产业的发展;而核工业又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核  相似文献   

11.
<正>"本世纪的头二十年,是核工业实现全面发展和新的振兴的重要时期,核燃料产业作为核工业的基础和核心产业之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发展机遇。""十二五"及2020年以前是核燃料产业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核燃料产业必须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2.
自2017年组建专业化公司以来,中核浦原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党组战略定位和总体要求,牢抓核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专业化公司的新优势,装备制造业初步形成从技术、产品到应用服务的"链式"产业.通过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持续推进深化改革、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核浦原产业发展整体实力和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公司运行进入高质...  相似文献   

13.
在路上     
<正>今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总结、规划、发展在人们口中成为出现频率颇高的词语。回望来时的路,谋划未来的方向,中核人在实现核工业又好又快、安全发展的道路上矢志不渝、一路奋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核工业》2016,(2):10-11
<正>2016年1月21日和22日,核工业两大集团——中核集团与中国核建集团相继在京召开2016年度工作会议。会议均总结了2015年成绩,部署了2016年工作,同时回顾了"十二五"的发展成就与历程,并绘就"十三五"发展的新蓝图与新目标。两大集团的工作会是在"十二五"与"十三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召开的重要会议,对做好两大集团"十三五"和2016年全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5年,两大集团产业发展均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实现了"十二五"的圆满收官。中核集团经济指标大幅增长,科技创新、海外项目等均取得重大突破,全产业呈现加速发展之势中国核建也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下,通过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整合优化资源、全面深化改  相似文献   

15.
中国核电的发展一直都被一些争论困扰着.但"要不要加快发展"已经是几年前讨论的老话题了,"如何才能良性发展"是目前业界探讨的重点,也是今年"两会"核工业界代表、委员们的主导声音.  相似文献   

16.
当前,核工业正处在一个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核电产业将从适度发展进入到积极发展,核科技体系将从保队伍保骨干进入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上的跨越,核工业经济将从争取项目逐步进入到落实项目、谋求和实现产业整体可持续发展,结构调整将从关闭破产为主进入到优化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企业管理将从理顺产权关系进入到现代企业集团运作。核工业面临的新形势、新阶段、新发展给信息院带来了新的机遇。1.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实现院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信息院目前共有9个支部242名党员,占全体职工总数约45%,其中在职党员80人,占在职职工人数…  相似文献   

17.
原音再现     
正设立国家"核科学日"核工业是我国自主创新的典范,中国核工业应当成为国民骄傲,向全民普及核能知识,向社会公众打开核科学技术世界的窗口,使社会看到创新之可能,创新之可行。推进核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将核工业作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要领域和先导行业重点推进,形成示范、突破、带领作用,促进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战略的实施。加大核工业资产整合和产业聚集,打造体现国家意志、代表我国核科技工业综合实力的战略性高科技发展平台,建设军民融合、面向国际竞争的核科技工业集团。  相似文献   

18.
《中国核工业》2016,(3):35-35
<正>当前,我国核工业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现行核产业体制已经制约了核工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急需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发展。当前核工业产业体制严重阻碍核强国建设一是现行体制不利于军民深度融合,严重阻碍了战略核威慑力量建设。在现行体制下,内耗不断,在项目实施中不仅没有对军用核动力等战略核威慑力量建设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而且由于人力、技术不够,不断造成人力财力的流失和稀释,削弱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带来的对核威慑力量建设的经济支撑。民用核产业经济的发展对核军工的基础研发、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反哺不够,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和以民养军的共享共担机制得不到体制上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9.
正国际一流国际一流企业的典型特征: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一流品牌;具有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较大的经济规模;具有较高的人均主营收入;具有业务多元化、国际化特征。当前,核工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中核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至2020年,将集团公司建成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产业格局更加优化、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经营能力全面提升的国际一流核工业集团,进入世  相似文献   

20.
<正>2012年的"两会"已经胜利闭幕,总结今年的两会,一个声音越来越响亮,即抓机遇、促改革、谋发展。这是两会凝聚的共识,也是人民的心声,更是预示中国未来走向的鲜明信号。一种意识更加迫切:应对挑战时抓住机遇,全球变革时用好机遇,稳定和谐时创造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