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6年12月23日,核反应堆零功率装置"启明星Ⅱ号"实现首次临界,表明我国在铅基重金属冷却快中子反应堆创新研发方面取得关键技术突破,这也是我国首座铅基反应堆零功率装置首次实现临界,标志着我国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研究完成又一重大节点,也意味着我国在核反应堆新一代零功率装置研发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启明星Ⅱ号"装置是世界首座专门针对ADS系统中子物理特性研究的"双堆芯"临界装置,虽然功率较低,但装置创新  相似文献   

2.
《中国核工业》2011,(7):7-7
近日,由中国一重承制的福清核电1号机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经过3年多的精心制造,顺利完成。中国一重仅用39个月就完成了福清1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创造了同类型产品制造周期最短的历史纪录,是一重2011年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首台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为后续产品的出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用“反应堆工程领域的带头人”来形容薛小刚一点都不为过。2006年,他获得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百名优秀博士硕士”表彰,并入选当年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描述了目前CANDU反应堆物理数值计算过程,并介绍了CANDU反应堆通用的物理设计和换料模拟计算程序RFSP的计算原理和主要计算模块,还给出了部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5.
由于原子能反应堆的安全性对人类的生存和环境至关重要,因此,国际原子能委员会每年定期举办关于反应堆结构方面的国际会议,本届会议的主要议题有以下内容:1.计算力学;2.核燃料及核心构造;3.循环磁场反应堆的寿命试验;4.高速反应核的环形冷  相似文献   

6.
《中国核工业》2011,(8):7-7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下属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将入股罗马尼亚切尔纳沃德核电站3、4号核反应堆项目,并于2013年起参与到反应堆项目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7.
<正>1958年6月,中央决定研制核潜艇。随后,确定核潜艇动力设计由二机部负责,在原子能研究所组建反应堆工程研究室潜艇反应堆设计组,负责潜艇核反应堆和一回路系统的研究设计。彭士禄、赵仁恺等专家相继参加这项任务,负责技术工作。实际上,在这之前,黄祖洽先生已领导了一个小组,做了潜艇压水堆概念方案的工作。1960年中,原子能研究所完成了一个潜艇核动力装置初步设计方案,这个方案属于概念性的。同时提出了试验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8.
裂变反应堆类型很多。裂变反应根据堆内中子能量大小,分为快中子反应堆和热中子反应堆等堆型;以水作为慢化剂的热中子反应堆根据氢原子中的中子数不同,可以分为轻水堆(LWR)、重水堆等堆型;轻水堆根据冷却剂状态不同,可以分为压水堆、沸水堆等堆型。  相似文献   

9.
《电力技术经济》2010,(9):57-57
由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中国第1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CEFR)7月21日首次成功临界。这是中国核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意味着中国第4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由此,中国成为继美、英、法等国之后,世界上第8个拥有快堆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国内核电机组普遍使用热平衡法进行反应堆功率计算,需采集如给水流量、给水压力、给水温度、蒸汽压力等数据,然后采用3σ准则剔除原始数据坏值,原始数据剔除率小于5%时认为正常。讨论机组正常稳定运行、机组正常升降功率及机组产生某些单一故障瞬态作为计算输入,分析3σ准则在热平衡法进行反应堆功率计算时的优缺点,并对热平衡计算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是我国从事核反应堆研究、设计、试验和运行的唯一的综合性基地,是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建院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院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的直接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已形成包括核动力工程设计、反应堆工程试验研究、反应堆燃料及材料研究、反应堆运行和应用研究、各种同位素生产和核技术应用研究等完整的研究设计体系,是融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为一体的大  相似文献   

12.
核电厂堆芯指套管为核电厂反应堆中子通量测量探头提供导向和通道。指套管磨损泄漏将破坏核电厂反应堆一回路压力边界,严重影响核电厂安全稳定运行。分析核电厂反应堆指套管磨损过快的主要原因。针对磨损过快原因,分析和探讨各种指套管磨损治理技术的应用效果,为核电厂反应堆指套管磨损过快的问题解决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集体剂量指标是评价核电站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为尽快实现秦山三核的集体剂量指标值进入并保持在WANO先进水平目标,需要持续采取措施降低电站集体剂量。秦山三核参考国外核电站反应堆端面燃料通道整体屏蔽的经验,研发定制反应堆端面燃料通道整体屏蔽材料,并在205大修期间现场实施。本文简要阐述该项目的方案及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高度依赖于包括高性能计算技术在内的信息技术,因而促使高性能计算技术在地球物理行业的应用不断发展,应用规模与领域不断扩大,技术与产品不断升级。2000年以来,集群计算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带来了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平台的又一次更新换代,集群计算机系统基本上已经成为目前地震数据处理的唯一主流平台。  相似文献   

15.
尤兵 《中国核工业》2017,(Z1):261-268
福清核电反应堆保护系统采用数字化技术,由于所采用的1E级DCS控制平台(Tricon系统)自身在控制器之间Peer-to-Peer网络通讯方面的局限性,在保护系统的设计上仍然使用了大量的硬接线以实现保护通道间的信号交换,在反应堆保护系统T2试验装置的前期设计中存在着自动化程度低、试验步骤繁琐等诸多问题.论文在对T2试验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后,从维修角度和现场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T2试验策略和装置结构的优化方案,并讨论设计了试验装置人机界面软件和试验脚本的试验流程.在完成定期试验装置开发后,现场在1E级DCS调试期间对试验装置进行了应用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定期试验装置达到了预期的开发目标.论文同时对定期试验装置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并对定期试验装置在福清核电项目其他场合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和各种先进技术和方法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化施工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提出的.它包括工程全部施工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过程在内,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整体性地解决工程施工问题,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章从这个概念出发,重点分析了数字化施工的内涵,以及可能实现的手段。数字化施工是工程施工领域的必然趋势,积极探讨必将带来数字化施工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正编者按:我国核科学计算数学领域的开拓者——金星南先生,于2016年12月6日与世长辞,享年97岁。他领导和组建了我国核能科学领域第一支计算数学队伍,开展输运方程、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和蒙特卡罗方法的研究,为我国核反应堆工程、氢弹理论探  相似文献   

18.
《中国核工业》2011,(8):7-7
8月15日,大亚湾核电站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经过四年的建造,在地下100米深、距核电站反应堆仅360米的近点实验大厅内,安装就位的两个中微子探测器已经探测到来自核电站反应堆群的中微子。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核安全技术分析专业发展脉络1.专业渊源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所热工水力组最初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专业内容为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这是中国核动力事业发展中核安全技术分析专业研究团队,在其第一任组长裘怿春的带领下,热工组编写了最早的《动力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随着国内反应堆技术的发展以及工程设计的切实需求,核动力院迎来了民用核电领域里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业》2013,(2):48
近日,俄罗斯"库尔恰托夫研究院"院长卡瓦里丘克对外宣布,俄罗斯计划在圣彼得堡以南45公里的加特契纳建设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快中子反应堆。该项目的牵头单位-库尔恰托夫研究院是俄罗斯在核电行业领域久负盛名的科研单位。在近70年的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