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本刊2004年第4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安装和使用单位是否都该处罚>一文,叙述了一起两单位相互制约的违法案件.那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这类案件到底该如何认定、处罚呢?文章刊登后,各地读者踊跃来信,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些读者甚至给该文的原作者打电话,进行交流和探讨.现将部分读者的来信摘登出来,并将有关专家的观点附后(见本期"专家说法"栏目).  相似文献   

2.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2003年第7期“抛砖引玉”栏目中刊登了《发现遗漏违法事实怎么办?》一文后,各地读者纷纷来信阐述自己的观点。由于本案比较特殊,执法人员在送达处罚通知书时,又意外发现一批同一批次的不合格产品,因此各地读者来信的内容分歧也较大。现将各地读者的部分观点摘登出来,并将权威人士的意见附后(见本期“权威说法”栏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2005年第8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这批复混肥该怎样判定》一文,以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碰到的一例具体案件为例,提出了广大农民普遍关注的化肥质量问题。对此,各地读者纷纷来信,各抒已见,畅谈自己的看法。现将部分观点摘登出来,并将权威人士的观点附后(见本期“权威说法”栏目),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技术监督》2007,(11):16-17
案情回顾《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7年第9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告知与处罚能否同一天进行》案例,介绍了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查处某案例时,将《行政处罚告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时送达当事人。针对这种情况,执法人员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告知与处罚可以同一天进行,有人认为告知与处罚不可以同一天进行。文章刊登后,得到了各地读者的广泛关注,纷纷来函来电阐述自己的观点。现将部分读者的文章摘登.并将有关专家的文章附后,仅供参考。并真诚地希望能对您的行政执法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2003年第5期“抛砖引玉”栏目中《菜籽油色红超标该如何处罚》一文刊登后,各地读者纷纷来信阐述自己的观点。本案虽然只是一例极为普通的寻常案例,但却涉及到如何适用法律法规和如何把握尺度的问题,因此处理好这类案件,也是对我们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执法水平的考验。现将各地读者的部分观点刊出,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2003年第10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水泥与不合格包装袋能否分别处理》一文,以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行政执法中的具体案例为例,提出了如何处理合格产品与不合格包装袋的问题。对此,各地读者踊跃来信,纷纷畅谈自己的看法。现将部分来信摘登,并将权威人士的观点附后(见本期“权威说法”栏目),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技术监督》2008,(5):24-25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8年第5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怎样处理外资企业的多种违法行为》一案,介绍了某地一招商引资企业存在着非法安装起重机械等多种违法行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对其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但该公司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进行整改。对于本案的处理,在执法人员中出现了四种不同的处理意见。 文章刊登后,得到了各地读者的广泛关注,纷纷来信来电阐述自己的意见。但是我们在来信看到,几乎无人同意第一种观点,绝大数人同意第二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读者都认为在我国的外资企业也要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就要受到处罚,这是勿庸质疑的,只是对怎样处理存在着分歧。现将部分读者的文章摘登,并将有关专家的说法附后,仅供参考,希望能对您的行政执法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2005年第5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谁是责任主体>一文,向我们叙述了一起谁是违法经销瓶装氧气责任主体的案例.对于如何认定、如何处理本案,广大读者在来信中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但从各地读者的来信中不难看出,绝大多数读者倾向于文中的第三种观点,即认为对案情的了解还不够清晰,应再做进一步调查,但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现将部分读者的来信摘登,并将有关专家的观点附后,仅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6年第11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本案可以新证吗》一案,叙述了福建省某县一木业公司生产的细木工板胶合强度不合格。执法人员对适用《产品质量法》的相关条教进行处罚没有异议。但是.在是否应该举行听证的问题上,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文章刊登后.全国各地的读者也积极参与进来.纷纷畅谈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讨论气氛十分热烈。现将部分读者的观点摘登.并将有关专家的文章附后.仅供参考.并真诚地希望能对您的行政执法工作有所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3年第9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销售过期产品该如何定论》一文刊出后,各地读者来信踊跃,纷纷围绕文中例举的案情,就销售过期产品行为应如何定性、如何处罚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现将部分观点刊登出来,并将权威人士的意见附后(见本期“权威说法”栏目),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2005年第3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检验结果能否代表已售产品质量>一文,叙述了一起执法人员在检查加油站汽油产品质量时碰到的难题.因为这类案件在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过程中经常碰到,因此,文章刊出后,读者的来信十分踊跃,纷纷就对本案如何认定、如何处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面将部分读者的意见选编摘登,并将有关专家的观点附后,仅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7年第3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怎么处理这批“免淘御贡香米”》一案,叙述了一企业在普通的“富士光”大米中利用吊瓶滴入30912A泰国香米精,冒充“免淘御贡香米”出售。对于本案的处理,执法人员的分岐很大,共出现了5种不同的处理意见。本案刊登后,各地读者讨论得更加热烈,除涉及5种观点外。还出现了3种新的看法……现将部分读者的来信摘登,并将有关专家的观点附后,仅供您参考,并真成地希望能对您的行政执法工作有所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4年第12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使用未经检验气瓶该怎样处罚>一文,叙述了某市一家气体公司使用未经检验的气瓶充装溶解乙炔、二氧化碳等危险化学品,虽然执法部门对其下达了改正通知书,并责令限期改正,但该公司不但没有采取任何改正措施,反而仍在使用这种气瓶.对于本案的适用法律、如何处理等问题,各地读者的来信主要集中在前两种意见上,但也是各有各的道理.现将部分读者的来信刊登,并将有关专家的观点附后,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6第8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这家纯净水厂违反了哪条法律》一文。介绍了这样一起案例:某纯净水厂化验室化验“大肠杆菌”、“菌落总数”两项指标。当天化验。当天就出化验结果。并且提前标注日期。对此。质量技术监督执法人员提出了4种处理意见。文章刊登后。我们收到了许多读者热情洋溢的来信。并在信中畅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现将部分读者来信摘登。并将有关专家的观点附后。仅供参考。并希望对您的行政执法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6年第7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销售无证特种设备该如何处罚》一文,介绍了一玻璃生产企业在用的5台电动葫芦是无证特种设备。同时证实,这5台电动葫芦的制造单位并未经过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监督检验,也未取得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就擅自生产、销售。对此案,执法人员提出了3种不同的处理意见。文章刊登后,各地读者反映强烈,纷纷来电来函阐述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本案没有处罚依据,不应处罚;有人认为不仅要处罚,还应给予重罚;还有人3种意见都不同意,另有自己的看法......现将部分读者的观点摘登,并将有关专家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2005年第11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大于告知罚款数额的行政处罚能否成立》一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个案例: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查获一面粉加工厂无证生产小麦粉。然而,当行政处罚告知后.该厂仍在不问断地生产面粉。于是该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就在未履行告知义务的情况下将原告知罚款数额16000元改为48000元.引起面粉厂法定代表人张某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起行政复议……那么,此案到底该怎样处理呢?从各地读者的来信中可以看出,大致分为3种观点。现将部分读者的来信摘登,并将有关专家的观点附后,仅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5年第12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建筑公司该不该处罚》一文。叙述了某建筑公司在工程建设中使用了5种类型的开关、插座。其产品外包装上均标注有“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字样,但其中3种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是伪造的。对于这类案件.大家一致认为.坚决处罚电器经销商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到底该不该处罚建筑公司呢?文章中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只能责令改正.不能进行行政处罚;另一种意见认为应当按照《认证认可条例》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进行处罚。文章刊出后。各地读者来信踊跃,讨论十分热烈。基本观点除了上述两种意见外。又增加了其他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认为两种意见均有不妥之处,有人认为应再做深入调查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等等……现将部分读者意见摘登.并将有关专家的观点附后.希望能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技术监督》2007,(12):16-17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7年第10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学校食堂使用无证产品如何定性》案例。介绍了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对某学校进行检查时发现,该校食堂使用的白酒和酱油是无证产品,而食堂负责人对市场准入制度一概不知。对于本案的处理,在执法人员中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人认为学校食堂的行为是经营行为,如果违反法律就应该按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有人认为学校食堂的行为根本就不是经营行为,本案不可以实施处罚。 文章刊登后。得到了各地读者的广泛关注,纷纷来信来电阐述自己的意见,但绝大多数读者同意第一种观点。只有少数人同意第二种看法。现将部分读者的文章摘登,并将有关专家的说法附后,仅供参考,并真诚地希望能对您的行政执法工作有所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技术监督》2008,(1):22-23
案情回顾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7年第11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对这家起重机械使用单位该不该处罚》案例,介绍了某企业使用的起重机械未按要求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原因是起重机械制造厂家未按合同约定,如期将设备的所有手续移交给使用单位对于本案的处理,在执法人员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处理意见,有人认为不能对使用单位进行处罚,因为使用单位的违法行为是由生产厂家不履行合同造成的。有人认为不管因何原因,任何单位使用起重机械必须按要求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否则就必须对其进行处罚,有人认为两种观点都不对,应该综合两种意见进行处理,一方面责令生产厂家将相关手续移交使用单位,另一方面要求使用单位限期建立健全设备技术档案。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6年第1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总厂分厂谁该受罚》一文中所介绍的案例。是典型的如何认定总厂和分厂谁是行政责任人的问题。这类案件必须要处理是勿庸置疑的。但认定谁是责任人呢?却在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人员中出现了分歧。而且各种意见都引用了不同的法律法规条款。并都说得头头是道。文章刊出后。各地读者都踊跃地参加了讨论。气氛十分活跃。现将部分读者来信摘登.并将有关专家的观点附后。希望能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