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就已开始了国有企业改革,但土地政策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则是90年代以后的事。以1992年出台的《股份制试点企业土地资产管理暂行规定》为发端,10多年来,我国针对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租赁经营、企业并购、破产等不同形式的改革实践,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对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土地采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国家授权经营和保留划拨等处置政策进行了明确规范,形成了改制企业土地资产处置的政策体系。国有土地出让政策、国有土地租赁政策、国有土地作价出资(入股)政策和国有土地国家授权经营政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将划拨土地使用权作价投资入股的经济行为也逐渐增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明确规定: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价入股、合资、合作开发经营房地产(第27条);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转让方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将转让房地产所获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或作其他处理(第39条);以盈利为目的,房屋所有权人将以划拨方式取得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上建成的房屋出租的,应当将租金中所含土地收益上缴国家(第55条)。从以上规定中,可以得出结论:划拨土地使用权可以作价投资或入股,但需报批,并补交地价;对其价值进行评估当然也是合法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方式主要有出让、租赁、国家作价出资(入股)、国家授权经营和保留划拨等五种方式。这些处置方式在不同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都得到了实践。然而笔者发现,在各种处置方式中由于土地使用权授权经营处置方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部分企业及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这种处置方式认识模糊。作为土地系统的工作者,我们根据相关制度政策及实践经验,对授权经营这种土地资产处置方式做如下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钟京涛 《上海土地》2001,(3):24-25,28
1992年以来,为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我们先后采取了减免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使用权作介入股、保留划拨、授权经营等一系列土地资产处置政策,对实行股份制改革的国有企业予以扶持。据统计,九五”期间,仅原国家避和国土资源部直接处置土地资产的企业就达200多家(其中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国联勇、中国电信等大型国有企业),涉及土地面积16万公顷,显化土地资产1500亿元。1993年以来,以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处置中央企业使用的土地资产达178亿,土地面积近1.3公顷,支持了46家大型企业的改制。可以说,这些土地资产处置政策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是我国国企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据国家统计局对1994年开始试点的2473家国企的跟踪调查,其中2016家已按《公司法》完成了改制,占81.5%;另据对520家国家重点企业改制情况的统计,目前已有429家进行了整体改制或部分改制,其中257家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的日益迫近,我们在国企改革中采取的一些优惠政策,如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授权经营等土地资产处置方式并非是土地资产的市场配置方式,在今年能否继续以产权主体的所有制性质来制定土地政策?这一系列问题日前爱到人们的关注,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些政策。  相似文献   

5.
案例某市A公司原是国有企业,使用的土地是由国家无偿划拨的。1998年,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改制时国家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近几年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企业正准备宣告破产。  相似文献   

6.
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组建企业集团、股份合作制改组、租赁经营和出售、兼并、合并、破产等改革涉及的戈IJ拨土地使用权管理应当依法逐步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对国有企业改革中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根据企业改革的不同形式和具体情况可分别采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土地租赁、国家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人股)和保留划拨用地方式予以处置。*国家根据需要,可以一定年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后授权给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控股公司、作为国家授权投资机…  相似文献   

7.
某市A公司原是国有企业,使用的土地是由国家无偿划拨的。1998年,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改制时国家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近几年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企业正准备宣告破产。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项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可作价出资入股。但近几年爆发的验资诉讼案件中,涉及土地使用权出资资格、评估作价、变更登记等方面的问题较多。笔者在此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谈土地使用权出资在验资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土地出让处置方式是指企业在改制前或改制过程中经补办出让手续,并办理相应登记后将划拨土地使用权转为出让转让土地使用权。该方式适合于一般性竞争行业,国有企业改变原有的企业性质,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企业集团、股份合作制、被非国有企业兼并、企业破产等涉及划拨土地处置的情形。  相似文献   

10.
一、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属性2001年国土资源部《关于改革土地估价结果确认和土地资产处置审批办法的通知》,首次明确了企业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权益,承认划拨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公司制改造过程中,对国有企业划拨土地的处置方式有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授权经营、维持划拨等五种。其中,出让、租赁两种方式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其他三种方式则有较严格的应用限制。相对于出让方式来说,租赁方式变一次性交纳巨额出让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经营性用地相当大的部分为国有企业占有,在过去,土地大多以行政划拨的形式无偿划拨给国有企业使用。随着国企改制的深化,国有企业应从过去划拨土地使用权转变为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对国有企业改制和重组中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根据企业改革的不同形式和具体情况,可分别  相似文献   

13.
股份制企业土地资产处置方式探讨张永莉按照国家《股份制试点企业土地资产管理暂行规定》,"改组或新设股份制企业时,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必须作价入股","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资产与股东单位其他资产一并入股,土地使用权由改组或新设后的股份企业...  相似文献   

14.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8]129号文件一、根据《契税暂行条例》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属于契税的征收范围。根据《契税暂行条例细则》第八条第一款规定,以土地、房屋权属作价投资、入股方式转移土地、房屋权属的,视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征税。因此,对以国家作价出资(入股)方式转移国有土地使  相似文献   

15.
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已经不仅仅是企业或农民的生产要素、生活要素,其商品或资产属性己逐渐显现出来,并呈观出强烈的市场需求特征。这种以出让、转让(含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联营、兼并和置换等)、出租和抵押等形式,自发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现象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如何看待这一在现行法律中被禁止、在理论上争论不休而在实践中自发地发生和发展的现象是各级政府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目前法律规定的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种类主要有农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包括企业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6.
六、关于无形资产的作价入股 <公司法>第24条和第80条规定,股东可以用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以工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超过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20%.  相似文献   

17.
《重庆国土房产》2009,(4):36-36
问:通过作价出资(入股)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或者抵押。怎样办理登记?  相似文献   

18.
1.验资案例简介某公司以一土地使用权对外投资, 并对土地使用权进行了评估,评估价值 1000万元,同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注册资本验证,审验中注册会计师发现, 该公司出资的土地使用权属行政划拨土地,尚未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变更土地  相似文献   

19.
案例某市一国有企业1956年经国家批准,以划拨方式取得一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用途为工业用地,总面积50亩,其中40亩兴建厂房,10亩建职工住宅。企业依法办理了土地登记,领取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2003年,按照国有企业改制的要求,该企业制定了改制方案和土地处置方案,经批准该国有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继续从事工业生产,土地用途不变。原企业职工住宅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  相似文献   

20.
王坚 《山东审计》2000,(6):37-38
股份制企业是我国企业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 ,许多企业通过股份制改组 ,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在审计工作中发现股份制企业在改制及运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处置不合规。企业股份制改制过程中 ,国有土地使用权必须进行评估 ,并以出让、出租或入股等方式处置。但对三家股份制企业的审计中发现 ,一家企业国有土地使用权没有经有关评估机构评估 ,直接以账面价值确认 ;还有两家企业在对国有资产评估值进行确认时 ,未将国有土地使用权评估价值共2321万元确认作价 ,且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