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仍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这种挑战来自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对外经贸统计》2005,(3):38-39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速大幅高于国有和外商投资企业,正在成为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势强劲,成为拉动全国出口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还存在一些不合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的瓶颈。扩大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政府应实施优惠的信贷、税收政策,积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投入,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快完善产品出口基地的合理布局,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改进和总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冯远 《财贸经济》2003,(11):60-64,94
当今发达国家都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其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中也居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不同类型的国家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口运行机制和模式不同.本文在比较分析日本、韩国和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的运行模式与机制的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了扩大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品出口的运行机制框架.  相似文献   

5.
广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刚  蔡幸  卢芳 《市场论坛》2005,(11):8-12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经成为带动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兴贸计划的实施。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商品进出口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本文对广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问题进行对比分析,论述发展广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自1999年我国首次提出"科技兴贸"战略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我国所有出口商品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2002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达到677.07亿美元,比2001年同比增长45.7%,高于2002年全国外贸出口增幅23.4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比重达20.8%,2003年出口总额又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01.6亿美元,同比增长62.7%,高出全国外贸出口增幅28.1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比重达到25.1%.可以预见,200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必然会再上一个新台阶.但是,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的同时,很多问题也开始出现,正在或必将严重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外经贸统计》2005,(6):24-25,36
“十五”期间(2001-2005年)是我国抓住加入世贸组织机遇,加快发展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猛增长,出口商品结构显著优化的重要时期。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断实现新突破,在世界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与贸易中的地位和影响不断扩大,推动了我国世界贸易大国地位的确立和巩固,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和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带动了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制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主要制约因素有资金短缺、立法不完善、缺乏核心竞争力等。为了更快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发挥政府优势,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做好保障。同时,企业也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促进其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出口实力的重要指标。西方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对其非常重视,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对国家、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将成为一个国家的支柱型产业。从我国高新科技产品出口的现状出发,分析影响其出口竞争力的因素,提出了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外资出口增长创新高的条件及成因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连续四年平均增长在20%以上,在其快速发展的支撑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连续四年平均增速维持在30%以上,2003年更是共鉴既往再创新高,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33.3亿美元,增速高达58.2%,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上升到35.9%,全年可望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国家十部委联合编制的《科技兴贸"十一五"规划》,至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要提高到35%,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将提高到15%左右。而目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外贸出口的28.6%,其中加工贸易方式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90%以上,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对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实现我国外贸出口从"量"到"质"的飞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设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业园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办科技工业园区,可以使科技产业发展与科技活动相结合,解决科技与经济脱离的难题,使人类的发现或发明能够畅通地转移到产业领域,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针对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上的经验,设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业园,是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未来20年外贸出口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要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关键在于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这是未来20年我国外贸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高新技术产品的界定与理解、我国外贸出口的两次历史性跨越、我国产业发展对外贸出口发展的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我国外贸出口发展趋势的影响等方面对未来20年我国外贸出口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的大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尽管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已跨入世界贸易大国行列 ,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仍然很低 ,1998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中仅占12 4 % ,与发达国家的40%左右的水平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因此 ,加快实施“科技兴贸”战略 ,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同时 ,加大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 ,不断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对提高我国出口产业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经成为带动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兴贸计划的实施,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商品进出口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本文对湖北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问题进行对比分析,论述发展湖北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信息窗     
本栏要目   ○ 1 0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措施出台  ○涉外收入申报期限缩短  ○外资企业贸易权进一步开放  ○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应依法进行主持人 :云帅10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措施出台  为应对我国外贸发展形势 ,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其产品出口 ,海关总署、外经贸部联合出台1 0项措施 ,将为我国大型高新技术生产企业的发展开辟绿色通道。海关总署、外经贸部为此发出的《关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通知》中规定 ,凡在中国境内从事高新技术生产 ,其生产产品已列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 ,并且年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但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仍是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加工贸易形式,出口产品的技术附加值较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成效不明显。利用近几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关统计数据,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积极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但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仍是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加工贸易形式,出口产品的技术附加值较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成效不明显。利用近几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关统计数据,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积极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亮 《商业研究》2008,(2):145-148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出口的贡献。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国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时要重视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力拉动了全省外贸出口高速增长 1999年国家提出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其核心是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六年来,在商务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科技兴贸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推动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发展壮大我省高新技术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外贸出口,优化了出口商品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