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影子银行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的一种重要的金融学概念,该种方式的核心是改变传统金融银行的信贷关系,并逐渐转变成为新型的信贷关系,其类似传统银行,但是行使了普通银行的业务,类似于影子而存在。本文详细介绍了影子银行的定义与特征,并根据道格拉斯函数建立影子银行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模型,最终分析了新常态下影子银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商》2016,(10)
影子银行已经发展了40多年,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但直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学术界和金融监管当局才开始重视对影子银行的研究。本文对影子银行的现状从定义、信用创造、监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美国次贷危机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秀君 《江苏商论》2012,(8):142-146
次贷危机发生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反思,当前这类文献很多,对此进行梳理、分类和总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目前,国内只有少量关于美国次贷危机成因综述的文章。为此,本文搜集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角度,对美国次贷危机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为研究金融危机的学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商》2015,(26)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人们对影子银行的关注度逐步升温。这种连接了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桥梁,具有和商业银行类似融资贷款中介功能,监管却游离于货币当局传统货币政策之外的新型经济体系,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阐述了影子银行的产生、发展情况,探究影子银行的发展缺陷,分析影子银行的监管缺陷,并为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提出建议。得出如下结论:影子银行的发展为金融业带来新的能量,中国应以加强监管与放松管制并行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后,引发了全球对影子银行的关注,中国也不例外。同时,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亟需加强金融监管。本文从影子银行的规范分析出发,通过分析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规模、特征与价值分析,提出了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商》2015,(35)
影子银行在美国次贷危机后迅速在全球蔓延,也给欧洲经济复苏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系统深入研究欧债危机时期影子银行运行及监管对欧洲债务危机后欧洲经济顺利复苏意义重大。本文运用历史与逻辑的分析方法,对影子银行于欧洲经济复苏的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欧洲影子银行规模大、风险高,并且系统性风险强,对欧洲经济复兴造成不良影响,结合欧盟对影子银行现有的监管政策,本文提出从泛欧监管、做好风险隔离以及加强引导等方面来完善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7.
刘远方  彭二腾 《消费导刊》2013,(6):59-60,195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世界对银子银行的广泛关注,美国更是在危机过后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我国的影子银行业在近期状况频发,其中蕴藏的风险也在渐渐浮出水面。本文从影子银行的概念、现状出发,根据我国的特殊背景分析中国影子银行发展迅猛的原因及潜在的风险,进而对规范中国的影子银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真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3):82-84
2007年4月2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两年来,危机逐步升级,演变成一场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并且已经波及实体经济。众多学者对于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美国经济增长模式以及资产证券化的弊端等方面。从2000年以来美国货币政策角度对次贷危机的政策根源进行探讨,并由此引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影子银行体系。影子银行体系的运营方式更加灵活,更加注重金融创新,但与此相伴随的是更高的风险,随之对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通过介绍影子银行体系的定义特征及产生原因,当前监管所面临的问题,对我国未来监管路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史一峰 《商》2013,(6):120-120
国际次贷危机往往是先从美国开始,换句话说就是美国次贷危机是国际次贷危机的导火索。美国次贷危机直接影响了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及速度。本文就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切实可行的挽救措施。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于资产证券化这个金融创新工具的深刻思考,本文结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并指出了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郭玮 《中国电子商务》2013,(18):177-177
自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投资银行受到巨大冲击.中国投资银行在此次危机中受到影响相对较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投资银行暴露出的问题,对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根据次贷危机对美国投资银行的巨大影响的阐述,针对美国投资银行在次贷危机中暴露出的监管方面的问题,结合中国投资银行现状,分析美国投资银行给中国投资银行的监管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引言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外的信用中介组织和信用中介业务(FSB,2011)。金融危机的爆发展示出影子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影子银行监管问题引起各国关注。目前,各国学者多以美国为例从监管缺失状态下影子银行的杠杆率切入,认为政府应当降低影子银行乃至金融领域的杠杆率。在这种呼声下,以美国为首的危机受灾国采用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试图以经济杠杆的升高换取金融部门的杠杆下降。结果,影子银行的监管不仅未得以解决,反而引发了全球经济去杠杆浪潮。在此新背景下,影子银行的监管再次成为各国政府的挑战,中国也不例外。而当前各国学者大多从美国、欧盟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入手,进而分析本国影子银  相似文献   

14.
《商》2015,(19)
随着次贷危机在全球影响的深入,影子银行备受关注。影子银行的飞速发展虽然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并且通过和银行体系的密切联系,使得金融风险呈现指数级扩张的态势。本文从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出发,通过分析影子银行的定义、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对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次贷危机发生在美国却给整个世界金融市场带来震动。次贷本身风险较高,在美联储提高利率水平,住房市场持续降温的直接触发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以及金融全球化的助推下,再加上金融系统自身不堪一击,最终导致次贷危机爆发。事实证明,金融的发展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太远,不能离开信用的支撑,更不能缺少从业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6.
通过次贷危机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贷危机为全球金融业带来了考验,但也是一个重新审视金融监管体系的机会.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于04年公布06年开始实施后,被认为代表了银行管发展新趋势,但也受到了一些监管当局与国际金融机构的质疑.本文从次贷危机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新协议的优点与缺陷,并提出进一步修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美元霸权的危机转嫁机制研究——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最优货币危机模型的推演方法,以美元霸权和影子银行为前提,构造了关国次贷危机向世界其他国家转嫁的数理模型,试图解释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传染机制,并揭示美国如何将风险和危机转嫁给全世界。以此为基础,本文总结了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住房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危机(简称"次贷危机")自2007年初爆发以来,逐步影响实体经济,最后转化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其他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带来了严重影响.本文分析了次贷危机爆发的内在逻辑以及现实路径,并结合我国现实对其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9.
次贷危机对风险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青  薛蕾 《消费导刊》2009,(5):102-102
自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不仅使美国经济陷入了衰退的境况,也使全球经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次贷危机尚未结束,虽未给中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直接损失,但间接损失还是很大的。本文总结了这场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礼 《商场现代化》2010,(12):169-171
随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各国的实体经济都已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冲击。不可避免的,我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形势也发生巨大变化,其中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遭受重大打击。西方银行的纷纷倒闭及破产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更重要的是给我们银行风险管理带来许多思考。本文先简单介绍了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然后通过对危机原因的分析,以及我国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得出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我国商业银行应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大力开展中间业务,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储备优秀人才等来应对此次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