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用尽当地救济原则是当代国际法的重要原则,该原则是司法机关对行政部门做出的反倾销措施进行司法审理的理论基础。行政部门做出的反倾销措施属于法院司法审查的范围。现行法律规定由北京中级法院或高级法院审理反倾销案件,但基于反倾销措施的复杂性,在将来应设立专门的国际贸易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设定了对反倾销进行司法审查的范围,这个范围将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2.
司法审查制度是WTO法律框架下的重要机制。本文以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对外贸易法、反倾销条例及反倾销案件司法解释关于司法审查的规定为基础,通过研究WTO《反倾销协议》对司法审查制度的规定,并借鉴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反倾销司法审查的立法与实践,从立法层次、受案范围、主体资格、管辖机构级别、审查标准、司法独立及法官培养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练静珊 《现代商业》2007,(30):240-243
司法审查制度是WTO法律框架下的重要机制.本文以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对外贸易法、反倾销条例及反倾销案件司法解释关于司法审查的规定为基础,通过研究WTO<反倾销协议>对司法审查制度的规定,并借鉴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反倾销司法审查的立法与实践,从立法层次、受案范围、主体资格、管辖机构级别、审查标准、司法独立及法官培养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用尽当地救济原则是当代国际法的重要原则,该原则是司法机关对行政部门做出的反倾销措施进行司法审理的理论基础。行政部门做出的反倾销措施属于法院司法审查的范围。现行法律规定由北京中级法院或高级法院审理反倾销案件,但基于反倾销措施的复杂性,在将来应设立专门的国际贸易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设定了对反倾销进行司法审查的范围,这个范围将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5.
邓诗发 《商》2014,(4):200-200,157
司法实践中,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交叉案件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产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国《行政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未对法院如何处理此类案件提供法律依据,导致诸多行政、民事争议交叉案件的审理面临诸多制度性障碍。针对不同的民事、行政交叉诉讼,应对案件的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相应的采取分别审理模式和一并审理模式以有效的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6.
用尽当地救济原则是当代国际法的重要原则,该原则是司法机关对行政部门做出的反倾销措施进行司法审理的理论基础.行政部门做出的反倾销措施属于法院司法审查的范围.现行法律规定由北京中级法院或高级法院审理反倾销案件,但基于反倾销措施的复杂性,在将来应设立专门的国际贸易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设定了对反倾销进行司法审查的范围,这个范围将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7.
杜燕 《商》2014,(7):181-181,142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司法实践中的高发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对于非法集资类犯罪作出了相关司法解释,但是在司法实践中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较难认定。目前,对于民间借贷引发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普遍突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之间的区别也难以认定。笔者通过对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法律定义、形成该罪的成因以及如何预防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进行研究,以期对司法实践中对如何防范、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电动车在给群众带来方便的同时,又因其盗窃成本低、盗窃成功率高、易销赃等特点,成为犯罪分子下手的新目标。目前,河南油田矿区跨度大、居民区分散,多发性侵财类案件和流窜作案日益突出,特别是盗窃电动车案件高发已成为油区群众反映最多、最强烈治安问题。为此,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河南油田矿区盗窃电动自行车案件的规律特点、成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油田矿区加强防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与犯罪主体相关联的其他人的行为如何认定一直以来都是立法司法实践中的难题,市场安保人员收受财物,放纵犯罪分子行窃,是应当认定为非罪行为,或以盗窃共犯论处,还是依其他罪名定罪量刑,是案件争论的焦点。该文试图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力求证明将此行为认定为盗窃罪共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刑法司法解释的溯及力,应当一律按照新的司法解释,还是按照从旧兼从轻原则,这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现有的规定对这一问题的立场本身也是矛盾的。司法解释的性质所呈现的理想与现实的错位,造成了刑法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的困境。从应然与实然两个层面解决这种困境是较好的方案。一方面应当规范司法解释的内容,另一方面,当刑法司法解释属于刑法条文可能含义之内时,应当直接适用司法解释,而当其突破刑法条文可能含义时,为了维护罪刑法定原则,则应当遵循从旧兼从轻原则。  相似文献   

11.
冷晓燕 《商》2014,(16):155-156
预约合同没有规定在在我国法律中,以前只存在学理之中,直到2003年最高法颁布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中,才第一次对预约合同进行了规定,也对"预约合同违约行为是承担承担责任还是缔约过失责任的问题,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是明确的,但一般来说,对预约合同的司法解释规定太小,只有三条,由于许多问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议,各地法院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在现有法律规定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笔者结合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案例,对其中争议的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为立法者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童生 《四川物价》2008,(11):31-32
涉案物品价格鉴定结论是物价部门针对刑事案件的需要,对涉案物品价格进行分析、鉴别、计算后所做的一种结论性意见。鉴定结论作为法定证据之一,在司法实践中,尤其是在侵犯财产型犯罪案件以及贪污贿案件中。确定了该涉案物品价格是否达到犯罪的立案数额标准.是否为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的情节,涉及罪与非罪,罪重与罪轻的认定,事关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和人身自由。在2004年至2006年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并被法院作有罪判决的案件中.有53.25%的盗窃案件的盗窃数额是通过价格鉴定予以认定的。  相似文献   

13.
对司法实践中尚存争议的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信用卡的特征、银行自动取款机的性质,进一步明晰了盗窃信用卡后在特约商户、银行柜台、ATM自动取款机上使用的行为定性,以期为实践办案带来一定程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刑事司法解释是处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重要依据,制定一个符合司法实践并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和打击相关犯罪的司法解释,能有效保护一国知识产权不受侵犯.本文探讨了我国法律中,侵犯知识产权刑事司法解释关于定罪量刑标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犯罪方式也不断向隐蔽性和高智商型方向发展。揭秘形形色色的客房盗窃案件,总结客房安全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才能有效防范客房盗窃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荣振华 《商业研究》2012,(2):198-204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虽然对发起人的内涵进行界定,但由于其内涵表达不周延性会导致人们对发起人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可能会引起司法实践中同样的案件得到不同判决。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做法,并结合不同的学理解释,从多元的视角分析概括定义式无法将形式迥异的发起人摄涵其中,应概括与列举相结合的形式来满足发起人概念本身发散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郎云 《商》2013,(23):264-264
《刑法修正案(八)》中盗窃罪将“入户盗窃”新增为盗窃类型之一,将之前的两类增加到如今的五类;抢劫罪中的“入户抢劫”成为该罪加重情节之一。对于这两个罪名的界定问题本文将结合司法实践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司法审判实践的需要,针对知识产权审理中有关法律规范适用过程中的理解,陆续出台了一些与打击傍名牌有关的司法解释,这些司法解释不仅知识产权纠纷审理中适用,还在不正当竞争行政执法的司法审查适用,对于工商部门来说,虽不能作为行政执法直接的法律依据,但司法解释中对于一些傍名牌违法行为性质的认定和对法律规范的理解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的。尤其是今年2月18日公布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8〕3号,以下简称《规定》),在起草中曾多次、反复征求立法机关、有关行政主管机关等单位的意见,《规定》条文不多但内容丰富,基本解决了目前司法实践中亟需解决的涉及权利冲突的问题。为方便工商执法人员在法律适用上加深认识,积极做好打击傍名牌工作中行政与司法的衔接,本刊特别邀请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蒋志培、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孔祥俊、法官夏君丽撰写解读文章,分两期刊登,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9.
于舒媛 《中国市场》2014,(5):143-144
家庭中一个生命的消失,是一个莫大的不幸。司法实践中,因为死亡赔偿金的分割问题而发生纠纷的案件大量发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存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死亡赔偿金的分割都没有明确规定,以至于使民众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没有规范可循。本文着重探讨死亡赔偿金的合理分割问题,对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及赔偿标准问题,以期待能够引起广泛的注意,尽快完善立法或出台新的司法解释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卓志强 《现代商业》2007,(7X):172-172
目前网络游戏方面的纠纷不断,侵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的案件越来越多,如盗窃、诈骗游戏中使用的“货币”、“装备”等虚拟财产。对该类问题的处理在立法、司法和学界尚属真空地带。刑法作为保护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机制,虚拟财产能否纳入刑法侵犯财产犯罪的范畴?刑法又应当如何予以保护?本文试对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