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刑事和解作为解决刑事案件的方式,抑或是样式,从社会学的视角看,它已经在西方众多国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我国对此加以借鉴并作为一种崭新的思路,必将对我国当前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当前大的政治背景是“构建和谐社会”,所以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理论学术界,都对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国的构建给予全方位的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赖马莲 《商业时代》2012,(16):107-108
作为刑事法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刑事和解以合意、协商为主要方式和特征,能够有效地协调解决刑事案件中一些复杂的纠纷关系。而从其本质来讲,刑事和解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契约关系。本文就刑事和解的本质进行探索,就刑事和解的契约性展开研究,以期通过把握刑事和解的契约性司法价值,为我国构建一个良好的刑事和解机制纳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高飞  夏云伟 《商场现代化》2009,(18):195-196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司法理念,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而刑事和解则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刑事和解是社会、被害人和加害人之间为利益最大化的刑事解纷方式。它有利于化解加害者与被害者之间的矛盾,提高诉讼效率,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确立刑事和解制度符合科学发展观基本理念,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4.
赵菁  张雪 《商》2014,(25):193-194
发端于西方的刑事和解制度,于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传统刑事司法理论实践效果的巨大失败而复兴。在今日中国,“刑事和解”的出现仍属新鲜事物,其必然会经历一个从了解到反思的成长过程。文章从法基本理论角度出发,论述刑事和解制度内涵,合理性构建方案,并延伸对我国刑事诉讼体制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5.
刑事和解是一种新型的刑事纠纷解决方式,主要是通过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协商一致并达成协议后,国家司法机关减免加害人的刑事处罚来实现。其起源于加拿大,流行于欧美国家,有着传统做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近来来,该理论引进我国,并取得了法学界的认同,并在某些地区的司法实践中得到初步的尝试,我国应该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6.
刘丽敬 《现代商业》2011,(3):285+284
刑事和解制度作为解决刑事纠纷的一种新型司法模式,对于保护被害人的利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刑事和解还注重对加害人回归社会的关注,注重对被害人和加害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修复。刑事和解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在我国也具有构建的可行性,是因为其具有合理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刑事和解是一种以协商、合意为特征的纠纷解决方式,其本质是刑事法领域中的一种契约关系.本文试图分析我国刑事和解的契约性及其契约式司法价值,以及以契约为机理构建我国刑事和解机制.  相似文献   

8.
刑事和解的现状、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晓玉  夏苗 《华商》2008,(16):57-58
刑事和解制度适应了刑事被害人地位提升、利益保障的要求,同时助推了刑事诉讼法和实体法乃至刑事政策的适度调整。刑事和解在我国面临着理念、制度和现实的种种冲突和困境。构建刑事和解制度应建立在理性反思的基础上,同时在理念、进路和具体措施做出适合我国现状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雷杨兰 《中国市场》2014,(30):158-159
新《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实施,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问题首次写入《刑事诉讼法》,刑事和解日益受到学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刑事司法和犯罪预防模式,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可以成功化解民间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本文就刑事和解法律规定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正确实施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慕楠 《商》2015,(3):196
女性主义法学自产生时起就备受法学界关注,本文将通过界定女性气质来洞悉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追求,运用女性主义法学方法论提出立法建议,认为刑事和解的范围可以适当扩宽,刑期较重的侵害个人法益为主的犯罪可以酌情决定是否适用刑事和解程序。可以说,刑事和解的构建体现了法律女性气质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法律"女性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徐尉 《商》2012,(10):130-130
刑事和解制度起源、发展于民主法治较为完善的西方国家。我国自介绍、引进刑事和解理念之时起,学术界、司法界就从未中断过对这样一个新型刑事司法制度的探讨和争论,刑事和解制度到底是"严宽相济"还是"司法不公",学术观点存在这巨大分歧、司法实践亦存在截然异议,这样的分歧与异议在一定程度上既影响了我国刑事司法体系对于刑事和解制度的选择,也阻碍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建议、完善。本文作者尝试以罗尔斯正义论为视角来分析和论证刑事和解制度的合理性,以求教大方。  相似文献   

12.
陈涛 《致富时代》2011,(7):216-216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的纠纷解决机制,与现行刑事司法制度中的刑事纠纷解决机制存在很大不同。其之所以能够产生并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得到推行、发展,有着其不可忽视的价值。该文从效率、公正、人权保障三个方面对刑事和解的价值理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范晓婵 《消费导刊》2009,(9):145-146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中国化的恢复性司法制度,其基本价值是一种追求受害人、被告人和国家利益的"三赢"的诉讼方式。这为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这一制度在我国已有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进一步研究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留文 《致富时代》2010,(2):141-142
刑事和解在我国具有很深的理论渊源,不仅与古代刑法思想中的“无讼”、“慎刑”理念相对应,更是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刑事和解的适用主体、适用阶段等方面准确加以界定,才能使之发挥有效作用,同时也利于我国的诉讼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赵媛媛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315-316
辩诉交易制度于20世纪30年代产生并形成于美国,于70年代在英美法系国家广泛实施。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第三次司法改革,在改革中借鉴有益经验,充分考虑中国国情,构建中国式刑事辩诉交易制度,将极大推进我国的刑事审判工作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商》2015,(46)
民族地区的刑事和解研究,在我国实体法与程序法研究中,研究甚少,且尚存的研究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本选题的最初动因为通过对民族地区的刑事和解的分析从而探析刑事和解在民族地区具体适用的"民族化",进而探讨对民族地区的刑事和解在民族地区的适用路径。  相似文献   

17.
李庆萍 《消费导刊》2014,(7):214-214
修改后的刑诉法将刑事和解制度终于纳入其中,这标志着我国司法体系的逐渐成熟和完善。刑事和解制度是在西方恢复性司法理念影响下的新型调解制度,旨在调解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矛盾,恢复社会关系。但作为新的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孙贵萍 《商》2014,(29):197-197
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刑事纠纷解决机制,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成为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关注点。尤其是它能否在死刑中适用,怎么适用,争议颇多。死刑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用刑事和解。文章论述死刑案件中刑事和解适用的价值,进而确定适用的两个标准:一是感情条件,主要看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大小以及社会危险性大小,二是客体条件,衡量行为人侵犯的客体利益。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去思考,对死刑和解的适用设置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商》2015,(14)
刑事和解制度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颁布后作为独立的程序规定其中,侦查阶段刑事和解的主体、案件适用范围、和解协议的效力等问题也在相关的司法解释中有了具体的规定。本文通过案例来探讨2012年《刑事诉讼法》颁布后,对于侦查阶段适用刑事和解制度进行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20.
《商》2016,(13):233-234
作为保护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相关民事权益的程序,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具有一新一旧、"分庭抗礼"特点,二者具有相似的价值取向与司法目的,在适用范围上具有一定重合,因此,在实务中如何将当事人刑事和解与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进行有效衔接,避免程序不安定,提升对被害人民事权益的有效保护,是当下司法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