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不同地区水利建设投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韩青  李珠怀  刘丹 《技术经济》2010,29(1):48-51
本文利用1991—2006年中国水利建设投入和其他农业生产资料投入的基础数据,就中国水利建设投入对粮食单产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水利建设投入对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不同作物单产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利建设投入对粮食单产的影响显著;不同地区的水利建设投入对不同作物单产的影响是不同的,西部地区的水利建设投入对小麦和玉米单产的影响要大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水利建设投入对粮食产出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水稻生产投入要素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靖飞 《技术经济》2008,27(2):75-80
以江苏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为例,按照2004年分县纯收入水平,以该省22个县的354户水稻种植户2005年横截面数据为样本,运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就投入要素及品种认知、农业生产决策者个人特征等影响因素对水稻生产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估计结果显示:目前土地仍是影响江苏省水稻产出的最主要因素,化肥在水稻生产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水稻良种良法配套栽培的推广,农户水稻品种认知对水稻生产的重要性得到显现。鉴于耕地灌溉条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非常明显,政府应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投入。  相似文献   

3.
中国粮食生产与要素投入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中国粮食生产的现状,选择与粮食生产密切相关的农业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成灾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劳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七个投入要素,建立OLS估计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同时对要素进行相关分析,把握各种投入要素动态变化规律,旨在找出目前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最显著的投入要素.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厘清空气污染对农业生产经营影响机理的同时,提出空气污染对农业生产经营存在"剥夺效应",对劳动力供给存在"抑制效应",对生产资料投入存在"扩大效应"的假设.基于传统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空气污染—农业生产"模型,并利用我国30个省市2001—2014年农业生产经营和二氧化硫(SO2)排放的数据,实证检验空气污染给农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首先,空气污染给农业生产经营带来负效应.其次,空气污染会减少劳动力供给,增加化肥、农药和塑料薄膜等生产资料的投入.最后,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 鉴于此,应加大对空气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对工业废气排放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以缓解空气污染给农业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基于1983~2012年粮食生产投入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自向量回归(VAR)模型,运用协整分析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研究粮食生产投入要素与粮食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农业劳动力人口与粮食总产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化肥施用量投入产出效应偏低,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与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是保证粮食总产量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总动力与粮食总产量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对粮食总产量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有效灌溉面积、合理的化肥施用量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积极意义;农业劳动力人数、粮食播种面积与粮食总产量互不构成格兰杰因果关系,城镇化、科技与政策因素削弱了二者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粮食生产中化肥利用率的测算及其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宁  马骥 《技术经济》2014,33(9):91-96
利用粮食种植户的生产经营调查数据,运用DEA模型测算了种植户粮食种植的化肥利用率,并利用Tobit模型分析了在粮食生产中提高化肥利用率的途径。结果显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冬小麦种植和夏玉米种植的生产效率和化肥利用率都存在省际差异和品种差异;户主是村干部时的化肥利用率比户主不是村干部时的化肥使用率要高;灌溉次数越多越容易造成化肥损失;土地条件对不同粮食作物的化肥使用率的作用方向不同。提出:要提高粮食种植户的化肥利用率,需要增强农户化肥投入的科学合理性、提升农民的种植水平、加强科学和合理施用化肥的宣传。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粮食生产的时序变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晓梅 《经济地理》2001,21(6):727-730
本文根据山东省自50年代以来的有关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分析了粮食总产量的时间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山东省粮食生产发展变化的直接动力和间接因素。结果表明:(1)粮食单产的提高和不同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是影响粮食生说的直接动力,其中小麦,玉米的单产与种植比例对山东省粮食总量变化贡献率最大。(2)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自然灾害是引起粮食总产量变化的间接因素,其中农业自然灾害是造成粮食总产量减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粮食生产中化肥施用量提高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要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首先要理清化肥施用的影响因素。利用空间Durbin模型(SDM),设置邻接空间、地理距离、经济空间三种权重矩阵,采用Spatial Regression ModelPartial Derivatives方法,以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我国化肥施用强度分布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化肥施用强度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依赖性;(2)劳动力投入、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化肥的销售价格对化肥投入存在抑制作用,粮食销售价格、各省经济发达程度、农民的文化水平对化肥投入存在促进作用;(3)未来我国化肥减量的压力比较大,压力主要在粮食主产区。  相似文献   

9.
利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1999年和2005年数据为基础,对常德市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量化分析,以农业产值为产出因子,选择劳动力、化肥投入、机械总动力、耕地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为投入因子,利用EVIEW计量经济软件建立投入产出模型。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比分析发现,从1999年到2005年常德市农业产值大幅增加的主导影响因素依然是耕地面积,相对1999年劳动力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影响而言,2005年化肥投入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影响增强,而劳动力则表现出剩余现象。说明今后常德市农业生产应做好耕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工作,重视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化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利用及优化农业产业类型的布局。  相似文献   

10.
张果英 《经济问题》1992,(1):34-35,44
粮食价格扭曲,是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目前国家无力对粮价进行大幅度调整的情况下,推广集约种植技术,是实现粮食生产增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集约种植的农业技术特点与经济效果分析 集约种植技术是指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充分利用不同作物在生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兵团现代农业的生产条件、农业内部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兵团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农业基地规模效益不显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提出了兵团农业生产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建设重点领域,最后提出了发展兵团农业生产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仅具有生产功能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已经不能很好地达到与超市顺畅对接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农超对接"的发展和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如完善标准化生产功能,发展流通加工功能,发展物流配送以及品牌创建与经营功能。  相似文献   

13.
生态系统健康已成为生态学一个热点研究领域,目前关于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很多,许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系统健康概念进行了阐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是同一层面的意思,一个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或者说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体系应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健康的农业生物、合理的时空结构、清洁的生产方式,以及具有适度的生物多样性和持续的农业生产力。文章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指出研究生态系统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还应该重视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资源配置结构产生冲击.新一代劳动力的彻底性流动激发了农村要素结构的重组,促进了农村生产方式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转型,农业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在带来诸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例如农业生产者老龄化、妇女化;土地流转滞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可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吸引高素质人才,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化投资力度等对策化解这些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小麦主产区4个省份946个不同规模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DEA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小农户和家庭农场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效率明显高于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家庭农场的生产效率与经营规模呈倒"U"型变化特征;在影响因素方面,土地肥沃程度与农业技术指导对小农户和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效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农场更倾向于通过提高受教育程度和增加单块耕地面积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而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对农户年龄和农户从事农作物种植年限呈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基于此,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大农业技术指导,适度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加强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合作与联合,促进农业生产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界定了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认为我国作物生产必须走集约持续发展的路子;对作物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辨析,指出全面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作物生产是关键,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同时提出以禁绝陡坡地种植,改进耕作技术、持续增产、改善品质、发展产品加工、增加投入为主的促进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环杭州湾地区农业区域布局与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环杭州湾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化布局调整现状及发展趋势,确定了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将环杭州湾农业划分为一圈二带,提出了农业区域化布局与农业发展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业公共投资、竞争力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入世后中国的粮食生产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与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大国相比 ,我国的粮食生产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 ,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 ,尤其是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不足。本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对增强我国主要粮食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认为以提高科研投入等农业生产公共投资增强我国粮食的生产和竞争能力是应对入世挑战和实现未来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将农业碳排放量纳入农业生产效率研究框架内。首先,综合运用3个DEA模型,测算了2004-2010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生产效率,探索中国各省份、三大地区间的效率差异,并给出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4种模式,然后,利用Tobit模型检验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生产效率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制约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各省份、三大地区间效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最高,而中西部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有60%的省份农业资源利用模式为低经济低环境效率型,这些省份主要来自于中西部地区;农田抗灾能力、农村用电量和研发经费的提高对全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而基础教育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农村金融支持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Measures of the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practices on ecosystem servic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griculture produces more than just crops. Agricultural practices have environmental impacts that affect a wide range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cluding water quality, pollination, nutrient cycling, soil retention,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turn, ecosystem services affect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Understanding the contribution of various agricultural practices to the range of ecosystem services would help inform choices about the most beneficial agricultural practices. To accomplish this, however, we must overcome a big challenge in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alternative agricultural practices on ecosystem services and of ecosystem service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 framework is presented in which such indicators can be interpreted as well as the criteria for selection of indicato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nd land-use change and erosion impact on chemical use is also discussed. Together these ideas form the basis for identifying useful indicators for quantifying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agricultural systems for the range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terrelated to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