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人最早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产生了日本知识分子多为汉学家的现象。近代以降,日本人急于摆脱相对落后的亚洲,赶超欧美,因此,明治以后的日本文学起步于对西方文学的摄取,与欧美文学具有密切的关系。尽管如此,日本近代文学并不能完全脱离汉学的底子,加上与日本已产生并发展的民族主义激烈的碰撞,形成了日本近代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日本近代比较文学研究是明治维新打破封建的闭关锁国状态,对先进的欧美诸国实行开放政策后兴起的一门新学科。日本近代比较文学研究始于明治20年代。日本近代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的坪内逍遥在明治22、23年间(1889~1890),于东京专门学校(早稻田大学前身)讲授“比照文学”,揭开了日本近代比较文学研究的帷幕。同时他在明治23年4~5月间在《读卖新闻》上以“兄弟文学”为题发表的一系列论文,是日本比较文学研究的最初实践。坪内逍遥的《比照文学》是以世界上最早的比较文学著作——美国比较文学研究家波斯奈特1886年出版的《比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个以主张文学的娱乐性、消遣性、趣味性为标帜的,并在旧中国文坛上发生过较大影响的文学流派,这就是鸳鸯蝴蝶派。而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也有一个供城市人消遣,迎合读者低级趣味为宗旨,被称为“洋装的元禄文学”的文学团体,这就是砚友社。本文就这两个文学流派进行一些比较,以发现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的共同的审美心理和创作倾向。一、产生条件、继承关系及形成过程鸳鸯蝴蝶派萌生于本世纪初叶的“十里洋场”上海,清末民初逐步成型,兴亡近40年。鸳派(简称)存在的时代,正是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  相似文献   

4.
泉镜花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以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和独创的精湛语言艺术独树一帜,对日本近代文学影响深远。在泉镜花辞世三十多年之后,日本文学界充分肯定了泉镜花以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对日本近代文学做出的卓越贡献,并确认其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超越了时代的杰出作家。  相似文献   

5.
日本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出现于明治维新后,但很快就占据了日本近代文学的主流位置。究其原因,一方面小说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它是最适合反映人性和社会的文学形式;同时,日本近世的江户时代已经从技术、形式、思想等各个层面为小说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6.
文学艺术地反映着社会;它的发展虽然受制于社会,但也有它自身的规律。中日近代文学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近代日本文学仅小说一类。短短的数十年间,所谓游戏小说、翻译小说、政治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观念小说、深刻小说、社会小说、自然主义小说、私小说、唯美主义小说、白桦派小说、新思潮派小说等等纷繁芜杂,和日本近代社会紧密相关。但真正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建立起过积极作用的并不是先声夺人的游戏小说,而是政治小说和翻译小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日两国文学的特殊关系,日本学者致力于中国文学研究年深日久,人多、面广、著作多、成就也大。然而,自19世纪初叶,比较文学传入日本以后,他们在这个领域,主要偏重于对欧美文学的比较研究,对中国文学却多止于考证。二次大战以后,虽然研究范围有所扩展,但这种倾向依然存在。而且,作为比较文学的研究主流仍然在于欧美文学方面。这在日本斯界一些有识之士也曾提出过意见。如金原理教授认为,日本现有的比较文学组织  相似文献   

8.
中国儒教传入日本一千多年以来,对其政治、法律、文学、哲学、宗教、艺术以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加速了日本的文明进程,并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儒学.江户时代是日本儒学发展的高峰期,该文重点阐述江户幕府时期日本儒教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日本公司制度是在“明治维新”后,通过移植欧美公司法人制度基础上形成的现代企业制度,但它经营长期发展和创新,已经形成了许多与欧美企业制度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其独特的法人相互持股制度成为日本企业最显著的产权制度特征,并对企业体制、经营制度和运行机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日记确乎是文学的一种形式,托尔斯泰日记、鲁迅日记的驰名,不亚于他们的代表作。然而,在古代作家中,恐怕很难找到有意识地以日记从事创作的,更不消说靠其问鼎夺魁或与此种文学形式终生结缘的。不过,日本平安朝却是一个例外。就一种文学体裁来说,日记并没有悖于正常的文学发展过程,只是就其在一个时代的繁荣程度而言,倒和欧美及中国文学史有区别。本文拟就平安朝时期日记文学特殊发达的原因及其艺术成就,做一浅析。一、平安朝日记文学特殊发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知识化的发展趋势,企业人力资源的功能地位及其实现方式正发生着战略性变化。大大小小的企业都纷纷建立起自已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些企业是引进了欧美的管理模式,一整套招聘、面试、绩效考核体系;有些企业则借鉴了日本的模式,培养企业的文化与团队精神。但是欧美与日本的管理模式不符合现阶段中国企业的国情.产生水土不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的文学关系渊源久远。千余年来,大致可以看出三段明显的变化来。以日本文学而言,明治中期可以看作分水岭。之前的一个较长时期,主要是接受中国文学的影响,影响非常深广;之后将及一个世纪,日本文学在中国文学中开始产生影响。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两国文学之间互为影响。这一段关系,又有两种情况:六十年代以前,似乎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较为显著;七十年代以后,日本文学在中国的影响为突出。这种变换,是和两国千余年来所处的复杂的历史环境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张琳 《新西部(上)》2007,(9X):251-251,16
中国儒教传入日本一千多年以来,对其政治、法律、文学、哲学、宗教、艺术以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加速了日本的文明进程,并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儒学。江户时代是日本儒学发展的高峰期,该文重点阐述江户幕府时期日本儒教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佳楠 《中国经贸》2012,(14):11-12
随着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节能减排意识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一个新的概念产品碳标签制度已在日本、欧美等一些国家开始实施,这意味着发达国家消费者开始优先选择低碳产品。我国企业出口重点是日本与欧美等国家,日本与欧美又是率先推出碳标签制度的国家,认真研究和关注国外碳标签的发展情况,并尽早制定出防范碳标签的对策,避免因碳标签成为我国企业产品出口贸易的新型技术壁垒,影响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应及早的做出防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日本思想界与实务界都重视新近有关“中国崛起”的说法。在日本近代思想的基础上,作者探究了“中国崛起”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获得理解,指出虽然日本思想流派纷杂,却因为日本在面对近代化的欧美时,向来是以东亚作为其现身的身份,所以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是日本思想界自我认识的关键,如何规范中国在东亚的位置将影响日本面对欧美的现身策略。即使日本思想界在本体论上赋予中国某种东亚性质,但实际上并不能决定日本面对中国的政策。在日本思想界既有的亚洲论述以及有关中国东亚性质的语境中,极少有由中国单独面对西方的理论主张,可是“中国崛起”的论点恰恰暗示了中国不必先结合日本,就可以单独面对欧美。这是为什么日本思想界一旦面临“中国崛起”这样的课题,其所能提供给政策界的视野十分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西方物流理论发展与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物流学是一门新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物流学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相当深入和成熟,物流学和物流产业系统的发展状况成为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体现.论文着重评述物流理论的产生与演变,美国、日本、欧洲物流理论比较以及第三方物流相关理论及其不同理解,这对于中国更好地引进和借鉴西方物流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贸易区域一体化浪潮席卷世界的时候,当今全球经济最为活跃的东亚地区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却很落后,尚未建立与欧美相匹配的自由贸易区。始终被排斥在欧美的区域集团之外的日本试图以现有的东盟为基础,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共同体,保证日本在世界经济格局中重要一极的地位,同时牵制中国。民主党上台后意欲加速东亚共同体的建设。要达到该目标对日本来说面临巨大挑战。本文将从八个方面对此作深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书架     
《中国西部》2012,(21):150-151
大卫·米切尔是英国著名作家,欧美文学界公认的新一代小说大师。1969年生于英格兰伍斯特郡,在肯特大学主修英美文学、比较文学。曾在日本广岛担任工程系学生的英文教师8年。米切尔博采村上春树、奥斯特、卡尔维诺、博尔赫斯诸大师作品之所长,自成一派,其作波诡云谲,灵气无穷。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市场经济与经济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现代日本经济》2000,113(5):12-15
日本市场经济相异于欧美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强,干预范围广,并综合运用多种干预手段。本文侧重对作为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的日本经济计划的性质、特点进行考察,以揭示经济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为了使工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与发展,开始向欧美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特别是在学习欧美先进的组织管理经验中,他们不是采取简单的搬用,而是把欧美先进的组织管理方法,同日本企业传统管理经验中的合理部分结合起来,发展创造出适合日本企业的新的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本文拟对日本新日铁公司的组织管理情况作些简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