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当今中国的“三农”问题,与其说是世纪之交特定时期的现实问题,不如说是后发型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三农”问题根源于现有的利益分配格局难以调整;而维系现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又会增加“三农”问题的严重性。此外,对外开放的扩大,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增加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艰难性。基于这些分析认为,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严峻性,有其发展阶段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三农”问题的严峻性是不能根本消除的,解决“三农”问题固然要治标,但治本则是更重要的。在中央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有可能部分缓解“三农”问题。或扭转“三农”问题恶化的趋势。为此。要注意三方面的政策调整设计。一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二是调整我国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目标指向。三是对待“三农”问题要由唤起同情转向走向理性。今年1月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一号文件。题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这一文件的出台,必将时解决“三农”问题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部署,必须统筹解决城镇化与“三农”问题,努力缩小工农城乡发展差距,尽快补上农业这条“短腿”,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化进而为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奠定更为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孙静  李常亮 《北方经济》2005,(12):35-3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内蒙古自治区本世纪重要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破解“三农”瓶颈。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内蒙古自治区也不例外。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日益发展的过程中.“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自治区主席杨晶在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用工业思维谋划农牧业发展,不断繁荣农村牧区经济。“三农”问题的解决不能就“三农”论“三农”,但也不能脱离“三农”论“三农”,它的解决要涉及方方面面。本文从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角度.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内蒙古“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就是说,要把“三农”问题放在“统筹城乡”这个大背景下来思考。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依然是今年人大、政协“两会”的热点议题之一。今年人们议论“三农”的新意,远远不仅是呼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到代表、委员的发言,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更关注的是中国“三农”的战略性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河北经济研究》2004,(12):10-12
清苑县供销社是一个面向61万人口,下辖18个基层供销社、17个分社、12个直属企业的平原县级社。2001年以来,该县将推进供销社系统改制,搞活繁荣供销事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振兴农业的重要途径。他们围绕“三农”活机制,发挥资源优势,盘活闲置资产,吸收社会资金,改造传统网络、面向“三农”的大市场,着力打造服务型供销社,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村改革进入关键时期,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职责。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滨州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稳定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积极探索创新服务“三农”机制,建立“三农”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我国面临的必须解决而又极难解决的问题。从阶级、阶层的角度看,农民有问题;从社会、区域的角度看,农村有问题;从行业、产业的角度看,农业有问题。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农”问题都是必须迈过的坎。“三农”问题既是历史问题,更是现实问题;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是以农为本,新中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改革开放又是以农村为发端,农民是功臣。今天国家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三农”问题。然而现实却是:就在我们不断重视“三农”问题的同时,“三农”问题却越发严重。这促使我们发问:“三农…  相似文献   

8.
最近看到一则资料,说的是一位社会科学工作通过对国内5个城市、50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行问卷调查,能够回答得出“三农”是指哪“三农”这一问题的人还不到1O%。  相似文献   

9.
要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如果只是就其中的某一个问题来单独解决,或者是就“三农”来抓“三农”,就“三农”来解决“三农”,只能达到缓解作用,而不可能彻底根本解决。因为“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体制、在制度,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体制和制度上着手。既要面对、解决“三农”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余阳春 《乡镇经济》2005,(10):31-3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评判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农村干部的工作业绩,最根本、最实在的标尺,就是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各级干部尤其是农业战线的干部,一定要以人为本谋划“三农”,立足“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千方百计实现好、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1.
“农事村办”——服务“三农”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色市从转变作风、强化基层、创新服务入手,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方式方法,创造了“农事村办”服务“三农”的新模式,创建了新时期党委、政府领导“三农”工作的体制机制,开创了抓好“三农”工作的全新方式,实现了党委、政府管理制度化、政务服务公开化、“三农”服务具体化。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既是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问题,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强和支持“三农”工作。天津按照中央的部署,结合直辖市大城市小郊区的特点,在加强“三农”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加大了支持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广州“三农”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全市几百万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事关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大局。广州非常重视“三农”工作,尤其是近年来采取了许多重大政策措施,并且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化逐步推进,中心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农民负担大幅度减少,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实践表明,广州“三农”工作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初步探索了一条符合市情的“三农”发展之路。本文从广州的市情出发,结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出了初步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平 《乡镇经济》2006,(11):16-18
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提出了全面建立和谐社会目标。当前,“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主要问题,“三农”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以和谐为基本出发点,全面论述了和谐“三农”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最后探讨了构建和谐“三农”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符合国家宏观政策,符合黑河地域经济特点,符合我行的业务经营实际,存在着客观必然性。农业银行可通过采取“为农民工提供银行卡服务、提供网上银行服务、提供信贷服务”等项措施与政策支持,切实做好服务“三农”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仍需创新体制机制,突出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属性,从而更为高效地服务“三农”发展“最后一公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作出积极贡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围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供销合作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如是强调。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在县以下直接面向农民的综合性经营服务组织,是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7.
一、服务“三农”思想到位都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把“立足本职,服务‘三农’”作为主要议题摆到突出位置。要求全县信用社员工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代表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体现每个农村金融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地为“三农”服务。农村信用社是为农村、农业和农民而创建的,是与“三农”同呼吸,共命运,唇齿相依,鱼水相连的,离开了农业,农村信用社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明摆着的现实使全县信用社干部职工清醒地认识到,服务“三农”是农村信用社责无旁贷的天职,也是信用…  相似文献   

18.
平顶山是个新兴工业城市,也是个农业大市。温总理报告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措施。我们要按照报告精神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一、调整农业、农  相似文献   

19.
“三农”总是是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政治性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国新时期全党和全国民工的奋斗目标,而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则在十六大报告中被称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随后如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把解决“三农”总是提到了全党工作的“重中之生”,要求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都是很生的提法。可以说中国能不能地未来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关键就在农业、农村和农民。  相似文献   

20.
李卫玲 《发展》2002,(10):4-5
如果“三农”问题解决不好,再发达的城市经济也只是漂浮在小农经济汪洋大海上的一小块绿洲,大海风浪一起,绿洲也就会随着倾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