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品牌》2005,(4):16-16
<正> 2004年,是山西省经济大发展的一年。全省的各项指标都有较快的增长。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增幅创全国第一;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利税总额的增幅分别位居全国第2位、第11位和第5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9年的第31位升至第22位;对外贸易突破50亿美元大关,连续跨越两个台阶,进出口增速居中部六省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1978-2007年我国人均GDP的变化情况、工资性收入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以及不同区域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三个重要因素来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状况及特点。并且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合理提高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影响居民消费因素的相关理论,选用了四个相关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国人民银行整存整取一年期利率),对其进行计量分析,得到了相关模型。并得到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是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的结论,提出了以增收促消费和优化消费结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涛 《商业时代》2011,(30):26-28
本文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以我国1978-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动态数据为样本,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引起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加;误差修正项符合反向修正作用,误差修正系数反映了长期均衡关系对短期波动具有较强的调整力度。  相似文献   

5.
来自省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省城镇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66元,位居全国第五位;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9%,在全国仅比海南低1个百分点,居第二位。  相似文献   

6.
《商》2015,(19)
本文列出枣庄市1985年到2014年城镇居民的年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的数据,用计量经济学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枣庄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发展规律。从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人均消费支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王博 《商》2012,(3):151-151
居民消费状况对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以四川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川省21个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截面数据,建立收入与消费关系模型,分析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并对提高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提出一些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田德生 《品牌》2010,(Z1):29-31
临汾的发展,近年来,在三晋大地是一个关注点。临汾的发展,事关全省发展稳定大局。2009年,临汾市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安全生产事故的双重影响,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由大幅下滑到稳步增长的重大转折,呈现出稳中有增、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2009年,该市生产总值完成738亿元,位居全省第三,同比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374亿元,位居全省第三,同比增长3%;财政总收入完成137.7亿元,位居全省第四,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2.9亿元,位居全省第三,同比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45万元,同比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58元,同比增长6%。特殊之年能取得如此成绩,的确来之不易。近日,记者就该市在负重转型中如何推进"三个发展",专访了中共临汾市委书记谢海。  相似文献   

9.
依据武汉市历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相关数据,采用了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相关知识,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关系进行检验,并建立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武汉市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收入提高有助于促进消费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杜璐 《致富时代》2010,(4):89-89
该文基于相对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建立了我国与美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模型,根据1990年-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基本数据,利用计量工具对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旅游消费的ISME模型,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中国1996年~2011年的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绝对旅游产品价格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绝对旅游产品价格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正相关的,相对旅游产品价格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对旅游产品价格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则是负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统计数据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 国家统计局10月3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7.1%、7.2%. 统计显示,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发展到2007年4140.4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4元增长到13785.8元,年均实际增长7.2%.  相似文献   

13.
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选取1995——2009年的有关统计数据,对新疆城镇居民收入与新疆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的变化不仅取决于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而且还取决于上一期生活费支出对均衡水平的偏离.系统存在误差修正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城镇人均年收入以及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促进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稳定增长,本文以2008-2014年江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为基础,结合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灰色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模型,并运用灰色模型对江西省2015~201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以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研究对象,选取《中国经济年鉴2011》全国城镇人均每年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通过建立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模型,对1978-2010年间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支出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城镇居民的消费弹性为0.935。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提出提高收入、促进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消费现状、分析、措施:199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489.00元,2006年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071.00元,15年间增长5.8倍;2011年达到19226.97元,比2010年增长14.4%,增速稳居全省第二位;比全省平均水平的17796.57元,高出1430.40元,位居全省第四位;比1992年增长11.9倍,20年间平均增速14.4%。20年居民收入与消费增长的总水平的运行状况大体经历四个阶段:一、收入增长实现"平稳与跨越"建市20年来,城镇居民收入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总结居民的收入变化历程,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情况,并建立合适的时间序列模型,本文选取1990~2012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时间序列,应用EViews7.0软件对其进行检验和分析。由于原始数据不是平稳序列,且呈指数形式增长,故对其进行对数化处理,再作二阶差分得到平稳序列。根据二阶差分后的平稳序列作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图,从而选定ARMA(2,2)进行拟合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仅与前一期、前两期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关,还与前一期、前两期的扰动项有关。  相似文献   

18.
据对市区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1年我市市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均呈两位数增长;四大类收入三增一减,八大类消费全面上升。但市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物价上涨对居民家庭生活产生的影响应引起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正>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依据西方经济学理论,人均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相关关系。这一关系是否在中国也成立呢,为此,我们收集相关数据,假设在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存在正相关关系,并进行相关的实证分析。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并且对指导相关政策有一定的意义。二、样本及研究方法为了深入分析研究中国的城镇居民的生活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具体数量关系,收集了中国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20.
智力投资是家庭及社会在培养具有智慧和能力的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所花费的代价。城镇居民的智力投资是城镇居民家庭用于提高自身知识技能水平及培养子女的教育支出,它会产生两大效应:一是培养子女在未来会给子女及社会带来收益;二是家庭劳动者或就业者提高科学文化技术水平所带来的收益。本文通过收集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构建城镇居民智力投资推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990—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推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为11.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