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审计委员会是美英等国公司治理结构中保护股东权益的重要制度安排。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引入审计委员会对于完善我国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审计委员会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其作用的发挥还有赖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产生公司治理,从而产生了内审与外审.在企业的公司治理中,内审与外审的作用不可替代.审计如何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审计工作会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因此,协调内外审计发挥作用,可以强化公司治理的效果.但是,内外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临近年末,投资者都是诚惶诚恐,唯恐中报中隐藏的地雷在年报中引爆。因此,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质量和可信程度,重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5.
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公司治理效果,加强监督机制,全面推行审计委员会制度是必然趋势。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所处关键位置及其与其它治理机构的全面协作关系表明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公司治理效果,加强监督机制,全面推行审计委员会制度是必然趋势。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所处关键位置及其与其它治理机构的全面协作关系表明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潘秀丽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3):72-76
由于我国特定的环境因素,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监督机制一直不具有实质的有效性,本主要论述了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不同监督模式,并分析了不同模式赖以存在、有效的前提条件,最后论述了我国的现实影响因素及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审计委员会的成立,对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提出更高要求,具有里程碑意义.笔者结合K审计局实践经验,在分析组建审计委员会对增强审计监督效能意义的基础上,阐述组建审计委员会对审计监督效能的挑战,并立足审计委员会探讨提升审计监督效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国家,审计委员会已成为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健全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我国引入审计委员会制度,并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本文试对我国上市公司推行审计委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此外,财务信息失真的恶意案件,严重扰乱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审计委员会制度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不少专家学者关注和讨论的话题,那么中国的审计委员会制度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是否与时俱进,是否适应了中国广大上市公司的情况,中国广大的上市公司又需要怎样有效的审计委员会制度,而现在又是什么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审计委员会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用。 相似文献
11.
审计委员会治理与审计意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独立性和勤勉程度三个方面,将审计委员会与审计师规模、异常审计收费、审计师变更等结合起来考虑,探讨审计委员会治理对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类型以及不利审计意见改善和审计意见恶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勤勉程度对外部独立审计师审计判断及其所出具的审计意见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结合考虑审计师规模、审计收费、审计师变更等相关因素的前后均可以发现,在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并切实提高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勤勉程度,不仅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而且亦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层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进行有效的制衡。 相似文献
12.
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监督作用的多维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策规范、学术研究和运行机制等多个维度剖析了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的公司治理角色,认为财务专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积极的监督作用,但实务中对财务专家的定义和财务专家有效监督基理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模糊性。本文还认为,确保兼具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的财务专家以及完善财务专家市场和财务专家的职业声誉机制,是财务专家发挥有效监督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14.
审计师选择与设立审计委员会的自选择问题——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Heckman(1978)的二阶段回归方法,以2002-2006年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研究审计师选择的同时控制了设立审计委员会的自选择问题,并将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实际情况与假设的相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它们不同的审计师选择倾向,从而间接检验了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研究发现:自选择问题对审计师选择存在显著的影响。因此,拒绝了公司随机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原假设;在控制自选择之后,回归方程中变量的斜率系数整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比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更可能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相似文献
15.
审计绩效、审计治理结构与对政府审计制度效率的比较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计绩效的提高是以一定的审计制度环境为条件的。本文以新制度学派的组织理论为依据,从审计组织领域的视角探讨了审计绩效、审计治理结构的涵义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完善的审计制度体系、并且得到审计以及相关组织有效的遵循,是提高审计绩效的基本制度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审计制度效率进行测评的一种经验研究的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对我国审计行政管理体制的制度效率进行了比较因素分析,提出了我国提高审计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审计视角:论审计风险模型的科学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计风险在审计实务中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注册会计师只有深入地理解审计风险理论,才能准确地发表审计意见,确保审计质量。然而,随着审计实践的发展,审计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原有的理论框架下变得不易理解,因而审计风险理论框架需要进一步发展和细化,使之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7.
审计机关审计项目审理工作的实践与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审计准则规定,审计机关审计项目应当实行审理制度。这一制度对审计机关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和建设性作用都极其重要。本文结合现代审计发展规律和内部控制制度需求,对审计机关审计项目审理工作的实践和理论探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以期通过建立审理机构、配备审理人员、完善审理制度和优化审计机关审计项目审理程序为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和控制审计风险提供保障。同时,还针对目前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对策,与审计同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建斌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1):14-17
本文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为出发点,对以"理解"为视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作了一些探讨和分析。着重阐明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理解"认识,分析了基本特征,并对以"理解"为视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进行了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19.
实务中,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年报审计费用采取事前确定方式,也就是在审计工作开展之前的董事会上确定。事前确定审计费用的动机何在,会产生什么样的审计后果?已有国内外文献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本文以2008~2017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考察审计费用事前确定方式对异常审计费用以及审计质量的影响发现:基于低价揽客或折价维持客户的经济动因,事前确定的审计费用显著偏低。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事前确定审计费用方式下,客户的审计质量更低。本文研究丰富和拓展了审计费用及审计质量决定因素的相关文献,同时也为监管机构规范审计费用确定方式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