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实地调研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估计法,从稳定性、交易权、抵押权三个方面分析了产权完整程度对林业生产投入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对林权改革的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林权制度改革提高了农户对林地产权稳定的预期,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可持续的方式经营林地。现阶段,认为有林地抵押权农户的生产行为并未显著异于其他农户。然而,赋予农户林地抵押权则会促使他们增加在林地上的投入。通过分析表明,林权制度改革在促进林业生产力解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只有与各项配套改革同时全面开展,及时为农户加快林业生产和经营提供有力的政策扶持、科技服务、信息咨询、法律保障、产品流通和投融资等社会化服务,才能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和改革成果的巩固,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2.
建瓯市林权制度改革核心是将农村土地联产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延伸到林地,确立了村民的经营主体地位,调整了林业生产关系,极大地释放农村生产力的潜能。林权制度改革是建瓯市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3.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的背景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阐述云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与成果,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后林业经营状况、林业经营模式变化情况,提出了云南林业可持续发展要以因地制宜地确定森林经营管理模式,采用森林主导效益利用经营模式,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推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前期改革的实施情况和成效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依托国家林业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跟踪监测课题的调查情况,以福建省永安市为研究对象,从林地经营的投入、产出,林地的流转,林改的满意度和政策需求等方面,探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研究结果发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加了林农的林业生产收入,拓宽了林业融资渠道;同时也导致林业投入的增加,林业合作组织的出现和加强。最后指出提高永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的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林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三个层面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稳定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贡献,研究表明,林权改革通过家庭承包的方式使农民成为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主体,这是家庭承包制在林地上的运用,是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丰富。林权改革是在坚持林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是对农村基础经营制度的巩固。林权改革促进了林业合作组织发展和村级财政收入增长,充实了统一经营,这是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王强 《绿色财会》2008,(3):35-36
建瓯市林权制度改革核心是将农村土地联产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延伸到林地,确立了村民的经营主体地位,调整了林业生产关系,极大地释放农村生产力的潜能.林权制度改革是建瓯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等一系列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建瓯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就出现一些有关问题提出建议并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完善林权制度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林业收入的变化备受人们关注。基于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林改前后农户林地面积、林地块数和收入的变化,并运用Probit模型对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林业收入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林业技术培训和林地是否拥有林权证因素等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农林业收入的作用效果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深化福建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福建省现阶段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确权发证工作不彻底、林地使用费收取困难、林地经营破碎化及林业采伐指标限制等问题,并对不同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解释。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规范发证工作,加强纠纷调处力度;合理确定林地使用费收取标准,完善林地使用费制度建设;提倡适度规模经营,克服林地经营破碎化;放宽森林采伐限额,完善指标分配机制等4方面的对策来深化福建省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林权改革的评价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林权改革进行了国际透视,比较了农业改革与林业改革的不同;分析了集体林权改革滞后的原因,对改革进行了总体评价。主要观点:全球林业经营普遍存在效率改进空间,而效率损失普遍与产权安排不当有关;林权改革的含义是还权与赋权,而不是对林权实行彻底的私有化;森林经营主体可以有农户本位和社区本位,经营形式选择权在民众。集体林区的林权改革调动了农民培育森林的积极性,改善了林业治理结构,但林业改革还没有完成。完善林业政策应考虑的问题:简化农村的林木采伐管理程序;构建便利的林业产权交易制度;引导农村社区逐步达到林业生产经营的最小经营规模;通过合作和市场交易促进林地经营权流转,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权利与责任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江西省林权改革第一阶段明晰产权工作的主要做法,并运用实地调研的数据分析了林权改革的实施对自留山、责任山、集体山的林地经营模式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自留山和责任山的经营模式在林改前后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几乎不受林权改革影响;而集体山林的经营模式受林改的影响较大,林改之后股份合作、承包、转让等模式逐渐取代了集体统一经营的模式成为集体山林经营的重要模式;提出了江西省林权改革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现代林业促进生态文明——记伊春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现代林业的科学内涵,以伊春林权制度改革为例,论述伊春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把林地的经营权、林木的所有权和处置权都交给职工,使森林资源综合经营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建立活立木市场,与天保工程相得益彰等方面的成效,以及与现代林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充分肯定并集中概括了浙江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与制度创新。浙江省全省年林业产值超过4000亿元,用占全国2%的林地产出了占全国8%的林业产值,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产业大省的跨越,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做出了最好的诠释,要求各地认真学习借鉴浙江等地的典型经验。强调要从推进林业改革、推动林业发展、提高林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提升林业经营水平方面,充分认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出当前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并明确提出了下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探索推行集体林地三权分置,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吸引各种资本进入林业,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进绿色富民产业发展,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抓好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等7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林权是林业政策的核心,也是林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伊春林区以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桃山、乌马河等林业局进行试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进行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和经营权的流转。通过对伊春林权制度改革的调查,分析其取得的成果,并针对其改革的不足,提出建立森林保险保障体系,实施政府对林地产品的规划,并建立健全与林权改革相配套的中介组织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浅议林权制度改革之“五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权即为林业物权,是有关森林资源以及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补偿权和收益权等。林权决定了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的效率以及收益分配,直接关系到林业经济的活力和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而当前我国林权制度由于林权改革内容的缺陷造成了长期的林木资产主体不清,产权关系不明,收益分配畸形,严重影响了广大林农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和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阻碍了林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新一轮的林权制度改革中,我们必须把改革重点放在“五权”(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补偿权和收益权)上,为我国向和谐社会的…  相似文献   

15.
林权即为林业物权,是有关森林资源以及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补偿权和收益权等.林权决定了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的效率以及收益分配,直接关系到林业经济的活力和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而当前我国林权制度由于林权改革内容的缺陷造成了长期的林木资产主体不清,产权关系不明,收益分配畸形,严重影响了广大林农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和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阻碍了林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结合伊春林区实际,分析现阶段伊春国有林区林权试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经营者资本短缺;相关林业政策限制了经营者的经营权;林权证的效力问题;试点内容的充实;体制性矛盾的存在;林权资产评估制度的建设;有效林地流转和林价体系的形成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提出通过建立服务型林区政府,解决林权改革资金短缺问题,建立和完善林权改革的配套措施,适当调整采伐限额制度,着力提升林权证的作用,加大林权改革试点的范围,扩大承包经营的范围,建设新的经营模式,尽快建立活立木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于22009年全面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当前正在深化改革。文章阐述了开展此项研究的选题依据;回顾了北京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发展阶段;基于北京市集体林资源特征、农村集体林经济体制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模式,选择分析了北京市集体林制度特征;从集体林业产业和集体公益事业2个维度探析了集体林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最后从创新集体林产品和服务供给、生态林经营管理方式、林业经营组织形式、林业发展模式和林业发展动力等5个方面提出了深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林地保护和林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开展林地保护经营成为越来越迫切的发展需求。而以四川省平武县社会公益型保护地项目为代表的新型民营保护地模式的涌现,为林地保护和经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思路。本文通过对该新型民营保护地模式的研究,期望总结在新形势下开展林地和森林资源保护的经验,为现实中开展林地保护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四川集体林权改革中的补偿与经营制度障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森 《农村经济》2012,(4):47-49
四川集体林权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主体改革,逐步开始建立和完善配套改革部分,积极探索林权流转和林业经营的新型模式.然而,在此过程中原有的诸多制度性障碍仍然制约着林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将从补偿与经营制度障碍的层面,着重分析集体林改后农户最切身相关的林业补偿和经营问题,尤其关注林改后国家公益林建设、林业经营产业和规模化、森林资源保护等问题,并提出推进四川集体林权改革的对策建议,对进一步完善四川集体林权改革在补偿与经营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介绍林权收储、林业市场、供给侧改革的有关理论。对云南省林业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云南省林业市场存在效率低下、产品差异化程度低、创新驱动不足、生产要素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云南林业市场供给侧改革应利用林权收储整合林地资源、完善劳动力供应体系、精准定位林业产业政策、矫正生产要素的扭曲配置、创新林业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