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老子》的“无为”学说似有几分当代西方所谓“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的政府”的小政府主义的意味。然而,《老子》的“无为”并不局限于政治学领域,它所要“无”的是文明社会的本质规定性。《老子》四十八章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此处的“为学”主要指学礼,此点《庄子·知北游》阐发得明白:“‘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道也’,故曰:‘为道者日损。’”《老子》五十七章又说:“天下多忌讳,而人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人自化;我好静,人自在;我无事,人自富;我无欲,人自朴。’”这里的“法物”二字,在帛书《老子》甲、乙本中仅存“物”字,而傅奕本、景福本中作“法令”,在《淮南子·道应训》、《文子·道原》、《史记·酷吏列传》和《后汉书·东荑传》的引文中也并作“法令”。显然,《老子》的“无为”是对文明社会的生产技艺、生产工具、礼仪规范和法令制度的否定,其所心向往之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正是无为思想的具象化图解。《老子》无为社会的理想,既是对远古蒙昧社会的挽歌,又是对现实文明社会的谤文。  相似文献   

2.
读《老子》一书,开篇即遇到一个老大的疑惑。《老子》说:“上德无为而无不为”。既“无为”,又怎么能“无不为”呢, 原来老子讲的“无为”,不是什么事都不干。正如庄子说的:“清静因应,无所不为,谓之德人。”《老子》说:“图难于易,为大于细。难事作于易,大事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这里,我们就可以略知什么是“无为而无不为”了。南怀谨老师说:“实际上道家的‘无为’,也就是‘无不为’,以道家的精神做事做人,做到外表看来不着痕迹,不费周章。譬如盖一栋房子,就在最初,把这栋房子将来可能发生的毛病…  相似文献   

3.
与《老子》略有不同,庄子更倾心于一种无为的精神境界。《庄子·刻意》日:“夫恬淡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故曰,圣人休焉则平易矣。”《庄子·大宗师》假借孔子之口曰:“(方外之人)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覆终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老子的“上善若水”就是其中的一例。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说,优良的品德就像水。水的品德是有利于万物而不去争,处在众人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水的品德接近于“完满的道德。”它居于不争之地,容纳别人所不能容纳的东西而保持深沉渊默;奉献出真挚、仁爱;言而有信,像潮起潮落一样有准则;乐于平正行事,办事柔能克刚,贵在能;随机遇而静,动静有时。正因为不争,所以水没有忧虑。水是自然界最普遍…  相似文献   

5.
领导的素质修养———《老子》领导艺术再探严峰《老子》一书蕴含着丰富的领导智慧,其中关于领导素质的论述尤为精到。关于领导素质修养,老子着重从身体健康、道德高尚、智能卓绝几个方面提出了修养之道。一是在身体素质方面,老子主张养生。撮其大要:①“道法自然”。...  相似文献   

6.
4.有为和不为。有为和不为,是讲领导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主要是研究领导者如何善于取舍、善于权衡、善于统筹的艺术。有些领导为什么成天忙于事务?为什么抓不住大事?就是因为不善取舍。我认为,当前对领导者来说,主要面临三个取舍。①为“领导”不为“管理”。也就是说,领导者应从事领导活动,而不要参与管理的事情。有的同志讲:“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相似文献   

7.
<正> 市场如战场,竞争如战争,《孙子兵法》这部军事名著中的有关谋略,对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有着现实意义。 一、不战而胜 《谋攻篇》中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百战百胜,还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  相似文献   

8.
士气是作战的要务,也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的重要问题.先秦兵家十分重视士气问题,将“激气”作为“用兵之道”“为将之道”之一.一、“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注重人的因素,关切人的价值,是先秦兵家激气的哲学基础.像其他诸子百家一样,先秦兵家认为人是最宝贵的.1.人贵思想.先秦诸子大都注重人的价值,认为人贵.《老子》曰:“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认为人是宇宙中四大之一,与天地同为一大,而非与物同等,实高出于物之上,但并未突出人的第一大,基本上还是与天地并列.讲人的卓  相似文献   

9.
<正>有水的地方,沙漠变绿洲,荒山披盛装;有水的地方,万兽群集,鸟语花香;有水的地方,大地增色,世界才有生命的欢畅。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水文化的民族。孕育了中华民族,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两岸。同时磨炼了中国人的意志,启迪了中国人的智慧,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水至善《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其意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雨水一样,恩泽大地、滋润万物,带来无限生机,却不争名利。  相似文献   

10.
根据儒家“为政以德”思想,在管理手段上,并不反对 “以法治国”,只是在“德”与 “法”之间,主张“德主刑辅”,强调富有人情味的“爱的管理”。 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所谓 “道”即“导”,“政”即法制禁令。意思是说,如果以法令引导而民违之,则以刑罚齐之。这种外在控制手段,其社会效果是 “民免而无耻”,即以外在暴力手段,只能使民苟免刑罚,而民心无所羞愧。“礼”即制度礼节,大至国家典章制度,小至社会风俗习惯,既含有道德意义,也含…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转型和企业改革转轨过程中,领导者善不善于打动职工的心,善不善于抓心、育心、抓观念转变是反映领导水平高低的深层次的决定性因数,对观念和思想问题许多人以“本来就如此、只能如此,还不都是这样、没什么好说的,看不见摸不作的东西讲不清楚”等态度来对待,这无疑反映出他的认识和方法问题,也是没有耐心和信心的表现。实际上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决定意识,思维和观念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同样遵循着物质变化。发展的辨证规律,而不是不可琢磨的东  相似文献   

12.
之所以说成“班长”而不是“士兵”,是因为这是一家虽然不大,但是在业内颇具影响力,精通贯穿上下游产业链之术,开发出颇多引领行业潮流产品,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成功扭亏为盈,并成为上市的集团公司内最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与“士兵”相比,具有了一定的领导组织能力,说成“士兵”,着实是委屈了.这就是山东诸城裕民针织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兵势篇》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意思是说,一般的作战,总是以“正兵”当敌,用“奇兵”取胜。因此,善于出奇制胜的人,其战法有如天地那样变化无穷,江河那样奔流不息。 市场如战场。从营销的角度看,军事理论中的“正合”,正是营销活动中的“常规”;  相似文献   

14.
老子在《道德经》之"道经"第二章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从哲学观点来看,笔者认为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在世间万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只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均衡发展,方能促进事物的进步,反之,只要此消彼长,就会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以奇制胜”也是《孙子兵法》提出的重要战术原则之一。 《孙子兵法·势篇》云:“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又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生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从一般意义上讲,所谓“正”指原则性,“奇”指灵活性,“奇”相对于“正”而言。“奇’与“正”的关系,一般讲来,在战势中,“奇”以“正”为基础,“舍正而用奇”,必然导致失败,所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是也;“正”与“奇”是互相转化的,所谓“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者”是也“奇”与“…  相似文献   

16.
论信 针对春秋末年社会失信现象极为严重的情况,孔子十分重视“信”的道德思想。仅在《论语》一书中,“信”字就出现了三十八次。就“信”之内涵而言,除了“信心”(如《公冶长》篇云:“子(孔子)使漆雕开仕(做官),对曰:吾斯之末能信(信心)。子(孔子)说(高兴)。”)、“相信”、“坚信”、“信仰”(如《述而》篇曰:“信而好古”;《子张》篇曰:“信道不笃;”《泰伯》篇曰:“笃信好学”;《宪问》篇曰:“吾不信也。”)之外,主要的涵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和迪尚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共同主办的“迪尚”第十一届中国时装设计大赛成果奖评选及颁奖活动于5月28日在山东威海举行. 评选通过流行趋势提案、作品成衣展示等内容,以动态与静态结合、绘图与答辩结合的方式,综合考量了参评设计师的设计能力.最终,四川美术学院选手刘静凭借作品《Without you》 摘得一等奖,天津理工大学选手刘勇的《信念》、北京服装学院选手刘柳的作品《流转》获二等奖;维珍妮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马政嘉的作品《古道新语》和北京工业大学滕晓阳作品《无为无畏》获三等奖.  相似文献   

18.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是企业兴旺发展的根本所在。毛泽东同志讲:“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毛泽东选集》第2卷493页)。在用人艺术上,不同企业之间、不同领导人之间各有奥妙。概括起来,就是“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知人是基础,善任是目的,没有“知人”绝不可能做到“善任”,没有  相似文献   

19.
《石油政工研究》2002,(2):58-59
今年是我党“转变作风年”。转变作风与道德修养、特 别是执政者的道德修养密不可分。“德治”15章,都是讲执 政者的道德修养和作风建设的,可以作为我们各级领导干 部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学习、借鉴的资料。 “德治”15章,主要观点是:领导的基础是群众的信 任。领导的机理是依靠人们的正义感、羞耻心、价值观,启 发、引导、教育,而不能靠强迫、震慑。领导的方法是领导者 以自己的高尚道德来影响群众,做民众的表率。孔子要求 执政者(今天说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先之、劳之、不倦”,就 是今天说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无欲速,无见小利”, 就是今天说的不能急功近利,不可搞短期行为;“孔以行 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即领导者的意志、目标,要靠礼 制来推行,要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要以诚信来履践。这些 不正是我们所说的作风问题吗? 对古文化当然要批判地继承。古代“德治”、“刑治”、 “法治”,其实质全属于“人治”的范畴。当今的“法治”正是 反对“人治”的。但是,只要我们舍去“德治”的封建主义的 外壳,把它的合理的内核放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结构 中,它的历史精华便会重新闪现。  相似文献   

20.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百战百胜,并不能算最高明的,如果说能够不出一兵一卒就可取得战争的胜利,这才是兵法的最高境界。著名营销专家艾略特·艾登伯格在其著作《4R营销》中提到:"联合营销将是后经济时代新的大趋势。"经销商在服装店铺的经营管理中如果能够多讲一些合作,这对双方都将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服装经销商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真正的强者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