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面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好形势,旅游业前途一片光明。但近一段时间里,在旅游行业内部的恶性价格竞争此起彼伏、愈演愈烈,致使消费者持币待购,隔岸观火。怎样面对这一现象?消费者是否从中得到了实惠?旅游企业怎样走出“价格战”的泥泞?这种价格竞争是否合法?政府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包蕾 《当代经济》2003,(8):31-32
一、恶性价格竞争的运行机理 竞争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和各微观经济主体追求个体效用最大化决定的,它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不可避免,但它可以表现为多种的形式。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我国某些行业的竞争方  相似文献   

3.
刘卓林 《经济管理》2005,(24):14-19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降价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常用的手段之一,竞相降价导致企业利润不断下滑,甚至引发整个行业亏损。为了避免恶性价格竞争,同行企业希望通过建立价格联盟,共同执行协议价格来阻止利润下滑。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价格联盟形成的动因、效用和解散等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孟祥俊 《经济论坛》2002,(9):22-22,25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价格大战此起彼伏,愈演愈烈。西方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企业共谋,在我国越来越频繁地出现。1998年许多行业纷纷订立“自律价”,1999年四大DVD厂商实施战略联盟、八大彩管厂商定“停产保价”  相似文献   

5.
自律价的出台背景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纷纷联盟,签定了“行业自律价格”公约,试图通过限定价格水平,协议固定价格等行政干预措施,限制恶性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行业自律价的发布和监督检查是以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为主进行,政府只作必要的引导和协调。(汽车行业轿车产品价格自律公约》要求,“保证不发生高价暴利和低价倾销的不正当竞争,不以任何形式变相降价销售”。钢铁行业规定“不低于完全成本价出售钢铁产品,不搞任何形式的变相低价销售钢材”。广东燃气具骨干企业万家乐…  相似文献   

6.
探析了“最低价就是行业自律价”的提法和消积作用。  相似文献   

7.
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基本内容和手段。但在我国,价格竞争往往演变为“价格战”。大到汽车,小到日用品,生产者和商家竞相降价。把价格战当作价格竞争的应用,大有把价格战进行到底之势。事实上。  相似文献   

8.
降价竞销是近年总供求关系发生逆转后的正常现象,不应被贬斥为“不正当竞争行为”。靠实施行业自律价来人为阻止降价促销并不明智,也没有经济法规依据,是价格改革的倒退,导致保护落后、阻碍行业技术进步等适得其反的后果。靠行业垄断定价来保证利税收入会得不偿失。降价压库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随着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的落实到位,普遍削价热潮将逐渐退温,行业自律价更成多余  相似文献   

9.
王芳  童阳 《经济师》2001,(1):14-15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接连不断的价格竞争,这不仅在企业界引起了阵阵恐慌与激烈的争论,也成为经济学界关注和讨论的重点。笔者认为,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价格竞争有着深厚的产业结构背景,它是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必然产物,是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在经济生活中的自发的强行的实现,只要能将价格竞争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它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将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一、引起价格竞争的产业结构背景笔者在分析参与价格大战的产品与行业时,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产业结构不合理,表现为:行业集中度低、规模效益低下、重复化建设严重、…  相似文献   

10.
旅游市场削价竞争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旅游企业的无序增长和旅游客源市场的相对饱和,为了占领有效的市场份额,许多旅游企业运用削价促销的营销手段进行市场运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市场的正常发展,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诚然,价格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但过度的价格竞争则背离了价值规律,也背离了竞争的基本原则,扰乱了公平、公正的旅游市场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市场结构与规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寡头垄断是我国当前移动通信市场的格局。在移动通信行业打破独家垄断、促进竞争的规制改革初期,为争夺市场份额,中国联通有进行价格竞争的动机,价格竞争可以带动其他方面业务竞争,这样的市场格局能够增进社会福利。但随着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在市场份额上逐渐接近,价格竞争的动机不再明显,进行"默契串谋"的动机增强。同时,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也使得双寡头的市场竞争格局不再是最有效的,构建一个三寡头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应成为我国移动通信市场规制改革的取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一直是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对象,本文从垄断租金的视角给出了行业价格竞争的一种解释.我国移动通信行业起初积累的高额垄断租金在不对称管制的触发机制作用下促进了行业降价博弈的形成.而这种降价博弈一经形成,它的既定方向又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了自我强化.但是,随着行业有效竞争程度的提高以及起初积累的高额垄断租金的耗散,运营商在随后的隐性价格和后价格竞争阶段中通过将熊彼特租金和李嘉图租金转化为新的市场力量所形成的垄断租金则对行业的价格竞争起着正向调节的作用,而且这种正向调整作用随着竞争程度的提高不断弱化.  相似文献   

13.
航空公司价格竞争的博弈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从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角度分析了民航业两类航空公司之间恶性价格竞争的缘由 ,并提出 ,旅客的逆向选择实质上对价格竞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企业避免行业性整体价格战的竞争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竞争虽是市场经济实现优胜劣汰所必须的竞争方法,但行业性整体价格战则是一国经济机体上的肿瘤,危害甚大!除了需要采用立法约束企业价格竞争行为外,也需要企业有正确的价格竞争方法。首先是企业之间要有正确的价格合谋行为;但在面对顾客主要受价格影响时竞争受“囚徒困境”心理支配和技术趋同、规模扩张趋同影响,正确的价格合谋极难。单个企业正确的价格竞争策略应是,根据行业产品利润构成动态结构来选择正确的价格策略;后期利润大的宜采用先期谋求最大份额的低价策略;销售利润大的,在前期采用降价,后期采用“属性动态竞争”策略;另外,企业需要采用超前扩大规模并按比自己规模略小的成本水平订价,这就可以破坏发生行业性整体价格大战,避免行业性整体价格大战发生。  相似文献   

15.
易发生价格竞争的产业特征及企业策略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价格竞争已是我国企业惯常采用的策略行为。本文以彩电行业为例 ,从产品特征、产业生命周期等 6大方面揭示了易发生价格竞争的产业特征 ,提出产业内企业可行的价格战应对策略 ,其结论具有一般性 ,并为预测价格战的发生提供了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旅游行业宏观报喜和微观报忧并存,在行业规模扩张的同时伴随的是利润的降低.对于这种状况,行业内过度的价格竞争无疑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价格竞争存在的必然性和不合理性,提出旅行社在面对价格竞争问题时应具备的观念;其次对旅行社行业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探究;最后对非价格竞争策略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价格竞争的需求效应与财政收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价格竞争开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转入相对生产过剩 ,价格竞争变得日趋激烈。由此引出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价格竞争是否会减少财政收入。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 ,对 1 978— 1 999年我国的价格竞争与财政收入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 :目前我国的价格竞争并未减少财政收入 ,价格竞争与价格变动的需求效应之间保持着能够增加税收收入从而增加财政收入的关系。因此 ,没有必要限制价格竞争。  相似文献   

18.
价格战不是家电行业的特产,许多其他行业也打价格战,如前几年的羊绒价格战更是惨烈,近几年还有ISP价格战、IP卡价格战、手机价格战、掌上电脑价格战、飞机票价格战等。但家电行业尤其是彩电业的价格战持续的时间最长,最受媒体和百姓的关注,因此非常典型且具有很大的代表意义。我们从家电业的价格战中可以得出许多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甚至可以从中看到我国整个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价格战的概念价格是市场经济中最敏感的因素,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杠杆,也是研究市场活动最基本的内生变量。同时,价格在企业的市场营销中占有…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居民生活收入的提高,到全国各地旅游观光,已成为一种时尚.从宏观上看,旅行社作为新兴的旅游业态,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产业的空间布局不断扩张.而从微观层面上看,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重要行业,在企业数量和总收入增加的同时,全行业总利润和利润率却在逐年下降.出现这种状况,行业内过度的价格竞争无疑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价格本是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最为有效的竞争手段之一,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从现实来看,旅行社价格竞争既未促进旅行社经营效率的显著改善,又未有效地促使旅行社行业进行优胜劣汰,相反却阻碍了我国旅行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也使消费者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企业之间的低端恶性价格竞争问题,提出了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构建创新能力的协同进化模型及其作用机理。该模型表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不得不将一些高端业务发包给发展中国家的接包企业,接包企业通过这些创新项目,如果能够有效地运用知识创造机制、能力杠杆机制和知识共享机制,完全有可能构筑自己的创新能力,而且一旦这种创新能力得到发包企业的认可,还可以进一步诱导发包企业将更多、更高端的业务发包给自己,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解决低端业务的恶性价格竞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