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古洞民居     
民居,住所,古来有之。因地域和环境不同,所采用的方式也就不同,黄土高原上的民居就以土窑洞为主。据资料显示,黄土高原是延续我国祖先“穴居”居住方式时间最长的地域,至今已有100多万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民间故宫”、“天下第一院”的山西灵石王家大院,以珍贵的文物,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在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黄河流域传统村落如何通过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空间,提升当地文化影响力、促进旅游业发展,成为许多村落面临的转型难题。文章以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曹村乡草庵村为例,以黄河流域耕读传家为文化脉络,沿袭原始聚落发展中的“师古性”“自然为师”的公共空间,在当地传统民居的基础上,以石头作为乡土IP,结合豫西传统村落中的村口空间、民居空间进行内生式更新设计。同时从精神寄托、顺应地貌、统一肌理、民居更新等方面深入研究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创新策略,以期村落焕发生机,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黄河流域村落的发展建设提供经济远景。  相似文献   

4.
林海 《山西旅游》2007,(5):22-22
1997年8月18日,山西王家大院以中国民居艺术馆对外开放,至今已经走了整整十年的风雨历程,经过十年的磨炼,王家大院己成为山西旅游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山西晋商大院中唯一一所依山而建、规模宏大、气势宏伟的全封闭式古城堡式建筑群。它的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它的名称很多:“山西紫禁城”、“华夏民居第一宅”,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开放至今,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人。至今有中外游客500余万人次,同时吸引了大批名流学者。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任建新、周铁农等亲临至此。著名建筑学家郑孝燮曾七次光临此地流连忘返,连声赞叹:“国宝,人类之宝、无价之宝,百来不厌、百看不厌”。[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乔家大院是一座具有北方民居风格的古宅,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距今240多年的历史,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共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整个大院建筑结构呈双“喜”字型。  相似文献   

6.
早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台归来不看庙”之说。本世纪初期,在国内又有了“王家归来不看院”的说法。且流传甚广,近乎约定俗成。这种说法的不胫而走,曾一度时间,圈内有些人,对我这个做王家大院民居艺术馆馆长的,颇有微词,以为我故弄玄虚,在搞“商业炒作”。令人哭也不是,笑也不得,无论做任何解释,在一些人心目中仍难逃其咎。  相似文献   

7.
杜国欣  王娟 《西部旅游》2023,(19):100-102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向好发展以及多种宣传方式的应用,国内各个地区的传统建筑及地域文化都得到了广泛传播。福建是全国唯一以“福”冠名的省份,“福宅”实际上是闽地传统建筑与民居的代称,而“福宅之旅”作为福建省拟打造的传统建筑文旅品牌,如何向公众进行宣传推广并打开知名度是当下较为迫切的一项任务。文章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政府机构独特的宣传资源及优势进行“福宅之旅”的快速宣传和推广,并详细地设计了“福宅之旅”宣传策略,以此为打造“福宅之旅”文旅品牌、展现闽地传统建筑福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8.
俊美的约斯巴多,奢华的民居那天一出了长途汽车站,栏杆外众多的大人小孩拿着小小名片兜售自家的CasaParticular民居住宅,我选中约斯巴多家,除了因为他有一张异常俊美的面孔外,他的手里拿着两张足以说明一切的照片。CasaParticular是经古巴政府认可可以接受旅客的类似于B&B一类的民居。这类民居在门口贴有标志。对国内客人为红色三角形,收取古巴披索,贴有绿色三角形的民居则有资格接待外国游客,收取“可兑换披索(PesoConvertible)”,也就是类似于中国许多年前执行的“外汇券”。一张照片为整洁温馨有两张大床的房间,另一张为门口宽大的大厅。这是典型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建筑,窄而长的门上,开了小窗户,进门是一个大厅,有现今两层楼那么高,中间有两三个圆柱支撑,也把厅隔成了里外两部分。电视放在内厅。外厅就只摆放几个沙发靠椅。房屋因为高大,不需要任何空调设施。  相似文献   

9.
吕文 《山西旅游》2004,(2):12-16
皇城又名黄城、午亭山村,地处太行山腹地的阳城县北留镇北约4公里,是一座域堡式建筑群明清两代,世居这里的陈氏家硅文风鼎盛.科甲辈出.闻名遐迩,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而且也给令人展示了一组别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群。姒观皇城建筑的营造历史,经历了以保障家族生命财产免受侵扰到追求封建礼制“门堂制度”的嬗变过程,从经营背山绕水、文昌关帝经纬护佑的“斗筑居”.到追求尊荣礼教、传世显荣的建筑空间序列,这种现象同当时的社套环境和陈氏族人的身份变迁有直接关系必须特别指出的是,随着陈氏家族地位的显赫,其人生价值和道德系统取向已经完全适应了传统礼教文化的客观要求,并通过家族成员不懈努力和自觉追求,使皇城民居建筑的格局和形态逐步成为对传统礼制文化的一种肯定和诠释。  相似文献   

10.
水乡宾馆水乡情江南民居特色浓郁的饭店建筑望湖楼上望西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诗句一出,人们总爱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杭州望湖宾馆,是镶嵌在西湖之滨的一颗明珠。正因如此,这家四星级饭店的魅力就不仅在于她的设施,而且在于她靠近美丽的西子湖...  相似文献   

11.
故乡净土吟     
温暖 《山西旅游》2007,(5):38-39
向以盛产红(铁矿)黄(硫磺)蓝(焦炭)白(石膏)黑(煤)而著称.又以清代大型民居王家大院闻名海内外的故乡灵石县,多少年来,人们总是说那尊来自天外,并以石立县的“灵石”是如何具有灵气而价值非凡,岂知灵石县的天然山水也多有清雅灵动、含英蓄翠、足令人依依留恋者。除石膏山早已为人所知外,境内的红崖沟、三清寨,近几年来,也常有人走进其“深闰”,撩开面纱,一睹芳容真容。于是,惊喜之际,相见恨晚,众口赞叹,果然又一方净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魅力所在古朴的原生态清代民居,两百年的一座古宅就是一个村庄。爬到村庄后的山顶上俯看千柱屋,去破败的清代私塾遗址里“考古”,在鸡鸭猫狗闲庭信步的四合院里支张桌子喝茶、打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汉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汉族传统民居特点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归纳汉族传统民居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汉族传统民居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分析汉族传统民居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4.
晋商大院     
山西民居最精彩的部分,当数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以平遥古城为“旗舰”,在这座古城中,像日升昌、百川通等老字号都完整的保存到今天。而继乔家大院以《大红灯笼高高挂》扬名后,又有祁县渠家大院、灵石王家  相似文献   

15.
文胜  占全 《山西旅游》2006,(4):43-47
晋商在山西绵延上千年,如今晋商化的历史遍及了大江南北,处处留下了深深足迹,碛口,一个名不虚传的乡村小镇,不也是晋商深厚历史的铁证。天地造化孕育了大自然的万事万物,一切有生命的物质都在“物竞天择,适生存”的环境中生存。人类从诞生的那天起便踏上了构建栖身之地的漫漫征程,碛口人也不例外。自从碛口有了人类活动,就有了屋舍。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逐渐兴衰更替.在历史的进程中太多屋舍已灰飞烟灭,变为残砖断瓦,而给我们留下的是明清乃至民国年间的一大批院落。碛口民居的崛起主要在清朝到民国年间,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古朴浑厚,气势凝重.装饰精美。这些散落在黄土高原山坡上的一座座精美大院的出现,除了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外,更重要的是碛口商业的繁荣,加上客商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基础,为碛口民居建筑群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在这三晋晋商化弘扬中外的兴盛时期,碛口这个晋商的西大门古镇,怎能不让人注目。  相似文献   

16.
文宇 《山西旅游》2004,(2):17-21
阳城县郭峪古城堡,是太行山麓一座唐初建置的城堡式村落。城堡依山傍水,城墙雄伟壮观,城头雉堞林立。城内官宅豪华,民居典雅,是中国乡村独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是多民族省份,尤其是丽江纳西民族,纳西民居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其院落空间的铺地设计最突出。本文就从纳西民居院落铺地的构成要素、文化体现和设计特点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七大国家战略之一,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18年八项重点工作之一。乡村振兴需要依托地方文化,而特色文化又是带动乡村文化经济发展的支撑,因此特色文化产业对乡村文化经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本文意在通过研究大理白族民居的转型来分析特色文化产业对乡村文化经济发展的作用。大理白族民居作为大理地区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其在乡村文化、旅游、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大理地区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及人们旅游方式的改变,传统的白族民居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一些白族民居为适应市场需求进行了转型。通过转型将白族民居打造成了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产业形态,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村文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引导下,西部地区的传统建筑生土民居面临着新政策下的跟新换代,目前西部地区还存在着许多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聚落,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提速,文章通过对新疆吐鲁番地区传统民居的调研,引入环境行为学概念,从传统民居居民的行为需求以及心理需求层面,对新农村生土民居开展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20.
门匾是传统民居建筑中院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晋东南地区几乎每个传统民居的院门上都有门匾,这些门匾体现着院主的文化涵养、价值取向、社会地位及价值追求,形成了独特的门匾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