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城市,是由最初的人类聚居点逐渐演变而来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城市已发展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中心.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城市化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上海,在经历了两轮“三年大变样”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之后,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初步显现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的风采,目前已进入了一个“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新阶段.城市管理,特别是现代化国际大城市的管理,对我们来说算得上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在政企分开、政府职能转变的攻坚阶段,如何从我国、从上海的实际出发,借鉴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城市管理的经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操作规范,如何为城市管理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已成为上海城市管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上海要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它既包括市区的现代化,也包括郊区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城乡发展必须同步推进.随着90年代以来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改造的大规模推进,市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设施的显著改善,上海城市建设的重点将从中心城区向郊区转移.上海高起点推进郊区城镇建设的工作已经启动,改造老城同建设新城并进的格局正在形成.郊区城镇建设管理的课题,必将日益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上海自开埠以来,几经兴衰。1990年代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着眼当时制约上海城市发展的突出矛盾,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实现了上海城市的超常规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现代化特大型城市的发展之路。进入新世纪,上海又在向着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迈进。1990年代上海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成就1990年代,是上海城建史上投入、建设和管理力度最强的10年,是城市形象、环境质量和城市功能变化最大的10年,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长期阻碍上海城市前进的“三大…  相似文献   

4.
“九五”后期到2010年,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是:到2000年,初步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框架,为崛起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奠定基础.到2010年基本建成并初步确立这一中心城市地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建设一个城市不容易,管理好一个城市更难,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的长时期内,更重要是有效的管理.在其中,提高市政管理水平,确保城市良好形象必不可少.市政管理水平和城市形象,作为城市的“门面”及“窗口”,是决定公众对该城市作出评价的第一观感.上海城区内还存在不少“脏乱差”现象,与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很不相称,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上海"十一五"规划明确了上海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任务,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经验表明,制定合理高效的中央商务区规划对于加快现代  相似文献   

6.
上海建设党校与建设职大主办城市管理世纪论坛2000会议,是非常重要的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年初,朱总理在国务院会议上提出今年是“管理年”,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一再强调“全面加强管理”、“从严管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有28处提到管理.“建管并举,重在管理”,加强城市管理尤为重要.建设国际现代化大都市,不仅要搞现代化建筑、硬件建设,更要加强现代化管理、软件建设.这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关注.最近,世界市长高峰会议3月16日在法国首都巴黎开幕,来自包括我国北京在内的33个大城市的市长,就如何保证大都市在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和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7.
上海城市管理现代化走的是一条以信息化支撑的城市综合管理之路,主要模式有"城市网格化管理"和"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动"。两者各有特色,取长补短,整合发展,才是方向。具体而言:要注重顶层设计,构建权威高效统一的市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夯实基础;要注重加强城市管理与社会管理,做实做强城市综合管理,这是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质财富的创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实现上海城市跨世纪的发展目标,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与管理并举”的方针,关键在人才。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对于转变传统人事观念,改变计划经济模式的人事管理手段和习惯的束缚,进一步开发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化管理提供人才保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改善生态环境,是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历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还清历史欠帐,解决交通、住房、污染等突出矛盾的时期;城市建设超常规发展,“一年一个样” 和两个“三年大变样”的时期;以及当前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在加强基础设施的同时,着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新时期.为此,关于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问题非常紧迫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一、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基本构架城市管理是一个开放的、联系的复杂系统,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近几年城市管理的实践,已经提出并初步形成了一个长效管理机制的框架,它包含依法管理、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科技创新四个  相似文献   

10.
市容环卫责任区是一个空间区域概念,不仅涵盖了门前责任的平面区域,还涵盖了立而的市容环境.它是构建城市市容长效管理的基础.该制度的推行旨在发动全市居民、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身边做起,加强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的主动管理;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市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共同努力,以提高城市容貌管理水平,体现上海现代化大都市的国际地位.多年实践表明责任区管理有助于促进上海这座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调动市民积极性,体现社会参与、市民监督和"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宗旨.  相似文献   

11.
建设现化化国际大都市,交通设施发展,是与环境保护、旧区改造并列的三大重点之一。市中心形成“十字加环”的轨道交通网络骨架并向外延伸的若干放射线;市域范围形成高速岔路骨干网络;高架道路与地面干道配套;完善越江设施······为在2010年初步建成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创造条件,是近5年静态交通发展的目标。城市信息系统的发展,也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不可少的。建立统一的城市市政、公用、园林、环卫等设施的数据采集自动化、分析及时化、调度科学化的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全方位交通信息采集和发布系统,已经成为现实的任务对所有这些复杂系统建设管理的规律地,我们还知之甚少,一个硕大的“自然王国”有待我们去认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正在加快。为此,尽快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和我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经贸法规势在必行。作为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的上海,如何尽快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为上海经济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不仅关系到上海能否应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将最终决定上海21世纪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一个龙头,三个中心”,是党的十四大为上海制定的城市展战略。作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是上海城市的功能定位;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则是上海城市的性质,其实质是要把上海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此,城市管理也要“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就是要在继续进行相当规模城市建设的同时,努力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出形象、出效益,更好为实现城市服务。所有这一切。其出发点和荣誉称号脚点都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离开了城市的主体——人,都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以人为本的城市形象塑造和功能开发问题,就不能不说是21世纪上海城市建设管理的首要的基本问题了。 和这个问题相联系。本刊向大家推荐以下三篇文章:  相似文献   

14.
国际经验显示,滨水地区已经成为国际大都市参与应对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和全球竞争的重要战略空间。本文回顾了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以来,沿江地区功能转变的历程,并结合新时期上海城市转型发展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发展需求,从战略优势、价值导向入手,对黄浦江两岸地区功能提升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前沿,数千年来,一直扮演着经济、社会、文化高地的角色.其中,国际大都市更是世界前卫理念、先进科技、优秀文化的倡导者和引领者.培育城市,尤其要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仅需要完善的硬件支撑,更应具备无可比拟的软实力,其中城市管理,特别是在一定阶段应运而生的城管执法,更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建设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在“十五”期间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初步确立国际大都市的地位,上海市委、市府十分重视并不断推进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上海的道路交通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长期积累的交通矛盾得到了明显缓解;道路交通建设的功能不断优化,已从过去的单项交通规划向综合交通规划转化,已从被动支撑城市的发展向主动引导城市布局和发展转化;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的作用明显加强,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优化了城市布局,改变了城市面貌,增强了城市的…  相似文献   

17.
上海自1990年代初提出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的战略之后,战略目标得到补充而时间表逐步后移,这表明在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城市的发展,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大有可为,但必须防止“看得见的手”挤压“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空间。当前由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应当让我们获得思考上海未来发展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8.
上海郊区城镇化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郊区城镇化目标根据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上海的城市定位是社会主义现化化的国际大都市,并以浦东开发建设为龙头,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十五”时期(2001年至2005年),是上海全面实施“一个龙头”、“四个中心”国家战略阔步前进的新时期,也是基本确立经济中心城市地位的关键时期。面对新一轮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机遇,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的正确定位下,如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近年来,上海市明确提出:“九五变化看市区,十五变化看郊区”,“中心…  相似文献   

19.
面临新世纪的到来,随着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与管理的发展和加强,建设系统企事业改革也推向了新阶段。上海市建设委员会主任张惠民在不久前召开的建设系统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会议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概括地  相似文献   

20.
建设系统高新技术产业化方向是与建设企业发展趋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围绕上海的建设和管理发展要求而展开的.重点是本系统比较有优势和产业化基础、有项目依托和技术依托的骨干企业.建设系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产业导向应根据“重点突出、技术领先、效益显著、点面结合”的原则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战略思想,构筑一批高技术的建设企业群体.这些企业群体主要包括:一、为迎接数字化城市管理服务的信息企业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信息管理.但我们的关键问题不只是为看信息,而是如何利用信息.这就需要在建设系统建立一个信息管理研究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在浩瀚如云的信息中、在利用“高新技术”、“边缘技术”采集到的无形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