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我国经济地理学在三十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曾逐步形成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生产(或生产力)布局规律的科学这一看法,此观点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地理工作者与生产(力)布局实践相结合,从而发展了生产(力)布局的应用研究;而另一方面,则由于它混淆了学科研究对象(理论问题)与具体工作任务(实际问题),模糊了经济地理学的主攻方向,从而削弱了经济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胡兆量、陆大壮《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一文指出了这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研究的核心问题。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究竟是什么?这是经济地理学对象讨论中的实质性问题,也是关系经济地理学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地理学界盛行的观点,认为生产或生产力布局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对于布局这个概念,大多数经济地理工作者是作为动名词理解的,既包括个  相似文献   

3.
报刊文摘     
经济地理学之所以能为城市规划服务,是由其固有的研究对象、内容、学科的性质及其理论方法等所决定的。概言之,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力分布规律的科学,即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任务和要求,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对全国或一个地区生产条件、特点的分析,具体研究社会生产力分布的空间结构、类型和体系等范畴的学科;其在内容上包括对全国或地区生产力的综合布局和生产部门的单项布局,其相应的学科体系是普通经济地理学(或综合经济地理学)和各部门经济地理学(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城市等),其  相似文献   

4.
王殿华 《经济地理》2006,26(6):908-911
前苏联经济地理学的学术思想,对计划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布局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形式与方法大多来源于具有计划经济特色的前苏联模式。苏联解体后,传统的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所取代,俄罗斯的经济地理学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了生产力布局理论。文章论述了苏联及俄罗斯生产力布局规律及原则等理论的演变特点,并提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布局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理学,特别是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发展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立足于地理学的学科定位和发展走向,着眼于经济地理学面向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是正确理解和建构中国经济地理学自主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前提。首先,在讨论地理学发展战略、阐释地理过程和地理格局研究重点应从模拟和预判走向调控的基础上,文章认为:我国未来国土空间体系优化调控应成为地理学前沿命题。进而重点讨论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未来发展的5个创新方向,包括综合人文地理学将成为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人文地理学科中人口地理学的回归和振兴;做大做强政治、社会、文化地理学;重大生产力布局原理研究;国土空间体系优化的辅助决策方法论。中国地理学战略研究、国际代表性杂志和美国战略的主题词的比较表明:我国同美国战略的提法基本一致;美国战略研究同现实中国际发展前沿不相同;我国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且与目前现实发展的国际前沿有明显的差异性,创新地理学、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自主知识具有现实基础和客观需求。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使命任务与人文地理学发展规律在科学内涵、建设任务、发展路径和发展目标上高度契合。在科学内涵上,...  相似文献   

6.
加强区域开发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开发已成为地理学与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规划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等相互交叉的热门研究领域。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地区布局是否符合客观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将会直接对经济建设速度和效益产生重大影响。要提高区域开发研究的科学水平,必须加强区域开发的基础研究,包括对不同层次、多种类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其空间布局的机理研究,以及对区际或区内的未来发展及其结构的时空演化进行分析、预测、规划和调控管理的方法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布局科学研究工作的特点、对象、方法以及学科属性等问题,国内学术界是存在着不同看法的。本文拟就以下五个方面,谈谈有关生产力布局经济研究工作的一些个人经验体会和认识。生产力布局经济研究工作在现阶段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建设实践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洋开发事业逐步深入,社会各界对海洋经济问题日益重视,海洋经济地理研究也相应得到发展。 海洋经济地理是一门比较年轻、理论体系有待不断完善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研究海洋产业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着重从区域与综合的角度,研究海洋产业的布局条件、特点和不同类型海洋产业地域组合的形成、发展与布局规律。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制约和影响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经济地理学理论探讨与实践分析的一部力著──初评《新的产业空间──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与布局》姚文,陈宗兴(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西安710069)经济地理学以经济活动空间分布规律为研究对象,多年来,在指导生产实践,合理地进行生产布局等方面起到了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尽分析了在“十五”计划期间经济全球化趋势和西部大开发对我国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由此得出,我国各地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获得的机遇与面对的挑战不同,在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背景条件下,我国生产力布局及区域经济演变将呈现如下趋势。一是生产力布局重点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二是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将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相似文献   

11.
张文雅 《生产力研究》2000,(6):35-36,62
本文详尽分析了在“十五”计划期间经济全球化趋势和西部开发对我国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由此得出,我国各地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获得的机遇与面对的挑战不同,在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背景条件下,我国生产力布局及区域经济演变将呈现如下趋势,一是生产力布局重点由沿海地区向中西南地区转称,二是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将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相似文献   

12.
试论武汉城市圈生产力的干预型区域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批准设立中部崛起的协调机构,本文通过分析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对武汉城市圈生产力发展与布局提出要以技术经济的构建为方法论,以政策经济为调控保障,做好本区域生产力的协调布局,进一步提出了关于武汉城市圈生产力协调发展的干预型布局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周在泉 《当代经济》2007,(15):100-102
国务院批准设立中部崛起的协调机构,本文通过分析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对武汉城市圈生产力发展与布局提出要以技术经济的构建为方法论,以政策经济为调控保障,做好本区域生产力的协调布局,进一步提出了关于武汉城市圈生产力协调发展的干预型布局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布局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它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性。因而加强对生产力布局规律的研究,根据生产力布局客观规律,调整和部署各项生产建设,就成为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妥善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之一。因为生产力布局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基本建设的投资效果,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也关系到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持生态平衡等一系列问题。而且生产力布局一经落实,往往对今后发展起着长时间的影响。所以自十八世纪中叶以来,国内外学者就一直重视生产力布局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城市化和生产力布局优化都是十分重要的话题。事实上,生产力布局的优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并不是两道相互无关的平行轨迹。在生产力布局的优化过程中,城市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作用、对第二产业的提升作用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而生产力布局的优化需要以城市为载体,以城市化为依托,并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城市化与生产力布局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生产力布局优化是城市化的经济内涵,城市化是生产力布局优化的空间载体,二者同生同长相互依存,共同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轨道。无论是理论…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地理学(NEG)诞生伊始就与正统经济地理学(PEG)存在诸多分歧。正统经济地理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放弃了传统区位理论,而新经济地理学是对古典区位论的继承与创新。二者均重视区域空间研究,但无论是方法论还是关注的区域尺度,都有所不同。在克鲁格曼的学术成就得到主流经济学界的重视和认可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地位陡然提升,为二者在经济政策的空间转向、区域空间研究的政策转向、空间尺度的趋近以及特定研究对象等方面的交融提供了契机和平台。  相似文献   

17.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术思想与经济地理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樊杰 《经济地理》2008,28(2):177-183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学术思想是吴传钧先生对我国地理学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术思想主要来源于吴先生长期对经济地理学发展过程、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的探究与实践,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学术思想已成为我国经济地理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石与工作指南。近些年以来  相似文献   

18.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区域新路径发展的研究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地理》2021,41(2):23-34
区域新路径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研究是演化经济地理学的重要议题,对该主题的认识先后经历区域机会窗口理论、路径依赖与路径分支理论,随后发展出对不同类型区域的新路径发展的不同机制的区分。但到目前为止较少对该议题进行全面的评估。文章对演化经济地理学中有关新路径发展研究成果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与总结,认为当前建立在内源性和企业驱动的路径发展过程的研究框架过于狭隘,难以涵盖完整的演化过程并较好地解释实践问题。随着对区域新路径发展认识的逐渐加深,出现演化经济地理学借鉴关系经济地理学、制度经济地理学、转型研究、社会期望学等领域相关理论的优势并融合的趋势。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及当前研究框架的局限性,文章提出未来应从多尺度环境中注重多主体与区域环境相互作用、将未来期望纳入研究框架以及关注路径间关系等方面展开广泛研究,以加深对区域内新路径如何出现的更广泛理解。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王青云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差异显著,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将社会资源在空间进行有效的配置,合理组织区域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长期以来,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问题一直是我国学术界...  相似文献   

20.
试论农业生态经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又由于各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人类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下,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的方式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因此就有着不同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不仅要求农业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在经济上保持客观上所要求的比例关系,而且还要根据生态经济规律,要求农业生产在各个地区的布局上做到有计划的合理安排,以达到生态经济的综合平衡。一、生态经济区划的原则区划是区域划分的简称。农业生态经济区划就是以区域总体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区域的总体功能出发,根据其自然资源结构,技术结构与农业生产结构状况,即按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