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北京公路货代、配载业为例,从立法和经营的角度,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发展货代、配载业的现实意义,即减少油耗、节约能源.并从立法和经营的角度提出北京公路货代、配载业存在的问题,针对各自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首先分析了目前国内公路货运配载信息平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在界定公路货运配载信息服务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公路货运配载信息平台的四种运营模式,最后探讨了公路货运配载信息平台的运营主体,提出了公路货运配载信息平台应具备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9,(17):282-284
随着我国公路货运的不断发展,车货匹配信息不对称,货源配载效率低等问题愈演愈烈,引起了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因此车货匹配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车货匹配的决策建模,理论方法及信息平台等三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车货匹配的主要观点,回顾了近些年车货匹配研究领域中的优化问题和模型特征,并提出了未来公路货运车货匹配研究中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代业发展现代物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婷婷 《物流技术》2005,(4):102-103
简要的从目前中国货代业的问题与现状出发,分析我国货代业的发展方向和基本特征,并进而提出中国货代业的物流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杨银良 《物流科技》2009,32(12):4-5
入世后,我国货运代理市场进一步开放.货运代理面临新的竞争格局。外资船公司纷纷建立自己的货代公司或办事处,直接和全面地控制货流.参与市场竞争.逐步获得货代经营权,对河南的货代业也造成严重冲击。通过全面分析国内外国际货运代理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河南国际货运代理业存在的问题,论证了中国外运河南分公司服务创新模型的必要性,提出了货代企业在入世后的市场环境下进行服务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货运代理市场已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跨部门的新兴行业,逐步形成了一个开放型、多家经营、公平竞争的格局。但由于长期以来采用传统的经营模式,使我国传统的货代企业市场份额处于一种迅速下滑的状态。因此,作者以目前我国货运代理企业的服务水平和运营模式为切入点,为积极探求改变货代企业的经营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曾俊伟  吕斌  张铭 《物流科技》2006,29(10):49-51
分析目前公路货运配载业的现状,针对货物运输过程中信息不畅、空驶现象严重的情况,以货运配载为研究对象,根据配载原则和业务流程建立配载系统模型,设计开发货运配载系统,实现管理系统的业务操作与网络平台的信息采集、处理的有效整合,辅助物流管理,促进运输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8.
我国货代业发展的新特点1.货代业务由限制审批转向全面放开经营。货代业务从性质上属于竞争性服务,按理说对其经营没有必要设置过高的准入“门槛”,但2004年7月1日前,按照有关法规,投资经营货代业务有较高的“门槛”限制和较为严格的审批程序,这使相当长时间内货代资格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9.
作为流通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货代业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已发展成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兴服务产业,但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文中在简要介绍江苏沿海地区国际货代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现阶段国际货代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际货代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企业规范建设来促进货代行业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货代企业规范建设的途径及规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指出网络货运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物流运作模式,对整合社会零散运力、实现信息高效共享、促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作用显著。基于对网络货运平台业务流程的深入分析,从平台、货主、司机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国内三家典型同城网络货运平台的运作流程进行调查分析。针对监管不到位、市场竞争激烈、服务功能单一等常见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新业态下城市货运配送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骏  王荣 《物流技术》2010,29(15):27-29
从运营标准化程度、核心资源、政府管控和规划等方面分析了国内货运代理和国际货运代理的类别,并指出国内货运代理企业极具个性化特征和地方性特征,难以形成较大规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货运代理企业的主要运营模式和特点:一般货运代理企业、专线货运代理企业、货运场站。  相似文献   

13.
于泳 《物流科技》2004,27(8):8-10
随着物流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铁路货运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滨江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推出“货运快车”新品牌,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为加快我国铁路改革、发展现代物流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物流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而在整个物流产业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当属铁路物流。目前,为确保铁路货运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国家大力支持国家铁路与地方铁路的建设。中国铁路货运势必从传统铁路货场转型为铁路物流中心。随着现代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中国铁路物流面临接踵而来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际互联网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当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和逐步形成,使得传统的国际货代业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是我国国际货代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对已有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国际货代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货代企业转型的三种发展战略,即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和供应链。研究结果将为我国国际货代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根萍  刘凯 《物流科技》2007,30(1):89-91
本文首先阐述了公路运输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然后,在分析中国的物流需求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公路运输业向现代物流拓展转型的可行性,并对我国公路运输业发展物流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e challenges facing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a fossil fuel-challenged global economy are highlighted by transportation's rising contribution to logistics costs, as evidenced in the USA's and South Africa's logistics costs time series, the two longest-running such series available globally. The anticipated persistence of rising, volatile oil prices and mounting pressure to account for externalities will exacerbate the increase in transport costs (TCs). The results of South Africa's externality cost model show that transport externalities add an additional 18% to already high TCs. In the South African context, the equally largest contributors to freight transport externalities are accidents involving road freight vehicles and road freight emissions. The visibility of these costs is the first step towards internalisation and illustrates the desirability of a fundamental shift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South African freight transport industry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long-distance intermodal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8.
范江  张玉坤 《价值工程》2012,31(36):13-14
本文基于物流产业下的公路货运运作体系的货运企业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货运站场、货运信息交易市场三大模块进行罗列分析,其中侧重解析现阶段公路货运企业系统的既存瓶颈与集中问题。进一步明确物流振兴背景下的公路货运运作企业的宏观价值、持续提升货运站场更新改进的综合实效、稳步优化货运信息交易市场整体效益。从而在全面完备地组建构筑集货中心、分货中心、转运中心以及加工中心这一综合集约式的运作体系的前提基础之上,最终快速协调地实现公路系统货运运营企业体系的稳定、持续、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制定某地区货运行业发展规划中的区域货运发展规模的分析和预测问题。提出一种以统计数据为依据,为货运行业需求量建立预测模型,并应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Service Solution)分析软件,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估检验的方法。最后以四川货运行业为例,研究预测了四川省今后数年的货运需求量,为四川货运部门进行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