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定位不准,对内审职能的认识模糊。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政府的直接推动下,我国内部审计逐步发展起来。起初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的代言人,以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维护财经法纪为目的。而当前受这种观点影响,内部审计地位与政府审计地位之间、内部审计职能与国家派驻企业监事职能之间的界定就有所模糊,致使许多人认为内部审  相似文献   

2.
内审机构是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为企业的管理层服务,主要为防范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内审工作由于受托于企业领导部门,不具有相对独立性。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企业对内部审计要求的提高,内审技术的电子信息化和内审的评价、鉴证职能成为发展趋势,内审也将从经营审计发展为企业战略审计。本文仅从以上方面分析内审工作的定位原则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内审机构是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为企业的管理层服务,主要为防范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内审工作由于受托于企业领导部门,不具有相对独立性.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企业对内部审计要求的提高,内审技术的电子信息化和内审的评价、鉴证职能成为发展趋势,内审也将从经营审计发展为企业战略审计.本文仅从以上方面分析内审工作的定位原则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一)目前对企业内部审计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1-企业的轻视。有些企业并未认识到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没有将内部审计摆在应有的位置,致使内部审计职能不能正常发挥,个别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被看作是企业机体的组成部分,而是被当作异己力量,很少将审计当作领导的参谋助手。一些企业在调整内部机构时,出现了转并甚至取消内审机构,调离内审人员的问题,致使内审呈滑坡趋势,削弱了内审监督控制职能。2-社会的误解。社会上仍有一些人对内部审计的本质作用认识模糊,有些被审部门的…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企业内审工作的主要职责就是监督。《审计法》也明确规定了审计机关的监督职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内市监督与内审服务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如何认识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及正确处理好这种关系,笔者就此问题商榷如下:一、监督是内审的基础,内审在监督中体现服务监督是内审的主要职责这一理念是不可动摇的,失去了这一理念,内部审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有人说审计就是为企业设置的对立面,审计就是“挑刺”,甚至说审计妨碍工作,企业没有必要设置审计部门。有这种议论者,笔者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缺乏了…  相似文献   

6.
内部审计是相对外部审计而言的,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审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内部审计发展很快,但是,不可否认,有些单位的内审机构还不能充分开展活动,也有不少内审机构被撤并。究其原因:一是内审人员只知监督,不善服务;二是内审工作没有全面开展,只是停留在查帐的财务审计上;三是单位领导不了解内审的性质、作用,认为内部审计碍手碍脚;四是对审计监督讲得多,对内审的宣传和理论指导不够。要改变内审机构被削弱,内审工作难以很好开展的局面,除了大力开展宣传外,内审人员还应当根据内审特点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等十…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保驾护航的作用,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除要发挥内审工作的监督职能外,还要充分发挥其服务的职能。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内审职能的定位──兼论服务是当代内审新的职能于东洋,苗春红无论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践中看,内审职能应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职能有所区别。按照职能相切不相交的原则,在我国审计体系中,三者具有各自特定的职能,作为职能是相互不可替代的。然而,对审计职能...  相似文献   

9.
内部审计是企业完善管理、提升价值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长时间以来对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盲目推崇,严重影响了内审工作在实践中的职能发挥.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进行重新定位,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企业内审工作充分发挥职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要更好地发挥内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必须要明确内审的定位。在内部审计的实践过程中,内审的应定位为领导决策服务、为被审计单位的合法经济权益服务。内审的定位明确了就能充分发挥内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5月27日,省审计厅左敏厅长听取了省内审协会张玉忠会长有关协会工作情况的汇报,左厅长对省内审协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进一步提高内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内审协会的作用,做好协会工作谈了许多重要的指导性意见。讲话的主要精神有:内部审计非常重要,它是一种日常监督,相对国家审计来说有其特点。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完善内部控制,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企业利润,也增加了国家税收,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它的职能是其他审计无法替代的。内部审计机构应积极开展绩效审计,…  相似文献   

12.
完善内部审计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内部审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环境的变化,也给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完善才能求得发展。当前,在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内审机构不合理,缺乏独立性;三是内部审计目标定位错位,影响内审职能发挥;四是人员配备不适应工作需要。为了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需要从几个关键环节,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发挥内部审计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企业股份制改造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给企业内部审计带来了机遇,也使原有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遇到了挑战。如何转换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把握监督与服务的分寸,是我们每一个内审工作者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 一、内审工作职能要向服务方面转变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审计应主动更新观念,调整和改变内审工作的职能作用,由依法监督为主向促进管理为主转变,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发挥管理、控制的功能作用,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服务,也就是说,内部审计必须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依据企业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一些现代企业内审模式仍停留在简单意义上的事后符合性审计上,缺乏超前审计防范意识和新的审计课题,在某种程度上企业虚盈潜亏和违规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对此,就如何开展现代企业内审工作,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学术界人士各抒己见,笔者也就企业内审工作谈初浅所见。一、做好企业内审工作必须明确内审职能在内部审计理论研究和探讨中,关于内审职能作用,存在着多种观点:一种是监督、控制、服务职能说;一种是监督、评价、管理职能说;还有一种是监督、评价、服务职能说。笔者倾向后者。虽然服务尚不能作为目前职能,但在内审工作上有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5.
一、高校内部审计实施质量控制的必要性1、实施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实现审计目标的需要。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促进被审单位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内审工作的质量作保证,以此高校内审工作才能有效的发挥内审监督职能,实现审计目标。2、实施高校内审质  相似文献   

16.
企业内部审计面面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客观上为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国家的现行法规政策确立了内部审计的地位,现有内部审计的规模和宝贵经验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内部审计发展的前景广阔,同时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如内审机构的设置不到位、对内审工作的认识及职能不到位、内审人员的素质不适应等问题。因此,应该采取一定的对策,来解决现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审计环境是指内部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内审活动完成其自身职能的基础。不同的审计环境将对审计工作产生不同的影响。优良的审计环境有利于保障审计职能的发挥,促进内审工作的健康发展;不良的审计环境将会影响内审工作的正常开展,损害内审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部门、单位内部的组织方式、业务活动、工作程序、管理水平、领导意识等是内部审计所处的微观环境。国家法律、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是内审所处的外部环境,内部审计随着审计环境及其审计的构成要素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一、内部审计作业要受到审计业务具体执行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跨国公司经营复杂性的增加,增长了对控制系统本身进行监督和加强管理的需要。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监督控制系统执行的有效组织部门,其定位问题成为内部审计作用最大化的关键。恰当的内审部门定位,使内部审计不仅作为一项内部控制来执行,更重要的是,内审人员可以对控制系统进行科学地评价。 一、内部审计职能与组织的关系 内部审计必须保持独立于经营管理活动与决策过程之外。与内部审计职能相关的其他部门包括行政与管理部门、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外部审计机构。 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比较时,这里的“管理”是指组织的行政和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9.
卫蕾 《上海质量》2010,(9):61-63
在铁路多元经济飞速发展,物流运贸、客运服务、建筑施工、工业信息等产业群相继不断形成的今天,企业的经营风险需要通过内部审计来预警,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需要通过内部审计来评价。同时,审计质量是内审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内部审计质量也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成为内审人员工作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没有高质量的审计结果,没有可转化的审计成果.内部审计将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央行内审是央行治理“免疫系统”的一个核心子系统,但是由于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与职能定位的特殊性以及少数人员对内部监督认知的片面性,内审监督职能作用受到制约,难以适应当前内审服务治理的需要。笔者提出“五为五探”,探索内审服务央行治理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