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浙江省和中核集团公司关于加强核电科普宣传的精神,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制定了《“清洁核能助力两富浙江”科普宣传活动方案》。2013年,在浙江省科协、中国核电和中核集团公司浙江联络部等单位的统一部署下,三门核电有限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2.
日本核泄漏事故及其至今未了的余波,触发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核电安全大讨论。此前,中国政府已暂停审批新的核电项目,德国宣布退核计划,意大利公投弃核。转瞬间,核电仿佛从造福人类的新能源界“宠儿”沦为高悬在地球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热冷间的巨大反差,让人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3.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由于日本福岛核电站的事故,今年对中核核电有限公司将是充满巨大挑战和机遇的一年。中核核电将在集团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同各成员公司一道,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将本次福岛核电事故造成的“核电危机”,转化成中核集团核电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中国核事业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正是通过自主创新,建立了独立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打造了中国的核盾牌和中国核电自主化的品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核电建设为重点,中国核能和平利用取得了重要进展。中核集团公司作为国家核能发展的中坚,在核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和实力。改革开放以来,中核集团公司坚持立足自主创新,努力引领发展民族核电,书写了中国核电建设从“成功起步”(秦山一期核电站)到“国产化重大跨越”(秦山二期核电站)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5.
遵照国家关于编制“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的要求和国务院领导关于“要在研究全面经济的同时,把核经济研究放在视野之内”的指示,以及中核总“以核为本、发展核电”的发展方针,今年3月起,中核总发出了开展核电发展与政策研究的通知,并编制了课题指南。5月份,由中核总核电局、政研室和核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先后主办了“核电市场、能力评估及中核总经营发展思路”和“核电发展及有关政策”两次专题研讨会,6月份,中核总又召开了“核能与环境高级研讨会”。这些研讨会主要对目前建成和在建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员工的精神家园,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源动力。中国核电各成员公司在核电建设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核电企业文化,为提升企业生产经营业绩和员工核职业素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力作为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起伏涨跌和稳定繁荣,保证电力供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核电作为电力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以其清洁、高效、安全性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成为国家的重要能源战略。为了让读者对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叠问题、前景、对策有一个全面了解,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设《核电论坛》专栏,约请我国部分核电经济技术专家分别就核电产业、核电设备、核电技术、核电管理、核电原料、核电投资、核电建设、核人才培养、世界核电、核电政策等方面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力图全景勾画我国核电发展态势,预测核电发展前景。本栏目坚持百家争鸣,欢迎不同观点平等参与讨论。本期我们约请了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体改室助理研究员宋昌钰就“我国核电产业现状及成就”和“我国核电发展的新态势”发表自己的看法。宋昌钰主要从事政策与体制发展研究工作,曾主持多项国家及中核集团软科学课题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核电设备“自主采购,自主监造”管理是秦山二核工程建设中的一大亮点。秦山二核设备材料管理处是设备采购与监造管理的执行者。十几年来,秦山二核设备处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做好设备采购和监造管理工作,为核电设备的国产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核电科普宣传工作作为核电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在同步进行。经过多年的工作,核电科普宣传到底起到了哪些作用?广大公众对核电的认知度到底如何? 5月9日,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科普展开幕式在福清市举行,为福建公众带来了核电科普的“盛宴”。在这场活动中,记者切身感受到了核电科普的力量,感受到了作为中国核电发展的先行者和主力军,中核集团公司为积极推进核电科普工作所做的种种努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应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核电作为一种可大规模利用的安全、经济的能源,在我国现阶段能源、电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供应上的战略意义,已得到政府、公众、企业和学术界的共同认可,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新的形势下,中核集团公司如何加快核电建设步伐,实现集团经济持续发展,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中核集团公司核电部主任陈桦。  相似文献   

11.
《中国核工业》2005,(6):1-1
在核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之时,中核集团公司确立了“3221”中长期发展战略。这个发展战略包含了非常丰富和具体的内容,是一个涵盖了核军工和核电、核燃料、核应用技术、核仪器设备、核环保等集团公司重点发展并代表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一卟完整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提出的“积极发展核电”方针,以及国家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确定的我国核电发展的宏伟目标,给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及成员单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了总结过去中核建设集团公司在我国核电建设中的经验,并进一步解决目前核电站工程建造模式与核电事业发展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中核建设集团公司办公厅与中核集团新闻宣传中心联合举办了“关注中国核电工程建造”座谈会,就如何适应核电事业发展“更短的工期、更高的质量、更低的成本”的内在要求,不断提升我国核电站工程自主建造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核电工程建造的发展目标进行了深入探讨。本刊刊发发言摘要,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核集团公司积极推行以精干业主加工程公司总包、专业分包的“联合舰队”管理模式进行核电建设。在此新模式下,核电文档管理也要适应新的要求。探索新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10年来集团公司通过坚持加强军工科研生产,确保了国防力量建设;通过加快核电、核燃料、核应用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前实现“3221”战略目标经济翻三番的第一番,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经济发展目标。10年里,集团公司不仅经济实力实现跨越发展,而且实现了核电、核燃料主导产业里程碑式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自从日本发生核危机,人们对“核电是否安全”的担忧,开始以日本福岛为中心,“辐射”至世界各地。随着日本的事态发展,除了核电站,铀资源勘查采冶、核燃料元件生产、乏燃料后处理等领域的安全性也受到了极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5月28日,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在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是中核集团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积极发展核电方针、推进我国核电自主化发展事业而进行的重大体制创新,将为提高批量化建设先进核电站的综合能力发挥重要作用。第一个“中国”字头的核电工程公司的出现。也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走上了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核电工程管理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勤,中核集团公司总经理康日新,中核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穆占英,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王俊,国防科工委系统二司副司长张福宝,中核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寿君、总经理助理余剑锋,以及…  相似文献   

17.
“五四”青年节前夕,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2号机组主控室荣获了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称号,这是继2008年秦山三核团委荣获中核集团“五四红旗团委”后,公司青年集体获得的又一项殊荣。在三核的青年人看来,热爱祖国、热爱我们的企业,不断完善、丰富自己,让自己有能力去推动企业的发展,去推动国家的进步,这是对“五四”精神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6月15日,国家总理李克强考察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并专门连线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提出要推动中国核电装备“走出去”,在世界上树立中国制造、中国装备的新形象。可见,中国核电装备与“华龙一号”中国核电自主研发技术一样,受到了总理的高度关注。而在福清举办的“华龙一号”技术推介会上,世界核协会中国区主席傅默然也提出:在“华龙一号”短期内不能全面推向世界核电市场之前,中国的核电装备业倒是可以积极利用世界核电市场的空缺,把中国核电装备首先推出去。  相似文献   

19.
各有关单位:遵照国家关于编制“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的要求和国务院领导关于“要在研究全面经济的同时,把核经济研究放在视野之内”的指示,总公司责成计划局、政研室、核电局、科技局、财务局、国际合作局、安防局组织机关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经济所、情报所等研究单位以及与核电直接有关的设计、研究院所和核电公司,开展总公司“九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核电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研究。发展核电是核工业转民的主导方向,今年总公司工作会议明确地把“以核为本、发展核电”列入核工业发展方针。在工程建设上,秦山、大亚湾两座核电站相继建成,出口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工程进展顺利,使我国核电建设进入  相似文献   

20.
11月27日,国资委副主任王瑞祥率信息化与国有企业党建调研组到秦山核电基地考察调研。他高度评价中核集团公司抓住机遇、自主创新,形成以秦山核电为代表的核电工业体系,并对秦山核电在和平利用核能以及在技术、环保、经营管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给予充分肯定。本文是根据王瑞祥在“信息化与国有企业党建”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