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浙江省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浙江省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发展状况的指标进行因子分析,以集群发展状况的因子为因变量,以主要因素的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影响浙江省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子是企业经营因子、政府推动因子和商业环境因子,其他两个影响因子在回归中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产业集群的特征,利用Solow-Swan模型以及2002—2012年的中国奶业统计数据,对内蒙古乳品产业集群成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乳品产业集群的企业集聚度、乳品业从业人员数量、企业总资产与乳品产业集群的产出具有正相关性,由此提出了整合相关产业资源、培育分工协作网络以及完善政府职能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产业集群的成长为浙江省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空间集群地域组织模式 ,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应和相应的人口空间聚集效应 ,极大地推动了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 ,进而促进了农村城镇化。本文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从农村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空间转移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 ,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5.
6.
7.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理论研究之外,亦要立足微观实际,探索理论实用性及地方发展特异性。本文聚焦于产业集群的动力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立足典型集群—萧山化纤产业集群,从微观企业主体的角度,通过企业家访谈和设计问卷、评分的方式,对萧山化纤集群能够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揭示,政府因素、企业家精神、市场环境和企业竞合机制是主要的集群动力。企业家精神是萧山化纤产业集群形成的独有、核心优势,良好诚信的市场氛围和通畅的企业间竞合是集群的内在动力,政府在其中提供软硬件支持、以市场化手段引导,平抑波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常州市产业集群内120家中小企业2008年、2009年及2010年有关数据为样本,研究调查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运营中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影响集群内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企业的融资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意见。 相似文献
9.
寻找加速城镇化的新模式和新政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湖北与浙苏粤的农村城镇化率、乡镇企业集群和就业集聚度的比较与分析,证明了三者之间存在逻辑上的一致性:乡镇企业集群提供了长期稳定足够的就业岗位和稳定收入,吸收农村居民向小城镇迁移,导致农村城镇化率的大幅度提高;解释了苏浙粤城市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乡镇企业集群起步早、发展快、规模大,而湖北城镇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乡镇企业集群起步晚、规模小;提出了以乡镇企业集群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而加速农村家庭迁移的农村城镇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中小企业集群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当前经济体系中表现出了十分显著的优势,有利于提升农村产业竞争优势、拉动农村地区经济增长、推动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本文以湖南邵东县小五金企业集群为例,在调研的基础上整体把握邵东小五金企业集群现状,分析影响集群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为邵东中小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乡镇企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通过计量模型得到的估计结果显示,乡镇企业发展总体上对城市化具有推动作用,但乡镇企业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验证了农村工业化发展加剧了城市化滞后的结论。模型还同时显示乡镇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对城市化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乡镇企业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乡镇企业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但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乡镇企业发展趋于缓慢,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明显减弱。本文通过建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定量分析了1978-2002年我国乡镇企业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边际生产率、规模报酬以及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弹性,探讨了促进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融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镇企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目前 ,乡镇企业的发展与计划经济背景下构建的银行融资体系发生了冲突 ,现行银行融资体系的融资方式和手段已无法适应乡镇企业的发展 ,乡镇企业发展呼唤金融制度创新。为此 ,本课题组从国有商业银行入手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 (以浙江省为例 ) ,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乡镇企业融资问题。一、乡镇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匹配分析(一 )调研方法和模型设计1 .调研方法。为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乡镇企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现状 ,本文应用的主要调研方法是个案调查、访谈、数据收集和文献检索。主要调查… 相似文献
14.
乡镇企业体制创新与苏南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过去 30年 ,苏南人创造了无比辉煌的成就 ,使人无法回避苏南模式。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一样 ,都是改革开放条件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进入新世纪 ,为适应变化了的国内、国际环境 ,加快现代化步伐 ,各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都在不断地创新和演进。作为我国主要的区域经济模式之一的苏南模式 ,也在与时俱进 ,进行着模式的完善和优化。苏南模式的内涵正由我国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三为主”(工业为主、市场调节为主、集体经济为主 )、“两协调”(农业与工业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一共同”(社区农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16.
浙江省乡镇改制企业成长情况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浙江省乡镇改制企业和非改制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目前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乡镇改制企业的成长性与非改制民营企业没有显著差异,技术管理能力、核心团队稳定性、市场机会识别能力、企业家能力以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是影响乡镇改制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融资环境和税费负担没有对乡镇改制企业的成长构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回顾与反思:乡镇企业的技术选择路径和比较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乡镇企业获得了不到金融资源的10%,却创造了GDP的30%左右。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乡镇企业在一个狭小的金融空间里,选择了一条违背比较优势的技术路径,本文具体阐释了乡镇企业的这种“非理性”选择的原因,一方面说明了乡镇企业的资本深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另一方面指出了这种“违背”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市场结构和产业区位。 相似文献
18.
乡镇企业资源消耗变化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能降耗是关乎中国工业化成败的重要举措。由于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较大的贡献份额和较高的资源消耗水平,研究乡镇企业资源消耗变化的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使用1978~2004年乡镇企业的相关数据,利用因素分解方法对乡镇企业的资源消耗强度进行了分解。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是乡镇企业资源消耗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构调整在乡镇企业资源消耗变化中的作用非常小;但是,结构调整是有利于乡镇企业资源消耗下降的,偏向资本深化型的技术进步在大多数年份却导致了乡镇企业资源消耗的上升。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入手,分析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性质、作用及意义,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现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乡镇企业的变革:“转制”与“转型”——对广东顺德市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顺德市的乡镇企业闻名遐迩 ,有著名的科龙、美的、格兰仕等 83家亿元企业。然而 ,即使是科龙的老牌产品容声冰箱 ,在 80年代中后期其产量及知名度还排在全国的前四位之后 ,远达不到规模企业的标准。美的公司虽靠生产小家电小有名气 ,但也局限于低技术含量的加工行业 ,更不用说当时尚不知微波炉为何物的格兰仕了 (当时的格兰仕还是一个生产羽绒服的小厂 )。是什么原因使这些既缺技术又缺人才的乡镇小厂发展起来 ?有关早期“乡镇企业的奇迹”的研究多强调其体制的优势。例如 ,关于乡镇企业的增长 ,王小鲁 ( 1 997)认为 ,80年代中期以前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