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胜利油田进入中后开采期,高含水、低产液油井数量逐年递增,平均单井产量降幅逐年增大。通过调研测试发现,目前油田在用的各类单井计量技术对低产液油井计量还存在液量计量准确度低;低产液井串接混输,无法实现单井量油。以上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油田生产的稳定运行,而油田从未对低产液油井的计量进行过针对性的研究。针对这个问题,设计出一种移动式计量装置,在现场测试过程中又对其进行了改进。测试数据表明,该装置将原油产量计量误差减小至5%以内,并满足了实际检测符合率≥91.7%。  相似文献   

2.
201中心站共管理4座自然站,管辖二区杜家台、二区大凌河、杜124井区及二区东等4个区块133口油水井,其中油井91口,水井42口。杜124区块是中心站唯一的整装区块,该区块渗透率为31×10-3μm2,平均单井日产油1.5t,开井率仅为20%,是典型的低渗、低产、低开井率区块,同时区块油层纵向矛盾及堵塞现象突出,为解决区块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优选实施超声波解堵技术,改善储层渗流能力,提高油井产量,为区块下步开发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油对外合作项目大港赵东油田新完钻的ZD—C39(HP)井日前建成投产.日产原油1018t。这是赵东油田投产以来第一口日产油量超过千吨的大位移水平采油井,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石油水平位移和垂直深度比例难度最大的一口大位移水平采油井。  相似文献   

4.
克拉玛依油田二次开发试点工程区块实施直井联合水平井方案获得成功,新井实施效果喜人。截至8月4日,该区块上盘六中区克下组投产8口水平井,开井5口,平均单井日产油23.8t,含水16%,累计产油1454t;下盘七中东克下组投产直井19口,开井7口。平均单井日产油7t,含水17%,累计产油2338t。  相似文献   

5.
渤海Q油田部分水平生产井存在筛管泥质堵塞现象,导致油井低产、低效,影响油田产量。根据油井储层地质特征、单井生产动态历史、地层能量状况等资料,对油田筛管泥质堵塞井进行筛选,并根据井型和管柱类型针对性治理,解除筛管泥质堵塞,提高油井产液量,释放油井产能。研究结果为油田筛管泥质堵塞井识别和治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正>埕北208井组是2022年胜利海上油田重要的增产上产阵地,设计新井20口,新建产能21.2万吨。目前,埕北208井组投产新井8口,平均单井产量六七十吨,是同类型油藏的两倍。高产的奥秘在于油层保护。近年来,胜利油田树立全过程的油层保护理念,抓实关键环节质量管控,促进新井产能建设提质提效。  相似文献   

7.
随着石油勘探和开发程度的延深,低渗透油田储量所占的比例愈来愈大,低产井愈来愈多,目前镇原油田低产井占总井数的三分之一,如何提高低产油井产能,形成有效的治理技术,是进一步保证稳产、提高油藏开发水平、保障油田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针对镇原油田低产井的生产特点,分析低产井分布规律、主控因素,并对低产井进行分类,通过井网优化、注水技术政策优化、储层改造措施等手段提高单井产能,实现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的目的,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油田地下原油的不断被开采,地层中原油含量不断降低,地层的能量不断下降,如何提高油井产量是目前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调研分析,针对低产井油井产量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低产井机械采油抽油机,该抽油机在不增大抽油机尺寸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抽油机的冲程。通过研究对于提高低产井的采油效率,增加油田产量,提高油气田勘探开发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队现管理着坨142、坨7两大断块上107口油水井,保持着日产油量492.2吨,日注水量6571方。近年来,我们坚持发展为本、效益至上的原则,努力摸索老油田特高含水期的稳产措施,是我们不断创新的课题。生产实践告诉我们,如何提高开井时率,追求单井效益追大化是我们实现稳产的基础,因此我队针对所管油田实际,就如何有效的提高开井时率、控制自然递减,进行了有效地实践和管理创新,实施了“三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针对进入开发中后期的老油田面临油井含水上升、产量递减的问题,运用盈亏平衡分析原理,建立不同油井含水经济极限模型,井据此将油井分为A、B、C、D四类井。同时,运用单因素影响分析法,反算油井可承受的最低油价、最低开井时率及最高单井年操作成本,以便进行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王文清曹雷丁磊)日前,历经一年钻探、开发的吉林油田扶余城平12号大平台32口井全部投产,9口定向井日产油32.4吨,平均单井产油3.6吨。23  相似文献   

12.
水平井技术是一项成熟、先进的技术,是世界大石油公司普遍采用的一项常规技术和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单井产量,开发边际储量,节能减排等具有重要意义,真正实现少井多产,少井高效.单井平均日产是同期直井的3倍左右,成为改变“多井低产”的局面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田的开发,很多油田都步入开发中后期,部分地区储层空隙结构逐渐变差,含水率上升,产量下降也越来越严重,降低生产效益,造成资源浪费。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降本增效,本文通过沉没度变化曲线、示功图变化特征以及油井开抽生产各时刻的产量来确定开关井时间,研究分析了确定低产低效井间抽工作制度的方法。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合理制定油井间抽工作制度,不仅能够提高泵效,还能节约电能,减少设备磨损,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为低产、低效、低渗透油田的经济开采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油井计量分离器是油田在用的主要单井计量装置,具有流程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但存在低产液油井量油时间过长,间歇油井计量误差大、低伴生气油井压液面困难的问题。通过对油井计量分离器的内部结构进行改进,控制系统进行升级,实现了单井产量的连续计量,解决了无气、低伴生气油井的计量难题,降低了间歇波动油井的计量误差,缩短了计量时间,提高了计量效率。将稳定油井产量计量误差减小至±3%以内,低产液、间歇油井产量计量误差减小至±5%以内。  相似文献   

15.
沈阳采油厂共有88口电泵井,平均单井日产油量是全厂单井平均日产油量的3倍,对于全厂原油稳产至关重要。为了提高电泵井的修井作业质量,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技术改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电泵井的修井施工质量,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移动式油井原油产量计量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油田油井计量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研制一种小型化高效分离、自动连续稳定运行、准确度高、撬装式移动方便的油气水三相计量装置,实现对油田油井产量(液量、油量、气量)的准确计量。该装置有效解决了目前高含水油井、低产液油井、混串油井、低气量油井、间歇油井的产量计量问题,还可以对油田在用计量装置进行校验,提高在用计量装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经济极限油汽比对蒸汽吞吐开发油田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目前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并没有给出蒸汽吞吐开发油田的单井经济极限油汽比的具体计算方法。基于投入产出平衡原理,按照相关因素法确定操作成本,推导得出蒸汽吞吐开发油田单井经济极限油汽比计算模型。以辽河油田区块A为例,计算不同油价、不同单井日产油下的单井经济极限油汽比,绘制相应图版。结果显示,产油量为2.5吨/日,油价90美元/桶时,单井经济极限油汽比为0.0823,目前油汽比仍大于单井经济极限油汽比,该井依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仍处于效益开发阶段。  相似文献   

18.
采油作业三区中心一站目前共管理油井87口、长停井47口、注水井4口,油井开井27口(其中:高一区开井3口,捞油井14口,曙615区块开井2口,曙光低潜山开井3口,欧601区块开井5口,欧58区块1口井)。欧力坨区块位于鞍山市台安县境内,原油物性差,平均原油粘度125(mPa.s),凝固点,32℃,含蜡量12.8%,胶质+沥青质12.05%。该区块井场内有5口生产井,油井集中,其中欧15-15、欧气3井产能稳定,但是开采已经进入了中后期,原油含蜡质成分较多,给热洗带来一定困难。其次由于洗井的运距较远,车辆紧张不能按时洗井造成洗井周期的延误,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再次经常洗井导致入井流体对地层有一定的伤害。随着油井产量的自然递减,吨油成本逐步上升,近2年来洗井成本支出大,因此降低成本势在必行。为了解决这一困难,2012年9月决定对站内流程进行改造,自身洗井流程初步形成,并于10月份对欧15-15进行站内自身洗井试验,经过现场试验、洗井参数、洗井效果分析,发现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最终决定对欧力平台自身洗井流程进行升级改造。  相似文献   

19.
林樊家油田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和惠民凹陷之间的林樊家构造东南部,目前处于低产能、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中等含水开发阶段.日油小于1吨的井有40口,这部分低产井严重影响了林樊家油田的开发水平.为此,我们对低产井进行分析,找出低产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措施,措施实施后,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文南油田因高温、高压、低渗等储层物性特点,注水井注水越来越困难,注水压力在35MPa以上的井占20%,欠注的井越来越多,而降压增注工艺是降低注水压力提高注水量的重要手段,通过控制降压增注所用材料质量,使改造后有效率提高了90.9%;累计增水量104 810m3,平均单井增水量4 764m3,平均单井压降6.0MPa;对应油井31口,见效5口,累计增油1 105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