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房晨月 《中国市场》2008,(44):68-69
长春和吉林作为东北区吉林省重要的两个旅游中心城市,具有旅游资源相似性、互补性、地缘的相近性和文化的相通性,两市采取"旅游一体化"的旅游合作模式,实施资源互补与共享的战略,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将能够实现两地区域旅游的双赢互利。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电子商务是山西旅游产业实现根本性变革和跨越式发展的最佳战略路径。目前,山西旅游电子商务具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发展潜力巨大。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旅游网站建设水平和旅游信息质量不高、旅游服务缺乏特色、传统旅游企业和电子商务公司资源整合不够、缺乏高素质人才等。有关部门应构建旅游业协同商务平台,加强旅游网站个性化服务;探索"O2O"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旅游资源的整合;重视旅游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并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实现旅游业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山西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唐山处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级"、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唐山发展休闲旅游提供了前提,有效地进行资源的功能定位,根据资源的特点及优势划分为海洋生态游、农业生态游、工业科普游和古长城文化游四大板块,体现旅游内容的异质性,增强旅游资源吸引力,实现本地旅游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桂林市区及其周边12个县的体育旅游资源丰富,现已创造出了不少体育旅游项目品牌。但近年来"大桂林"体育旅游仍不少发展制约因素:体育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区域及城乡发展不平衡、部分体育旅游项目特色性与独有性不够突出、某些旅游项目适游期短等,因而实现"大桂林"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有必要的。以资源开发与规划、产品供给与需求、产业经营与管理等价值取向的分析为切入口,寻求"大桂林"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产业开始向体验旅游、智慧旅游、智能旅游方向发展,旅游资源丰富的安徽应该积极融入"互联网+旅游"的发展浪潮中来,实现自身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文章重点对安徽旅游产业的基本现状及主要困境进行了细致分析,继而结合当前安徽的旅游资源分布、产业运营模式、基础设施建设等要素,提出有针对性的转型发展策略,力争推动安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整合旅游资源,统筹发展区域旅游成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冀东"金三角"旅游市场是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本文主要分析了实现冀东"金三角"旅游市场一体化发展的优势、促进冀东"金三角"旅游市场一体化发展的意义,重点探析了冀东"金三角"旅游市场一体化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7.
桂林以山水美景闻名于世,其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异常丰富,具有世界知名度。旅游社会教育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旅游的社会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旅游德育、旅游智育、旅游体育、旅游美育、旅游环境教育等方面。以教育功能理论为视角,开发旅游的教育功能,其基本要求就是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提供具有教育功能的旅游产品。桂林在旅游社会教育方面应有所创新,领先挖掘桂林旅游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为桂林旅游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为实施桂林"品质旅游"战略,打造旅游精品和旅游品牌提供保障,实现桂林旅游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加快发展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促进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施"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战略目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文化与旅游联姻、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整合,加快发展以旅游为载体的文化旅游产业是理想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旅游资源公地悲剧现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旅游发展的基本保证,旅游资源公共物品的属性使得其公地悲剧现象出现的可能性极大,如何有效防止旅游资源的过度利用是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从博弈论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关系,寻求两者之间在资源保护中的纳什均衡,探讨保护旅游资源的途径.分析发现,旅游资源的公地悲剧现象不是通常认为的"囚徒困境"的结果,信息的不对称在博弈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具有优质的、规模巨大的旅游资源,但一直没有得到高效开发和利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河南旅游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河南省的旅游产业存在规模效应不强、营销力度不足、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河南省应借助历史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吸引国内外游客,同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旅游交流合作,对省内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实现河南省旅游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扶贫实践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济宁乡村旅游扶贫现状调研,梳理了乡村旅游扶贫困境,从村"两委"与企业龙头带动、旅游扶贫机制完善、乡村旅游产业链与价值链延伸、特色旅游资源转化与商品开发、"旅游+"网络营销模式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助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旅游形象遮蔽的表现形式包括"青海湖"对全省旅游形象的遮蔽、"塔尔寺"对省内相似旅游资源的形象遮蔽、"西藏旅游"对青海藏文化旅游形象的遮蔽,旅游形象遮蔽区实施旅游开发的意义在于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合理配置旅游资源和有效保护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3.
旅游资源的功能是旅游产品设计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森林旅游"和"旅游资源功能"的初步探究,在对十万大山森林旅游资源功能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勾勒出基于"旅游资源功能"角度的十万大山森林旅游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可以提高旅游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减少废弃物排放,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实现旅游经济和环境的共赢,促进旅游业的科学发展。通过对旅游循环经济的人文精神研究认为:实现"以人为本"的和谐旅游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人"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依托力量;是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是文化旅游资源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古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且交通便利通畅,政策强势有力,文化产业链初步形成,由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强省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基本形成.当前的突出问题是开发速度慢,其原因是旅游管理者观念陈旧,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旅游开发与建设具有盲目性,文化旅游市场促销形式单一.河南省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重视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含金量"及文化效力、品位,从优势出发,搞好规划,加大市场促销力度,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应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工程,力争把河南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的发展优势,实现河南由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强省的跨越式发展,使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基于桃花岛现行旅游资源概况与旅游业发展的优劣势,提出桃花岛游娱盈一体化旅游IP途径构建的要求。结合桃花岛特色"桃花"文化与"侠义"文化,构建符合"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工匠精神"三大要求的IP旅游项目,最终实现桃花岛游娱盈一体化旅游IP途径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完善森林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是实现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平衡发展,实现森林旅游可持续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森林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有很多缺陷,产生了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本文阐述了森林旅游资源的概念,指出我国现存森林旅游资源体制的问题进行,分析其存在的深层次的原因,最后提出完善森林旅游资源体制的建议,为我国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保护提供了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崔杰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1):87-88
为了使西安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西安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并对西安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西安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资源种类丰富、文化特色明显、品质高、资源价值结构呈"金字塔"状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国家旅游局实施"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学校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地苏州留园进行旅游资源调研、游客满意度调查、文明旅游宣传、免费讲解、环境保护宣传等一系列旅游志愿服务活动,为培养旅游英才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民族节庆作为旅游资源,对于发展旅游经济、促进民族、团结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有现实意义。以广西"壮族三月三"为例,采用l ogi t模型对调研数据进行模型拟合,研究游客对于民族节庆旅游资源的影响因素,得出游客对于民族节庆旅游资源的保护意愿,对其保护行为有正向作用。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公众的教育,进一步提升公众对民族节庆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和历史性的认知水平,并通过鼓励参与的宣传方式,进一步激发游客的保护意愿,进而强化游客的保护意愿并实现保护行为,这对于民族节庆旅游资源的绿色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