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经济研究导刊》2006,(6):161-164
专家论坛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正确处理的十大关系萧灼基(1.5)2006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思考李泊溪(1.12)转变农民身份:解决困难群体之路——对“十一五”规划的一项建议何伟(2.5)关于“十一五”规划若干问题的研究(上)萧灼基(3.5)关于“十一五”规划若干问题的研究(下)萧灼基(4.5)关于结构转型缓慢、失业严重和分配不公制度症结的比较研究周天勇(4.10)扩大内需:投资、消费问题及对策刘方棫(5.5)论国际间企业并购与国家经济安全张德修(6.5)经济理论收入差距、位置消费与社会稳定文启湘,张慧芳(1.16)江泽民效率与公平思想阐析陈为,郑晓…  相似文献   

2.
一、“十一五”时期科教发展形势及思路(一)“十一五”时期科教发展面临的形势。1.国际环境对河北省的影响。21世纪初期世界经济将呈现出三大特点与趋势: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以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载体的知识经济全面发展;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要求,国际范围内出现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制度创新之间的内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一五规划”在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布置。“十一五规划”中突出六大重点:(1)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3)解决三农问题;(4)推进城市健康发展;(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6)切实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其中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谐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科学发展观”等成为这次规划的主题,“经济增…  相似文献   

4.
《宏观经济研究》2006,(12):61-64
张卓元“十一五”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1-3)裴长洪彭磊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十一五”时期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课题(1-6)辜胜阻李俊杰郑凌云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战略转型(1-14)张耀寰梁雄健当前我国电信业实现有效竞争的政策取向(1-17)刘虹阮海峰等我国照明电器行业污染情况分析及对策(1-21)梁雨祥试淡我国油茶和优质山茶油的产业化开发(1-25)徐忠平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建立高效畅通的物流体系(1-28)熊大新“十一五”时期北京加快国有经济调整和发展的战略构想(1-31)何桂英盐城新型工业化道路探索(1-35)周寰论TD-SCDMA在民族…  相似文献   

5.
回眸“十一五”——攻路突破,成就喜人畜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决定,用3年时间打一场畜牧业发展攻坚战,实现畜牧业质的飞跃,建设牧业大省.“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7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牧业经济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牧业经济的意见》等11个政策性文件,初步构建了涵盖产加销各环节的政策保障体系,为牧业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公园、人口、建设用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运用系统分析视角,将四者纳入统一复合系统,引入耦合协调理论及模型,以我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阶段性特征,经历“加速发展—稳步提升”;各城市群发展呈南高北低的格局,差距先扩大后缩小。(2)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向耦合协调演变,人口、用地是长期保障,经济、公园是后发动力。(3)针对“齐头并进型”“人口—经济主导型”和“土地—经济主导型”三类城市群提出优化策略,为实现城市“人—城—境—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新的发展观指导“十一五”规划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了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好这一规划,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树立新的发展观,做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制“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迎接挑战,加快发展;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  相似文献   

8.
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肯定了我国“十五”期间的巨大成就,并对“十一五”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为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明确了一条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我国“十五”期间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昆山,在经济快速腾飞的同时正迈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之路,本文从昆山绿色经济建设现有的措施和成绩出发,提出了在绿色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观念、制度、人口、产业结构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方程并利用1987—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数据对“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作出了预测,将预算速度与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划的经济增长速度进行了比较,从中解读出“十一五”规划的经济增长速度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2005·12~2006·1)宏观经济研究2005·12积极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刘世锦中国应对高油价的战略选择/李朴民等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刘树成等“十一五”时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王一鸣等“十一五”时期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杨朝光等改革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强大动力/朱晓明等缓解基层财政困难的措施与设想/周建元宏观经济管理2005·12如何理解我国“十一五”时期若干重大战略任务/马凯2005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06年展望/张立群构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体制/张安农业投入不足的成因与对策/袁建歧逐步完善我国农…  相似文献   

11.
张洋  李雪筠 《当代经济》2008,(9):106-107
“十五”期间河北省经济快速发展,税收收入也持续快速增长,当前河北省正处于“十一五”建设的关键时期,本文以分析税收收入增长为切入点。回顾河北省“十五”经济建设成果,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十一五”计划目标更好、更快地实现。  相似文献   

12.
发刊词1——1敬悼郑天挺先生 傅衣凌1--2 总 论客家历史新探(澳〕梁肇庭1一101人口困素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 重大影响 傅筑夫 3—1《新安大族志》与中国士绅阶层的发展(即0一h00年)(荷〕宋汉理3一臼从两篇史料看台湾古代社会经济 陈国强Z一” 先 秦 秦 汉试论春秋战国时代放越的社会经济 辛土成2—91治生之祖——白圭 陈雪良3—96赵广汉的“钩距法”和汉代的物价 朱桂昌3—82 “文帝十余年不收田租”辨 施伟青3—92 藐 晋 陌 唐 五 代曹魏的屯田——中国田制史述略稿之一 韩国磐ledl对北魏均田令的一些分析 赵俪生2—1…  相似文献   

13.
宋宏 《经济师》2005,(10):6-8
用不了多久,我国经济社会即将进入“十一五”发展时期,当下各地方各企业都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十一五规划”。如同经济学研究中经济环境分析总是研究的起点一样,对我国“十一五”时期的国际环境和发展阶段的认知与预见,必然地成为谋划“十一五”战略的逻辑前提。最近,笔者在安徽安庆邂逅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王一鸣研究员,在聆听他的学术报告后,有幸就我国“十一五”时期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发展阶段问题专门请教了他。  相似文献   

14.
人口生育指标和预测参数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六个领域的战略任务,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其中,“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发展观,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规划,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中央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个五年规划。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广东省“十一五”规划,对于促进全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探究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文章采用熵值法、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在揭示长江中游地区县城城镇化质量演变过程、短板弱项与影响因素基础上,探索提出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与策略。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县城城镇化质量在空间上整体呈现“中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格局,人口增长缓慢和建设投资少是研究区县城所面临的普遍困境。(2)2015—2020年,长江中游地区县城城镇化质量提升明显,但与城市相比,在“人口聚集”“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等维度仍具有较大差距,县城短板亟待全面补齐以促进区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3)长江中游地区县城城镇化质量主要受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制约,且随着县城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其限制因子出现从“保障性”要素向“提升性”要素转变的规律,县城城镇化建设需要差别化的策略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4)县城城镇化质量是以人口为基础,经济驱动、区位约束与政府调控等多重要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据此,从共性与差异性两个方面给出长江中游地区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总目标、总要求。具体说来,包括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深化农村改革等有关内容。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通过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物质前提。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完成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历史任务的重要阶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加快发展和构建和谐吉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关于更快发展所谓更快发展,就是将全省国民经济这块蛋糕做大,将经济总量迅速提高上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省主要经济指标虽然逐年递增,但发展速度还不够快,有些领域还相对滞后。“十一五”期间,国内各省(市、区)加快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1],自然力和社会力(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耦合导致不同层次复合生态系统特殊的运动规律[2],研究各子系统之间纵横交错的相互关系,是解决当代重大社会问题的关键。[3]中国经济正处于“第二次转型”的关键时期,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国家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新的目标与要求。  相似文献   

20.
经纬新议     
纪陆 《经济管理》2005,(21):1-1
一、“十一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个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十一五”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才能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