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动向     
《中国海关》2013,(4):70-70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美国的国际投资头寸在2012年增长幅度高于2011年,去年吸引的外来投资持续盖过对外投资,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论坛》2007,(3):11-11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近发布的(2006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显示——2006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16266亿美元,同比增长33%。其中,对外直接投资824亿美元;证券投资2292亿美元;其他投资2420亿美元;储备资产10729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资讯     
我国对外金融净资产近2万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26日公布了2011年3月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这是我国首次公布季度国际投资头寸统计数据,以往均按年度公布。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3月  相似文献   

4.
《商》2016,(14)
归纳已有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影响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不外乎有国内资源禀赋的结构、国内市场规模的大小、国际贸易的规模等,而投资国的货币制度以及该国货币是否是国际货币,也是制约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一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推动该国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在该国货币国际化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显然,一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该国货币国际化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二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对国内外对外投资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关文献做了系统的梳理,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形成有其深层次制度原因。积极促进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结构调整,深化外汇管理体制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我国外汇储备居高不下的根本途径。一、我国国际投资头寸表中外汇储备、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美国金融危机看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暴露出现行的牙买加体系的诸多弊端和不足,重塑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包括:以一国货币为主导即恢复美元为主导,恢复金本位制,特别提款权,建立世界中央银行等不同设想。而以美元为主,其他货币为辅的"一主多元"的国际货币体系将逐渐形成。中国应以金融危机为契机,积极调整外贸结构,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争取令人民币成为国际主流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7.
邢荷生 《商》2014,(8):164-16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和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上分别出现了高达本国国民生产总值10%的顺差和6%的赤字,由此引发对外经济失衡问题的关注。很多人担心,这样大规模的外部经济失衡一旦进入调整阶段,可能危及经济的长期发展。但是判断各国的外部经济状态是否失衡,不能只看国际收支平衡表账面是否平衡,而应该看对外净资产头寸是否能够反映一国未来的支付需求。这种支付需求受到人口年龄结构、公共债务水平和收入水平等长期因素决定。即使在外部经济均衡的情况下,这些长期因素的变化也可能造成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出现失衡的情况。另外,经济增长速度与对外净资产的投资回报能够缓解外部经济失衡的调整压力。  相似文献   

8.
李雅丽 《中国物价》2007,(8):64-66,52
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失衡,一方面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不断攀升,人民币一直面临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国内流动性过剩,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投资过热、资产价格泡沫等现象。这一切都是和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分不开的.特别是与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而美国又在90年代以来长期实行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无关系。人民币国际化是改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出路之一,也是纠正我国经济失衡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2007年来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数据显示。2007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22881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39%;对外金融负债12661亿美元,增长23%;对外金融净资产10220亿美元,增长67%。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新浪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斌 《中国市场》2012,(29):25-29
金融危机后,我国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迅速。2012年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关于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举措。文章介绍了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主要进展,结合国际经验、相关理论以及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转型需要,阐释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原因。基于优化国际投资头寸表和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评估两个视角提出了对金融开放次序的看法,并强调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规则修订改革,以创造国内有关改革的良好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1.
《国际商务财会》2011,(6):84-85
<正>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0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统计显示,2010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41260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19%;对外金融负债23354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20%;对外金融净资产17907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19%。在对外金融资产中,对外直接投资3108亿美元,证券投资2571亿美元,其他投资6439亿美元,储备资产29  相似文献   

12.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是国际经济、金融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此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陷入无序的状态,各主要货币汇率波动频繁,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1976年召开的牙买加会议不得不承认了浮动汇率这一事实,这标志着国际货币体制进入了牙买加体系的新阶段。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黄金非货币化。牙买加体系下的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美元发行不再受黄金约束,美国对外债务也不再受其黄金储备约束;  相似文献   

13.
基于稳定性与流动性视角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货币制度历次的变革都是基于对国际货币流动性与稳定性的权衡取舍的制度安排。以牙买加体系为例,可以总结为牙买加体系酝酿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冲毁牙买加体系。金融危机内生于现有国际货币制度,如果现有的国际货币制度得不到本质性的改变,那么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也将无法得到彻底消除,偶发的金融危机也必将是国际货币体制内在的特征。在流动性与稳定性的双重视角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推进的最有可能的路径是ROW国家之间增加非美元结算,减少对美元的需求,并且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进一步加强改革的力度。在当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约束下,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短期操作思路仍是以通过与ROW国家的非美元结算合作以弱化对美元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对外经贸统计》2005,(6):10-13,17
美国企业为利润最大化进行的国际产业转移是美对我逆差的根本原因,人民币升值对解决两国贸易不平衡没有实质帮助。逆差并没有给美国带来根本危害,反而为其赢得了多方面的巨大利益。在今后与美贸易谈判中,我应重点强调国际投资对逆差统计的影响、美不采取措施消除全球逆差而单独要求中国减少逆差的不公正等。  相似文献   

15.
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改革成为美国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关注点。在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改革可以从限制美元权力和强化美元责任两个方面入手。从限制美元权力方面看,目前并不存在改变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现实基础,超主权货币作为美元的良好替代也不具备现实的推进条件,因此中短期改革的方向只能是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修补,而不是根本性变革。在强化美元的责任承担方面,可以采用直接约束和间接约束两种手段。由于涉及到美国的经济主权,直接约束的大部分内容不具可操作性,但是可以从稳定美元汇率等方面加强国际经济协调与合作,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现有体系不再进一步恶化,为后续改革赢得时间。对美元的间接约束可以通过货币多元化来实现,然而无论是通过区域货币合作还是通过主权货币直接的国际化,这中间都存在变数与风险。因此,中短期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只能缓慢、渐进地推进。  相似文献   

16.
<正>国际直接投资亦称为对外直接投资(简写为FDI),指的是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对外投资。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FDI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速发展,并对投资国、东道国及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FDI对一国国际贸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进出口规模及其结构的改变上。现有大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一场次贷危机席卷整个美国,并在2008年9月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经济领域普遍认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是导致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因此,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成为必然.本文将提出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未来演化路径的构想,并分析该演进路径形成的机理和原因-短期内,美元单-货币霸权仍将一定程度的延续;中期内,国际货币体系将走向多元化;而在长期,超主权国家货币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方向.最后,据此提出我国的应对建议,即通过对外寻求亚洲货币合作、实质性参与中国东盟区域外汇储备库的建设,对内发展国内经济,降低对外依存度,满足成为国际货币的两大条件,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王小龙  谢融辉 《商》2014,(44):99-99
当前国际规则进入重塑期,国际投资体系迫切需要重塑。在全球投资治理框架下。国际直接投资呈现不平衡的发展态势.传统的全球投资治理体系包括双边投资治理协定、世界银行下的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和多边担保机构、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和《服务贸易总协定》,目前缺乏一个全球性的多边投资治理协定。中国参与全球投资治理的最佳路径是推动中芙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从而撬动多边投资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国际生产中心与国际货币体系相一致是世界经济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世界经济失衡是国际生产中心转移于货币体系错配的结果。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使用的计价和结算货币仍然是美元,货币体系错配导致中国承担了美元外汇占款带来的巨大成本。对此,必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改革国内金融市场、分"三步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等,逐步摆脱美元危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平衡国际货币体系而必然进行的长期过程.鉴于我国金融体系不健全,离岸市场不发达、资本开放度不高等原因,人民币国际化还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增强经济实力,完善金融制度和体制,扩大开放合作,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