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考落榜后,我整天呆在家里。一天,我和一群小青年在村口遇见了一个鸡贩子,我们拦住他纠缠,鸡贩子不屑地说:“我还要收鸡呢,没时间和你们磨牙……瞧你们这群毛孩子,能做主卖你们家里的鸡?”几句话搅得我们这帮子年轻人火起,纷纷拍着胸脯说:“今天我们非把鸡卖给你不可!”我们经过讨价还价,讲定每只鸡卖两元。我将家里的12只鸡提到村口古槐树下,这时父亲和母亲刚好从地里归来。母亲立刻惊叫起来:“你怎么能卖鸡?”这时我才如梦初醒:它们是我们家的银行呢,一家人的油盐酱醋全靠这几只鸡了。可我不能让鸡贩子瞧不起我。我不理睬母亲,对鸡贩子说…  相似文献   

2.
张越越日记     
偶然在“张越访谈”的休息室里,听到几个倩丽的女孩儿压抑不住的笑声,凑近才知她们正在读张越老爸专为她写的日记。有人念了几句,便引起一片欢快的笑声,张越爽朗的笑声随即盖过了所有人的声音。这本日记是一本60年代的精装笔记本,靡页上刚劲洒脱的“张越越(张越儿时昵称)日记”被钢笔描得结实而张扬,开篇一页上首的“张越越纪事”极是匆忙和愉快。从日记上我们很快读到了一个父亲。事后张越用调侃的语调说:“我爸特别怪僻。他在我印象中永远是一个古怪的、不和人交流的人,他常常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别人视而不见,比如他看书时,你可以在他旁边闹、玩、喊叫,你随便跳,他不理你,但他一旦放下书和你说时,大家都会很怕他。我爸在工厂工作,我妈在报社工作。他们性格截然相反:我爸沉默寡言,不与人交流,是江西人,我妈爱说爱笑,经常家里有一帮朋友,是天津人。后来我就不与我爸住在一起,免得经常出事儿!他整齐,我特乱。他无数次地扔了我的作业,经常是我头天晚上做好的作业,第二天就会发现没了。他说这都是没用的!”张越拿起茶几上一张记着电话和留言的纸条无奈地说。“他的理由是:太乱了,你为什么不收拾好!我气极了就大声跟他喊:‘请你不要干涉我的生活方式!’”瞧!这父女俩,不是冤家不聚头。  相似文献   

3.
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的责任田开始有五口人的,那时父亲是民办教师,我们姐弟三人都在上学,所以,田里的活儿全靠母亲一个人干。后来,父亲转为公办教师了,哥哥夭折了,姐姐出嫁了,我也上了大学。家里的责任田最后只剩下母亲自己的。母亲的身体因为劳累过度落下了些毛病,父亲从学校回来,给母亲捶腿揉肩,心疼地说:“等我退休了,就跟你一起侍弄这几亩田。”1998年,父亲检查出患了食道癌,不久后去世,母亲扶着他的尸体号啕大哭:“死老头子,你不是说要帮我侍弄那一亩田吗!”在场的人无不落泪。父亲死后,我和姐姐都想接母亲来城里住,她不愿意。…  相似文献   

4.
择业的误区     
那还是去年年初时,一位朋友要我为他一个下岗的亲属找一份工作。朋友之托,不敢怠慢,尽管能力有限,还是尽力帮忙。还算不错,先是联系了一家建筑公司。人家说,工地上需要运砖工,只要想做,立马就可以来上班。我满心欢喜,可朋友的亲属却直摇头:“不行,不行,那是力气活,太累,给多少钱也不干!”不久,别人又帮忙给找了一个仓库保管员的工作。我想,这个工种累不着人,应该会很理想的。没成想,朋友的亲属还是摇头:“一个月才300元钱,太少了。”事情至  相似文献   

5.
绑匪来电     
金凤 《乡镇论坛》2009,(30):30-31
夏日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手机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是“家”。接通电话,一陌生的声音传来:“是XX吗?”我答“是”后,那声音突然变得很凶恶:“你给我听清楚,你丈母娘和孩子都在我手里,你马上筹10万元,不许报警,我就在你家里,只要看见警察或警车,立马儿撕票!”  相似文献   

6.
我认识一个女孩子,从小爱读书又听话,没让家里操过心。女孩儿平时很乖,不去酒吧,也不去夜店,最多就是和几个朋友唱唱歌吃吃饭。  相似文献   

7.
厚道     
朋友刻了一枚闲章——厚道,看到这两个字有如看到久违的朋友。厚道是褒义词。记得祖母在夸奖我的父亲和如父亲一样宽厚的哥哥时,经常是“仁义”与“厚道”连用,我刚刚参加工作时,母亲也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拐杖     
小时候父亲曾让我猜过一个谜语,“生出来四条腿,长大了两条腿,老了三条腿。”我怎么也猜不出来,父亲哈哈大笑:“那是人啊!”这笑声还在耳边回荡,父亲却已拄上了拐杖。  相似文献   

9.
手有一盏灯     
做村主任的父亲说手里的大红印章是一盏灯,是一盏会发光的灯。小时候,每当父亲在家里盖印章,我便雏燕儿似地爬在他身边眨着大眼睛了,还常抢在手玩耍,父亲总很吓人地吼我:“儿啊!瞎玩不得,这是灯,是一盏灯……”那年我患了场大病,去县城医院,得赶二十多里的山路。迷糊中,我听母亲说:“就把那疙瘩放家吧。”父亲说:“带着,这是一盏灯,灯能避邪呢!”他把那疙瘩地装进兜,很小心,真想不到,进县城医院治病须有村里证明信,那是治病的“通行证”多亏父亲随身带了红印章,在写有几行字的纸上盖了。大夫说,若不是有盖印章的证明…  相似文献   

10.
家书     
我上初中那年,父亲出远门了。临行时不断叮咛我要听话,不要任性。父亲走了,看着渐渐远去的父亲,母亲用袖口拭了拭眼角,我知道,她在为父亲担心。我住校了,两个星期回家一趟。“娃,回来了!”娘说着走进了厨房。“嗯!”我跟了进去,帮母亲烧火。“你爹走了20天了吧?吃罢饭给你爹写个信。”娘说。晚饭后,我拿出纸和笔等着母亲。母亲坐在床沿上,眯着眼,缓缓地说着:“他爹,家里都好,别挂念,你也好不?你走后就下雨了,地不用浇了,三婶家的猪下崽了,他三舅的眼也好了,能下地……”“你光知道说些废话……”我不耐烦地嘟着嘴说。母亲一脸惊愕,用尽量温…  相似文献   

11.
家乡老房子     
季子成 《乡镇论坛》2014,(17):48-48
我六岁那年,父亲决定盖房子。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那时我们兄弟姐妹六七个,除了大姐已经出嫁外,其他人都挤在三问又低又矮的泥墙草房中。一张用泥土垒成的床上常常睡着三四个人。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家里越发拥挤不堪,不盖房子实在是不行了。  相似文献   

12.
老家,老家     
这只是一个半亩地大小的农家小院,我记得院中这几间老屋还是在我14岁那年盖起来的。“十一”长假,当我再一次撇开城里那些千头万绪的工作,一个人走进这熟悉的院落,一种久违的温馨又深深将我打动。那天当我跋涉二百余里山路回到老家时,天色已经快黑了。吃过晚饭,院中却不见一人。以前这个时候,我家里已聚满了来玩的乡亲,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可今晚为什么不见那一个个形态各异、口若悬河的人影儿呢?我不解地问父亲。父亲放下手中的汤碗,长长地叹一口气,说:“如今他们都出外打工的打工,做买卖的做买卖,谁有工夫到咱家来磨牙?”听父亲这样说,我不…  相似文献   

13.
乡里乡亲     
冷不丁地会有一个人到我的办公桌前,瓮声瓮气地叫一声“叔”或“哥”,不用抬头便知,那准是我的乡亲;有时,家里的电话响过之后,拿起话筒,先是半天没声音,接着忽而一声震耳欲聋的呼喊,而且多半是直呼我的小名,那也是我的乡亲;有时,中午下班回家匆匆忙乎一番,刚刚端起饭碗准备“将就”一下,忽然“呼啦啦”拥进三五个人或七八个人,令你望着不多的饭菜进退两难,尴尬万分,那来者,还是我的乡亲。我的老家在如皋西乡丁家庄,整个村里多半是丁姓,不多的几种别姓也大都与丁姓人有姻亲之类的关系,一个村就颇有些一个大家族的味道。我父亲在村里本就辈分…  相似文献   

14.
小幽默     
“在家里我可是一家之主,只要我喊一声‘拿热水来’,立刻就有一盆热水端到我的面前。”男人向朋友吹嘘道。 朋友十分羡慕:“那热水是干吗用的?” “哎呀,你不觉得用冷水洗碗很不舒服吗?”  相似文献   

15.
好书月读     
《中外企业文化》2010,(9):94-95
《向宇宙下订单》 本书中写道朋友读了一本书后,建议我“向宇宙下订单”,就能与心中的完美男人相遇!我想我必须在她彻底陷入这种愚蠢的想法之前把她解救出来。为了证明“吸引力法则”纯粹是无稽之谈,我向宇宙下了一个超级刁难的订单:我要一个吃素、不抽烟、不喝酒、会太极拳……的完美男人,而且还限定了时间。没想到,时间到了,符合我的男人真的出现了!这太夸张了吧!从此,我展开一连串“向宇宙下订单”的实验……  相似文献   

16.
舍身救女,父爱如山。这是一幕幕动情的家庭剧,这是延续了十多载的父女深情——“我不能再抽你的血了,再抽的话将有生命危险。”医生收起了抽血的器具。“不,医生,你一定要抽我的血啊!只要能救女儿,我不怕死!”父亲将一份“生死文书”强塞到医生手中。鲜红的血液从憔悴的父亲手臂中流出,输入了脸色苍白的女儿血管内。父亲的血液在女儿体内奔腾,被白血病纠缠了十五年的女儿又一次从死神的怀抱中挣脱。望着女儿脸上泛起的一丝红润,憨厚的父亲透着倔强与坚强……动情的一幕幕在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上],平凡的父亲向人们展示了不平凡的父女情。2…  相似文献   

17.
笑口常开     
残酷人生两个人在餐馆吃饭,桌上放着一杯热芥末。其中一个以为芥末是甜的,就舀了一勺放进嘴里,立即泪如泉涌。不过,他紧闭嘴巴,没说一句话。他的朋友迷惑不解:“你怎么哭了?”“我想起了我父亲,就在20年前的今天,他上吊了。”朋友安慰了他一番,也舀了满满一勺芥末放进嘴里,自然,他也泪水如流。这时,第一位假装关切地问:“怎么你也哭了?”“我在想你父亲上吊的时候,你为什么不上吊?”报警警官罗伯特接到一个报警电话。打电话的人自称从夜总会出来后,发觉自己车里的方向盘、刹车、加速器等都让小偷卸走了。罗伯特表示立刻前往事发地。然而,就…  相似文献   

18.
贾植芳  曾复元 《英才》2005,(1):114-115
在上帝给我铺设的坑坑洼洼的生活道路上, 我总算活得还像一个人。我是一个财主的儿子,我的家族在曾祖父时代开始发迹, 到了我伯父的手里,达到了全盛时期。我生于袁世凯称帝的那一年,从小不守本分,在老家山西襄汾南侯村,给家里人惹了不少麻烦。按伯父的意思,我留在家里种地也不合适,最好是跟我那个在宁夏一带贩卖鸦片烟的大舅去西北闯荡,因为我胆大包天,干这行倒有出息。父亲没有表态,母亲给伯父跪下:“大哥,你只供老大念书, 不供老二念书,这使不得!要念两个就一起念,不念就全不念。”可以说,在这生命的转折关头,是母亲为我争取了一个读书上  相似文献   

19.
笑口常开     
小张的朋友问他:“请问,每次你和你的妻子争吵都是怎样结束的 ?”  小张回答:“每次都是她跪在地上向我爬过来。”朋友大吃一惊:“真的吗 ?真难以想像。”小张说:“确实如此,她一面爬一面说,‘你这个胆小鬼,赶快从床底下给我爬出来 !’”更有趣的笑话 某单位老丁,耳朵非常聋,但他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一点。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吃饭,一位朋友讲了一个笑话,大家都笑了。老丁也跟着别人哈哈大笑起来。一会儿,老丁说:“这个笑话很有趣,但我给大家讲一个更有趣的笑话。”于是,他便讲了起来,大家听后笑得比刚才更厉害了。正…  相似文献   

20.
忽然一笑     
胡继刚 《审计月刊》2006,(7):F0003-F0003
作案工具警察抓到一个正在作案的罪犯。罪犯:“我没有罪。因为我只不过是被人利用的工具而已,而工具是没有罪的。比如说一个人用刀杀了人,罪过在人而不在刀。”警察:“您是说您是被人利用的工具吗?”罪犯:“是的!”警察:“那好,请跟我走一趟!”罪犯:“为什么?我没有罪!”警察:“请别动。按照法律,作案工具是要被没收的。”儿子的疑问、一个孩子问父亲:“爸爸,做父亲的总是比儿子知道得多吗?”“是的。”“蒸汽机是谁发明的?”孩子又问。“瓦特。”父亲神气地回答。“那么,为什么瓦特的父亲不发明蒸汽机呢?”辨鸟老师问学生:“有两只鸟,你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