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市场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发激烈,这些竞争促使着企业不断优化自身体系,完善自身流程。随着市场经济中交易规模的扩大,企业应收账款规模也逐渐扩大,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企业发展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以应收账款管理为方向,分析食品工业企业当下所存在的多种问题,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与研究,比如缺乏科学有效的信用政策、未能建立应收账款管理部门等,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对策,包括加强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等,希望能在提供科学的对策建议下,对食品工业相关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提供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制定是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能否合理确定企业的信用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益。本文利用Excel函数建立一套完整的应收账款信用模型,以期为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项目决策时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洪爱梅 《财会月刊》2011,(12):56-57
企业采用赊销方式能达到扩大销售、减少存货的目的,但同时也会带来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及收账费用的增加。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是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收益的重要前提。笔者认为目前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模型不完善,考虑得不周全,由此得出的分析结论与实际情况存在一  相似文献   

4.
如何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对应收账款的运行状况进行经常性分析、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尽可能减少坏账损失。 一、实施信用管理 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而且信用关系或信用方式已构成社会经济运行的主要形式。企业若没有一个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制和政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应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错综复杂的竞争局面,论文以SG公司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制定为例,从信用标准、信用额度、信用条件、收账政策、信用组织管理和信用评估等六个方面提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和信用管理日常控制措施,同时提出了信用政策有效执行的保障措施,为我国工商企业优化应收账款信用管理、提高应收账款周转效率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应收账款是企业现金流的源泉,对企业经营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若运用不当也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很多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盲目赊销、管理制度缺失、会计监督薄弱、缺乏深入分析等问题,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业绩考核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一、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在这种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盈利和采用这种政策预计要担负的成本之间作出权衡。只有当所增加的销售盈利超过运用此政策所增加的成本时,才能推行使用这种信用政策。同时,应收账款管理还包括企业未来销售前景和市场情况的预测、判断及对应收账款安全性的调查。如企业销售前景良好,应收账款安全性高,则可进一步放宽其收款信用政策,扩大赊销量,获取更大利润,相反,则应相应严格其信用政策,或对不同客户的信用程度进行适当调整,确保企业获取最大收入的情况下,又使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信用关系或信用方式已构成社会经济运行体系的主要元素。企业若没有一个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制和政策,将缺少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成熟的市场经济已经验证,实施信用管理是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的有效办法。文章以广西南宁某企业处理一笔应收账款为例,对如何加强企业信用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信用关系或信用方式已构成社会经济运行体系的主要元素.企业若没有一个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制和政策,将缺少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成熟的市场经济已经验证,实施信用管理是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的有效办法.文章以广西南宁某企业处理一笔应收账款为例,对如何加强企业信用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应收账款作为一种商业信用,在扩大企业产品销售量、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给企业资金的回收和占用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意识比较淡漠,管理方式比较单一,许多企业因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导致现金流紧张,甚至陷入财务危机。因此,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做好应收账款的风险评估及防范工作是较为紧迫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应收账款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解决应收账款资金占用问题等具体措施,以保证应收账款的合理占用水平和安全,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从而达到增强企业竞争力,保证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应收账款管理一直是钢贸企业经营理财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钢贸企业必须通过严谨的信用调查和信用评估,选准销售客户,通过科学的信用决策,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通过规范的日常事务管理,减少应收账款风险,不断优化应收账款管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实际就目前环境下如何较好地解决应收账款管理问题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12.
张涛 《财会通讯》2005,(7):72-73
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制定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进行应收账款投资,有利于扩大产品销量提高竞争力,但同时也会增加应收账款管理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这就要在运用该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和运用这项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成本之间作出权衡。只有运用  相似文献   

13.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收账款是指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供应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向客户收取的全部价款及价外费用,如代垫的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增值税等。它是企业用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它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促进销售;二是减少存货。所以要对应收账款的发生加强管理,才能使应收账款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作用。一、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这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信用政策具体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部分。(一)信用标准。它是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  相似文献   

14.
应收帐款是企业为了稳定销售渠道,面向客户提供信用业务所累积的款项。它是企业顺利运营的前提,但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本文首先通过对应收账款成因的分析,提出了企业应怎样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接着阐述了企业应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良好的信用政策;最后详细介绍了应收账款的催收方案、方法和技巧,以及坏账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如何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的推行.企业应收账款数额普遍明显增多.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由于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对应收账款的运行状况进行经常性分析、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尽可能减少坏账损失。笔者认为应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真正做到应收账款在事前评估分析、制定事中控制策略、事后同收政策。  相似文献   

16.
从赊销成本估算.信用政策制定.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三个方面.探讨了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试论应收账款决策时应考虑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加强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信用政策 1、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愿意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所要求的对客户信用状况方面的最低标准,亦即客户获得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起码条件。制定一个恰当的信用标准,首先应决定企业应收账款的最佳投资水平,即应收账款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企业应收账款各项成本进行具体数据分析,建立应收账款成本模型,将应收账款总成本最小时的应收账款占有额作为企业应收账款最佳占用水平,并根据应收账款最佳占有水平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应收账款如果得到优化管理,既能降低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和风险,也能保证应收账款的顺利收回,还能提高公司信用销售的信心,从而增强公司在同行业当中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因为工程建筑类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不少工程建筑类公司采用信用销售的方式追求业务量增长,降低库存,提高竞争力。本文分析研究了中国中铁公司在信用管理上存在的不足。文章认为,中国中铁公司信用管理存在的不足涵盖信用政策不完善、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组织架构及职责分配不明确、风险反应过慢等方面,提出的对策是完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密切信用良好客户关系,打造一个适宜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良好运行的组织结构,理清部门权责、引导部门合作体系化,优化合同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降低风险等。  相似文献   

20.
柳秋红 《中外企业家》2013,(11):153-154
随着经济的发展,应收账款的管理对公司的销售政策,信用政策、资金周转与坏账管理等重大决策有着重要影响,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命脉,它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某制药股份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其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