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也日趋加大。但是,不少企业缺乏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意识和措施,并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在新形势下.现代企业及其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怎样进一步防范内部审计风险呢?笔者认为,现代企业要进一步防范审计风险.就必须把防范其内部审计风险的工作进一步摆到重要日程.并应主要关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内部审计风险的含义,分析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现状和风险产生的原因,针对导致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建议,以期对企业防范内部审计风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防范高校内部审计风险.避免审计失败,在实施审计过程中。除严格执行审计规范中对审计内容、方法、程序等的有关规定外,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4.
审计风险是“如何审计”的核心要件之一,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以命题论证型取证模式为背景,提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风险的理论框架。对于政府部门财务报告中的财务信息审计风险,文章阐释了财务信息审计风险的本质、产生和防范;对于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文章阐释了什么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防范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5.
周原 《财会通讯》2008,(9):19-21
随着审计任务的加重,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因素相应增多,增加了审计风险。本文从高校内部审计视角出发,结合审计风险的相关理论,在深入分析高校内部审计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对如何防范和控制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试析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只有深化对审计风险的认识并强化防范审计风险的意识,才能控制和纠正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营造和谐的外部审计关系,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7.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部颁发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规定,高校应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规范内部管理,加强廉政建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范风险,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内部人员来控制风险。高校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对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评价的行为。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经济往来和资金额不断增加,学校资金来源日益多元化,经济管理日趋复杂,这些在客观上对内部审计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8.
审计行为是一种风险行为,作为一个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要时刻分析和防范这种风险行为。在开展审计业务时,一定要注意考虑两种风险意识,这对审计工作来说至关重要。所谓两种风险意识,一个是企业经营风险意识,一个是实施审计项目风险意识。防范和控制这两种风险意识,对审计工作同等重要,都不容回避,回避其中任何一个,都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失职行为。  相似文献   

9.
张冰 《甘肃审计》2003,(12):11-11
审计风险,即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强化审计风险意识,探索防范审计风险的途径,其目的就是保证审计质量,以实现对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本结合审计工作的实际,谈谈以下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苏辉 《现代审计》2004,(1):30-31
行政事业单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在新形势下,应当怎样防范和控制其审计风险呢?笔者在实践中感受到,只要牢固树立风险理念、依法审计、找准时机、把握重点、规范操作、量化评价、分清责任,就能够有效地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企业组织的建立和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风险也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主要包括:1、未能审查出重大错误的风险;2、发表了不适当审计意见的风险;3、审计证据证明力不足,导致审计结论被推翻的风险;4、审计效果未被领导认可的风险;5、审计结论正确无误,但由于某种业务关系而受到人身伤害的风险。由于审计成本和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得审计风险的完全避免成为不可能,但我们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防范审计风险。笔者通过多年的审计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要点:1.保持独立性是防范审计风…  相似文献   

12.
随着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的发展,内部审计方法已从账项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发展到以风险管理为标志的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以组织的目标和风险为焦点,以审计风险的分析、评价和控制为重点,以内部控制结构分析为起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效益性等特点。因此,尽快有组织地推广风险导向审计,建立健全风险评估、管理保证机制,已成为各单位切实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水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智 《财会月刊》2006,(12):42-43
随着企业风险的不断增大,有效防范风险成为企业实现目标的关键,内部审计自身的优势促使其积极参与到企业的风险管理中。本文探讨了内部审计发挥风险管理职能的实施框架,并阐述了我国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炜 《山东审计》2003,(1):38-38
注册会计师由于其本身审计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各方面因素的制约,面临的系统风险即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越来越大,本文就事务所如何提高执业质量、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谈点浅见。一、统一规范标准,提高业务水平1.严格统一的规范操作程序是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根本。事务所应制定统一的执业质量控制标准,制度的制定首要考虑其可行性和针对性,要针对不同的客户确定筛选的标准。事务所在承接业务、风险评估、制定计划、督导审计外勤工作和复核工作底稿、出具报告等方面都要有严格的控制程序和措施。2、较高的员工素质是减少审计风险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15.
“内部审计风险”是国内外学者广泛探讨的课题。它的形成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必须依靠完善审计法制制度、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改进内部审计方法等手段加以防范与控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防范的紧密联系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内部控制对审计项目风险防范的影响及优化策略。首先阐述了内部控制的要素和类型,强调了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管理和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然后针对审计风险的分类和识别进行了系统的剖析,提出了一套实用的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内部控制对审计项目风险防范的具体影响。最后,基于内部控制的角度,构建了一套审计项目风险防范策略,旨在通过强化控制环境、提升风险评估水平、实施有效控制活动等手段,实现审计项目风险的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17.
内部审计同外部审计一样存在着审计风险,影响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文章对当前影响内部审计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宏 《活力》2009,(14)
内部审计风险作为一种实际或潜在的危害总是客观存在,就其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建立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可测性风险防范,使审计人员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大力控制内部审计风险以确保审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保驾护航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宏 《活力》2009,(7):61-61
内部审计风险作为一种实际或潜在的危害总是客观存在,就其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建立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可测性风险防范,使审计人员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大力控制内部审计风险以确保审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保驾护航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内部审计风险的存在及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全过程之中,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全面认识审计风险,才能做到防范风险,进而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