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钢都 《国际市场》2003,(10):45-46
在市场商战日益白热化的今天,企业普遍反映有“两难”,即生意难做,顾客难揽。那么是不是市场已经饱和、生意真的不好做、财路越来越窄了呢?笔者认为,这里既有“难”又有“易”,既有“窄”也有“宽”,关键在企业的经营技巧和人格魅力。同样的市场、同样的条件,为什么经营的效果大相径庭呢?其中很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2.
生意日记     
早就听重庆服装界的朋友说,哈尔滨羊毛衫经销商张宝生是个“下细”人,他有一个常人都不太理解的习惯:记生意日记。前不久,笔者有幸在上海一羊毛衫市场见到张老板,认真翻阅了张老板的“生意日记”,在那并不复杂的描述和不太工整的书写中,除了有每天哈尔滨与上海气候的对照外,他还着重对进货情况及家中销售情况予以详细笔录,旁边还有自己独到的“点评”。张老板极有兴致地告诉笔者,他记生意日记已有些年头了,此“积习”让他获益匪浅。不但对每年两地的气候有了清楚的了解,而且对自己每年在哪个季节都进了些什么货、销售情况如何等…  相似文献   

3.
别甩中间商     
近日,笔者中介一笔生意,当需方经理要交换名片时,供方老总微笑着说:“真抱歉!我的名片刚用完,以后我们之间的合作反正有牵头人联系呢。”在座的人沉默片刻后,都会意地向这位供方老总投以敬佩的目光。生意场上,“新人入了房,媒人甩过墙”是常有的事。一位朋友有幸成为某酒厂的地  相似文献   

4.
<正>去年5月份,张总印了一盒名片。刚印出来就发现有个错别字,“中山路”印成了“钟山路”。转念一想,一个无关紧要的字,何必重做呢,浪费钱。于是,这盒带错字的名片就一直用着。可他万万没想到,就这个错字,惹了一个大乱子。上个月,宏大建材公司的王总约张总在中山路上的一家饭店洽谈生意。两人初次见面,互换了名片,愉快地谈起了建材生意,并很快议定好了签约计划。张总心里的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小企业签到100万的生意,可是块儿“大肥肉”!本以为合作敲定,“煮熟的鸭子”飞不了,张总舒了口气。  相似文献   

5.
生意场上,自己、顾客和竞争对手,形成了一种“三人转”的关系。不管是对自己认识不清,还是中了竞争对手的“招儿”,或者是摸不准顾客的心思,生意都做不好。只有把这三方面都“转”好了,生意才能做得风生水起。作为年产值达人民币9000万元的杭州华源豆制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王茶  相似文献   

6.
如今这断码鞋生意看似很有市场,但真正掘金并非易事名牌鞋谁都喜欢,因此一旦选中了和名牌鞋沾边的生意,创业者也许已向成功迈出了一大步。可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名牌鞋往往是“贵”字当头,可望不可及。有没有一种鞋子既是名牌,价格又相对便宜呢?答案是有的——比如断码鞋。近来,笔者在杭州探访了一些断码鞋店。结果发现,这一行如今已颇具规模,一些先行者在其中早赚得钵满盆溢。然而,随着跟风者不断加入,竞争一下子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加上一部分投机取巧、鱼目混珠者进了些地摊鞋,大打价格战,一个刚刚小有气候的“断码鞋”生意,被逼上了悬崖边…  相似文献   

7.
晓艳 《市场研究》2003,(12):1-1
<正>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克门多有个叫恩比的青年,在出售小本亏损生意中一并出售自己的“经营诚信”,从而巧妙地以小钱赚到了大钱。 恩比是做家庭用品通信销售生意的,开始,他在一流妇女杂志刊登自己的“一美元商品”广告,所登的供货商都是有名的大厂商,出售的商  相似文献   

8.
在很多乡村里都有一个“小圩市”,周围有三五家甚至七八家经营日常生活用品的小店,但小店的经营状况却各不相同。笔者对一些生意兴旺的商店进行了观察和了解,发现这些生意好的店除了货物充足,价格较便宜外,还有一套十分切合农村实际的经营策略,归纳起来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普通生意里抓商机凭哨子面打天下郑兴生是地道的新疆人,因为人比较个性,就连做生意也喜欢与众不同。前几年,重庆的“烧鸡公”悄然兴起,这让郑兴生抓住了机遇。经过细致的市场考察,他将重庆的“烧鸡公”改成适合乌鲁木齐口味的“烧鸡公火锅”,开了新疆第一家“烧鸡公火锅店”。招牌一亮出来,生意就火了。火到什么程度?无论是晚上还是中午,店外都排满了等待就餐的客人,最多一次达到了90多位。  相似文献   

10.
<正>精绝口味征服考察者红火“小摊儿”成街角一景福建泉州的柳先生从2000年起一直做冰淇淋生意,前两年生意还不错,可这两年各地的冰淇淋品牌蜂拥上市,再加上各大雪糕厂家层出不穷的新品也让人们应接不暇,他的生意日趋惨淡,柳先生想到了转项,便开始留意各种项目信息,一段时间过后,柳先生看上了小本餐饮生意,民以食为天,到啥时候都是真  相似文献   

11.
西街的生意,大多是本着“生存”的原则做起来的。为了生存,早期的开拓者们来到西街,赤手空拳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直到有一天,那些有胆有识的人脱颖而出,成为西街的主人。然而在这样一条中西交汇的小街上,主与客的位置永远是相对的,那些把生意做强的人还需要另一个原则:“改变”。只有不断改变自己经营模式和经营思路的人,才有可能在西街上长期立稳脚跟。一位荷兰导游的点子改变了陆氏兄妹的生意前途西街上有一家“旅行者酒吧”,先后改过5次名字,换过6任老板:最初是湖南人欧文开办的“希尔顿饭店”;后来被转让给一个广东人,改名为“迷你毛…  相似文献   

12.
高淑英 《商界》2008,(4):53
当人情成为生产力,我们就需要用“理性”来平衡,什么时候“生意是关系”,又什么时候“生意归生意”呢?  相似文献   

13.
在商场上打拼的朋友常发出这样的感慨:“哎,现在各种生意都竞争激烈,要是有独门生意做就不愁不日进斗金了!”但时至今日,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想做独门生意“难于上青天”。不过,商家只要把力气专注地用在自己的行业,力争在这个领域出类拔萃,同样有钱可赚。在内陆一座城市,一位年轻人怀着满腔的创业激情,创办了一家广告公司。当他踌躇满志踏入这个行业时,却发现这座城市各广告公司间竞争之激烈,已远非“白热化”一词所能形容。有的公司倚仗创办时间长、固定客户多而大打低价牌;有的公司凭借雄厚的财力将市内户外黄金广告位买断;有的公司…  相似文献   

14.
朋友难当     
都说“商人重利轻别离”,仿佛只要能赚到钱,有生意做,他们就不会顾及感情似的。其实,恰恰由于这是一个逐利的行业,他们所面临的情感困扰才尤其多,才经常有“舍利”还是“舍义”的两难选择。下面两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一位与朋友共同创业,最终却水火难容;一位碍于亲戚的情面,事业发展受阻。他们在生意途中各自付出了不同的代价,得失之间,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俗语和古人造字寓意深刻。今揣浅陋试着说一说这“生意”经。 生意的“生”犹如一头牛在辛勤耕耘,包含着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来之不易等意蕴。生意这行当,因商品流通而存在,必具生机与活力。《左传·僖公二年》云:“农以殖之,工以成之,商以通之。”细细品味,可能暗示着人间三百六十行中,做生意这一行并非一件易事。 至于“意”,望字便可揣义。上面一个“立”字,明明白白地告诉生意人,必须站着恭迎顾客,而不能躺着、蹲着、坐  相似文献   

16.
商界万象     
《商界》2006,(4):73-73
一个“馒头”引发的财富;各大城市出现离婚公司;“宠物裁缝”生意红火;英一玩具公司借孕妇肚子打广告;“化石”图书现京城。  相似文献   

17.
<正> 每天坐35W车上下班,车站总有一个卖报纸的老汉。老汉穿着整洁,看上去精神矍烁,显然每天的生意都不错。 有一天下班时间较早,买了他一份杂志,顺便和他闲聊了起来。 “老师傅,生意不错吧!” “嗯,还可以,过得去吧!” “看您成天忙忙碌碌的,收成一定不错吧!” “呵呵,还不错吧!反正养老婆和供孩子读书基本没问题了!姑娘,别看我普普通通,我家女儿可是在南大读书哩!学费贵着哩!”  相似文献   

18.
<正>遭遇淡季冷静分析自去年5月,蒋建云开了“喜糖铺子”昆山加盟店后,她就没少淌眼泪。紧赶慢赶,开张日期还是错过了“五一”这个结婚高峰。小店一开张,就不得不面临三个多月的淡季。接连好几天没开张。稍微好一点时,一天能卖三四百份喜糖(5—8粒不等,包装成一份喜糖)。蒋建云顿时慌了。房租、工资、水电……各项开支每天就要400元,这生意还怎么做?!她想到了向总部求助。“我一天没开张了,怎么办啊?”、“我天天亏损,赔惨了!”、“一个多月了,怎么还没生意啊?”……她沉不住气,一天一个电话。那头的老总耐心地  相似文献   

19.
《电子商务》2009,(2):10-11
网盛生意宝(002095)年初对外宣布了“3G战略”:计划与移动通信运营商进行合作,推出一款新产品生意搜,帮助中小企业主用手机随时随地联系到生意对象。  相似文献   

20.
“兴隆家园建材城里有家小店挺有意思!人流不断。”偶尔从朋友处听来的一句话使笔者产生了兴趣。前不久,笔者来到位于北京市城东南的该建材城一探究竟。天很热,大多数商家才开始懒洋洋地打扫自己门面的卫生,这家名为“紫藤园”的店面却已经迎来第一笔生意了,店主老李正为顾客挑选装配古字画用的画框。论位置,“紫藤园”并不是整个二楼家具展厅里最好的;论店面,也不算大;更何况,夏天是家具建材的淡季,而且近两年竞争激烈,此种生意并不太景气。为什么“紫藤园”总是人进人出?———虽说未必卖得多火,但这人气也是十分难得了。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