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全面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和改革高地,是新时期赋予国家高新区的新使命新要求。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国家高新区发展模式,构建“一区引领、数核驱动、多园协同”的“一区数核多园”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国家高新区的园区圈层、创新圈层和区域圈层,探索新时代国家高新区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以国家高新区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2.
赵磊  李鹏 《科技和产业》2023,23(16):160-165
创新驱动县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所在。选取2016—2021年9个县域的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线性回归模型,测度了县域创新能力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分析了县域创新驱动力及各要素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县域科技创新显著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力受县域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规模影响。县域创新体系中R&D投入占据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企业引领和带动效能需进一步提升。在创新驱动大环境下,企业创新意识有了较大提高,创新效率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3.
程鹤 《辽宁经济》2023,(12):19-25
创新是驱动东北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基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视角,探究东北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和主要劣势,得到提升东北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不高;东北三省的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创新环境有待继续改善、创新产出水平不高、高质量发展水平偏低;研究与试验经费内部支出不足、科技成果应用转化能力较差、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较少是制约东北三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劣势。提出通过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资源保障能力,改善创新环境激发创新动力与活力,推进一体化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的创新驱动东北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两业”融合即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以“现代服务”强“先进制造”,实现“制造+服务”的优势叠加,形成“融合+创新”组合效应,是制造业企业拓展盈利空间、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围绕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建设,从“硬汉式”单一制造向“刚柔相济式”服务型制造转型,已成为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从全球范围看,企业制造板块与服务板块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欧美地区主要国家50%的制造企业实现了实物产品与无形服务的结合,世界500强制造企业的服务化率普遍达到70%。2019年,国家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宁波市积极跟进,先后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指出要把“两业”融合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和促进产业革新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5.
采用fsQCA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民族八省区的40个地级市为样本,探索新发展理念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联合效应对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复杂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新发展理念下的单个要素并不构成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二,存在三条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驱动路径,分别是“绿色开放型”路径、“弯道超车型”路径和“综合驱动型”路径,不同城市可通过不同驱动路径实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第三,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具有相互替代性,且创新发展和共享发展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研究结果,各民族地区应立足要素禀赋,发展比较优势,激发自我发展能力;应提升民族地区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应构建民族地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朴素式创新现已成为解决资源匮乏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对于创新政策和环保政策组合如何驱动企业朴素式创新尚未有定论。文章以中国31个省份为案例样本,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和必要条件分析(NCA)探究了创新政策和环保政策组合对朴素式创新的多重并发驱动机制。研究发现:单一的创新政策和环保政策均无法有效激励企业朴素式创新,需要政策组合联动匹配促进朴素式创新;产生高朴素式创新的政策组合路径包括两种,即人才与技术导向下环保执法驱动型、人才与投资导向下环保投入驱动型;产生非高朴素式创新的政策组合路径只有一种,且与导致高朴素式创新的路径存在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崔清泉  丁燕 《科技和产业》2022,22(7):239-246
从企业嵌入社会网络的视角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的影响机制,构建网络嵌入能力和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系统模型,并利用Vensim Ple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网络嵌入对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的作用机理遵循“网络嵌入能力-社会资源获取-社会责任驱动力-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的路径,且信任水平、网络密度和环境支持力度对企业的资源获取速度和社会责任收益均存在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创新网络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关于企业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已经成为热点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创新网络嵌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述,我们发现创新网络嵌入可以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中重点从理论层面以及网络嵌入的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析。此外,本文还探讨了绿色创新网络和数字化能力对创新网络嵌入和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认为未来应加强对绿色创新网络和数字化能力的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企业创新网络嵌入的管理和优化,以提高创新绩效。因此,我们建议企业在实践中注重创新网络嵌入的建设,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和绿色创新网络的应用,以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9.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面临着成本高企、运行效率亟待提升、发展空间不足三大现实挑战。数据要素是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大数据应用已有成功案例,但总体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数据的“关键要素”特性远未达到预期。目前仍然受制于权属不清、有效供给不足、有效需求偏弱、交易体系不健全、法规政策滞后等一系列瓶颈和痛点。激发数据要素的创新潜能,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解决数据确权难题、促进数据共享和市场流通,推动数据供给侧改革,培育数据驱动型企业,提升数据供给规模和质量,及时出台激励政策、积极培育市场需求,建立健全全国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  相似文献   

10.
以“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为代表的高成长创业企业的加速涌现是驱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优化城市营商环境促进高成长创业企业涌现是亟待解答的重要现实与理论问题。本文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别选取中国拥有“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的城市作为研究样本,探讨城市营商环境驱动高成长创业企业涌现的复杂因果机制。研究发现:(1)单个营商环境要素不构成高成长创业企业涌现的必要条件。(2)产生高独角兽企业数量的营商环境组态有5种,产生高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的组态有2种,其中市场—资源驱动型为通用路径。(3)导致非高独角兽企业数量和非高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的营商环境组态各有3种,其中市场—创新限制型为通用路径。研究将城市营商环境和高成长创业企业涌现联系起来,拓展了制度理论和创业领域的研究视角,揭示了驱动高成长创业企业涌现的多元营商环境路径,为不同城市和其他新兴经济体营造利于高成长创业企业涌现的营商环境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转型能够为企业提升创新水平同时节约成本费用,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的作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选取2013—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从理论与实证角度探讨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和灵敏度,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得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和降低成本费用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创新水平和成本节约发挥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服务开放影响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动态演变过程,并利用2004-2013年中国金融服务进出口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理论推演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金融服务开放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且金融服务引进来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作用略大于金融服务走出去所产生的作用;从不同贸易方式、不同衡量指标、不同企业所有制等方面对此进行检验均证实了金融服务开放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正向作用;影响机制检验和扩展分析显示,创新效应、金融服务"引进来"对"走出去"的推动、垂直专业化效应和本地吸收效应影响着金融开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文章的研究发现有助于为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开放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十四五"时期,中国要实现经济的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就依然要解决好工业的高质量发展问题。要做到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就仍需抓住企业变革这个产业系统的基础环节。政府的战略引导、金融支持和创新服务,这些发展中大国不可或缺的政策举措,终将要靠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实践构成创新的合力。理论研究与国际比较表明,现阶段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就是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还在于企业实行适合于自身技术和经营特点的融合式创新。观察与研究安川电机百年成长过程中4个转型时期的变革轨迹,就有可能使我们对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获得与以往不一样的认识,并且在寻找切合企业实际的融合式创新方式上获得鲜活的启示或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王艳格 《科技和产业》2023,23(24):105-113
以2012—2021年A股上市制造企业的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赋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及其作用机制。通过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三个维度均能显著促进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现金持有水平在数字金融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承担了部分中介作用;研发投入在数字金融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效应;数字金融对不同规模和不同产权性质的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该研究成果为推动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数字金融在企业中的助推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材料是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三大科创高地之一,是支撑浙江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着重打造的4个世界级先进产业群之一。依据浙江省建设全球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与要求,构建由新材料科创高地为基本支撑,以“政、产、学、研、用”多元创新主体协同,以“制度、技术、人才、市场、资本”多要素协同为基本动力的新材料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动力机制模型,并据此提出加强新材料产业集群顶层设计、支持新材料产业研发创新、完善新材料产业集群价值网络、健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的实现路径,为新形势下浙江新材料产业发展和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宋微  张舒逸  杨婧 《科技和产业》2021,21(2):115-118
新基建通过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有效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国家科技制造能力.大力推进新基建的实施对中国经济向高科技、高质量转型有着意义重大.从新基建的背景与概念入手,分析新基建对中国具有支撑经济数字化、高质量发展,促进供应链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拉动消费需求、优化供给侧结构的战略作用,以及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效应.最后提出促进新基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倩  栗华临 《科技和产业》2024,24(3):98-105
创新政策是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补贴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工具。以工信部公布的4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高阶梯队理论,探讨政府创新政策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创新补贴可以提高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绩效;当公司高管具有技术背景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可以获得更多创新补贴,进而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机制检验表明,创新补贴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提高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8.
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回顾国内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献,梳理了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内涵和学术界达成的一致见解,探讨了我国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当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讨论,最后对高质量发展文献研究进行了整体评述。  相似文献   

19.
黄洁  邓思杨 《科技和产业》2021,21(10):297-301
铝是世界上产量和用量仅次于钢铁的有色金属,应用范围广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国、铝消费国以及铝加工产品制造国.云南铝产业已形成从矿山采选到氧化铝、铝冶炼、铝加工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电解铝产能达到全国1/5;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应用科技情报分析方法,对云南省铝产业及科技创新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云南绿色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助力云南打造产业强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