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拥有广大的发展空间。中俄双方也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合作的方针政策。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的合作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更是为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条件。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地缘上相互毗邻,但经济合作情况一直不尽如人意。远东地区人口稀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对华合作采取防范心理以及中国东北地区民营企业缺乏积极性是中俄双边合作中的几大制约因素。近年来,两国政府在区域开发、跨境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了新的举措,这可能会给东北与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中国境外农业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在我国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进一步推动农业"走出去"以及俄罗斯增强其农产品自给能力的背景下,该地区农业开发具有良好的前景。我国东北地区是最重要的农业种植区,农业种植人力充足、农机设备先进、种植经验成熟。本文阐述俄罗斯远东地区及滨海边疆区农业发展情况,分析中国东北地区对俄农业情况及黑龙江对俄农业投资情况,表述我国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开展农业合作的潜力和领域,提出开展对俄农业合作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俄罗斯远东地区正在成为东北亚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国务院批复了《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2012-2020年)》,体现了国家加快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面向东北亚区域深化合作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决策的重大部署。面对新形势,黑龙江省应该把对俄农业合作摆上重要位置,要建立多层次合作机制、形成体系,开发市场、建立信息网络,建立东北国际物流大通道,建立建全中俄农业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形成规模化,联合体实现旅游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远东地区很早就与亚太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却始终未能深度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原因很多,如资金和劳动力不足,经济结构单一,过度依赖能源等原料出口,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品等。尽管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增长还存在着现实的障碍,但是俄罗斯政府的远东开发战略和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充分表明其未来在亚太经济中所占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一条件下,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在能源等资源领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自贸区与经济特区的综合开发、土地与人力资源合作等方面都面临着良好的合作机遇。  相似文献   

6.
后危机时代辽宁省与俄罗斯地区合作的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建交以来,双方在政治、经贸和社会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俄罗斯远东地区同中国东北地区的经贸合作方兴未艾,俄罗斯不断表达与中国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合作开发的意愿。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中俄双边贸易额有所下降,但两国经贸合作健康发展的基本趋势并未改变。特别是在2009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批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之后,两国毗邻地区合作成为中俄互利合作的新增长点,为辽宁省与俄罗斯的合作提供了很多机遇。一后危机时代中俄地区合作的新动向始于2008年9月的全球金融海啸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全球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东北亚区域地理中心,是"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一带一路"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与韩国"新北方政策"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中国东北地区与韩国发展战略对接与合作的重要力量。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东北地区与韩国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经贸和投资合作,强化金融和货币领域合作。在此基础上,东北地区与韩国还将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构建智能物流体系,加强金融合作,为中韩发展战略对接与合作创造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能源安全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通过对外能源合作,谋求自身安全已成为当前各石油进口国的一大趋势。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相邻,并且与中国在资源、能源、劳动力和资金合作等方面存在着优势互补,因此深入探讨中俄双边能源合作前景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能源安全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通过对外能源合作,谋求自身安全已成为当前各石油进口国的一大趋势。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相邻,并且与中国在资源、能源、劳动力和资金合作等方面存在着优势互补,因此深入探讨中俄双边能源合作前景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地理位置毗邻、地缘作用相似、发展需求迫切,两地区之间加深海洋领域合作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是,地缘环境复杂、竞争对手多元、出海港口缺乏以及北极航线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两地海洋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可以通过夯实自身发展基础、构建伙伴关系、创新合作形式、建立合作规划、坚持绿色合作以及推动构建海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等举措推进海洋领域的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11.
同俄罗斯特别是同其远东地区发展经济合作,是吉林省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两国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把双方毗邻地区合作上升到国家层面,为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难得机遇。贯彻落实好《规划纲要》,势必对推动吉林省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District of Tumenjiang, or Tumen river areais described by Japanese Takeo Touma as strategic center of "Japan Sea Rim Economic Zone" for five economic regions (Japan the Far East region of Russia, North and South Korea, and the North- east region of China). As the typical example of international regional cooperation, the idea of Tumenjiang area devel- opment has lasted for nearly 20 years with the fluctuation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相似文献   

13.
东北三省曾经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该地区严重依赖能源,能源供求矛盾日渐突出。毗邻的俄罗斯是能源生产、出口大国,开展对俄能源合作有利于东北三省缓解能源储量危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速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东北三省应抓住机遇,充分了解俄罗斯能源政策,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加快开展对俄能源合作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推进中俄农业合作生产基地建设,要加快建设高水平的中俄农业合作生产基地;积极推进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的建设;拓展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农产品合作生产基地的建设;制定并完善中俄农业经济合作的投资保障措施。发展中俄相邻地区农产品贸易与物流,应完善农产品贸易信息平台和贸易政策;积极开展农产品在俄罗斯的质量认证和获取市场准入;围绕俄罗斯远东市场规划建立国际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伞"型模式为中国东北振兴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之间的互动合作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而新模式的实行离不开中俄双方共同的努力。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建设,无论从近期的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还是从远期的进一步加速生产要素聚集,实现东北亚区域内的互动合作,都为中方构建新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全球能源消费结构正向更加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天然气在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下,中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快速提高,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面临挑战。与此同时,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加强,两国天然气合作机制逐步完善,天然气合作快速走向务实。但中俄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存在着制约两国天然气合作的因素,也存在合作层次有待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的问题。因此,中俄要加快天然气合作步伐,解决国内存在的制约因素,构建两国合作利益共同体。可以采取提升天然气合作层次,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对策来突破当前合作障碍,以此不断提升天然气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的推进,中俄两国在加强交通运输、口岸建设和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为双方农产品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总体来看,受双方对农产品贸易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互联互通水平不高、民间对中俄农产品贸易缺乏共识等因素影响,中俄农产品贸易仍然存在贸易规模偏小影响力低、贸易类别和产品相对集中、贸易壁垒比较突出、缺乏农业全产业链深度合作等问题。应采取以政府和民间双方互信推进农业合作、以国际农业产业园深化全产业合作、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借力"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措施,推动中俄农产品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俄罗斯经历了乌克兰危机、西方经济制裁、国际油价下跌等外部因素的冲击,经济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的俄罗斯政治经济战略势必波及中俄经贸合作,进而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本文从贸易合作和对外直接投资合作方面,基于计量模型剖析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中俄经贸合作的影响过程及关联因素。研究表明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危机提升了中国在俄贸易伙伴国中的地位,促使俄与中国产能合作的意愿强烈,直接投资和产能合作逐渐成为推动中俄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的强劲动力;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危机对中俄罗贸易有显著负向影响,中俄政治关系对贸易合作有显著正向影响。这是提高中国对俄罗斯投资、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在俄罗斯进口比重的机遇期,亦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机遇期。经济强势崛起的俄罗斯和经济体系全面崩溃的俄罗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均有重要影响,在与其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过程中,中国恰到好处地拿捏平衡其中的大国利益边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以能源合作为突破口 构建中俄“伞”型区域合作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中俄区域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伞"型区域合作新模式应运而生。构建"伞"型模式应以合作上互补、具有良好基础、具有地缘优势并获得双方政府大力支持的能源领域作为突破口。虽然中俄两国能源战略上存在差异,俄罗斯部分人士对中俄能源合作心存疑虑,俄罗斯对外能源政策多变等因素对双方能源合作形成了制约。但可以通过"贷款换石油"、组建能源合资企业、为技术转移提供载体,加强天然气领域合作,加强政府协调、参与建立东北亚能源合作机制来形成地方能源产业集群,为"伞"型模式提供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中俄区域合作"伞"型模式的框架和具体内容都是紧紧围绕着中俄两国的优势提出的。与以往的区域合作模式不同,"伞"型模式强调技术贸易的重要作用;关注以中俄双方的互补优势为基础而创造出的新优势,着力打造中俄互利共赢的新局面。从边境贸易的视角,在传统贸易理论、新地理经济学、后发优势理论方面对"伞"型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伞"型模式可行性的现实条件进行了研究,指出"伞"型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边境贸易发展的瓶颈问题;中俄货物贸易是发展"伞"型模式的基础;技术贸易能从更高的层面发展"伞"型模式;服务贸易能促进"伞"型模式更好地发挥作用。积极的政策环境是"伞"型模式顺利实施的保障;而获得共同的经济利益则是推动"伞"型模式顺利实施的微观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