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李玲  李娟文 《经济地理》2005,25(5):740-744
旅游中心地作为区域旅游的旅游目的地、客源供给地、旅游集散地和旅游服务中心,对区域旅游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旅游中心地的空间结构,分析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的优化对策,是推动区域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介绍了旅游中心地的概念和界定方法,分析了湖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的现状和系统构建途径及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用机场可达性与服务范围测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累积耗费距离最短路径算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计算了1991年和2012年中国民用航空机场的可达性及服务范围,评价了2012年各机场的服务能力和可达性溢出,并提出了未来机场的规划布局建议。结果表明:中国民用航空机场的平均可达时间由1991年的184.76min缩短到2012年的127.09min,全国地级行政区的机场平均可达时间则由88.66min缩短为54.44min;地级城市存在较高的机场可达性溢出。20年间,机场平均服务面积由10.44万km2减小到5.25万km2。机场空间布局为经济服务的倾向比较明显,2012年机场有效服务区总面积390.92万km2,覆盖了全国40%的国土面积、89.2%的人口与93.8%的经济总量。  相似文献   

3.
应用空间聚类、引力模型改进公式等空间分析方法,从宏观上对长春市城市广场空间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可达性。结果表明:1在数量上,长春市城市广场数量多,分布"北多南少、西密东疏";2在规模上,广场等级呈金字塔型,大型广场分布不均;3在类型上,长春市城市广场以交通广场居多,休闲型广场空间呈现"一核多点"式布局;4在可达性方面,城市中心地区广场可达性较高,城区西北、东北及西南部可达性值较低,中心居民享受广场服务的水平远大于城市周边居民。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树立底线思维、集约高效开发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旅游空间结构作为旅游专项规划的重要成果之一,呈现出重概念、轻落位,重发展、轻管控的特征,在空间用途管制、资源约束利用等诸多方面都难以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文章以普洱市为例,提出“底线确定—本底分析—结构识别”的旅游空间结构识别路径,结合“三区三线”成果,完成旅游“底线—约束性”评价;结合旅游开发潜力及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完成旅游“本底—适宜性”评价;再通过判断矩阵综合划定普洱市旅游主体功能区。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心力指标、GIS空间分析法及定性分析法,实现旅游空间节点确定、旅游发展轴线组织及旅游功能区划分;最后,构建普洱市“三核、八心、六轴、四片区”的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一套旅游空间结构识别的集成技术方法,为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旅游空间结构规划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中华  刘继斌 《经济地理》2008,28(1):163-166
分析了影响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旅游资源及其空间组织、旅游城镇及其载体功能、旅游通道及其线路支撑;构建了"五地、两带、四轴"旅游空间结构,其中,"五地"指长(春)吉(林)城市人文旅游地系统、长白山旅游地系统、通(化)白(山)人文与森林生态旅游地系统、延边民俗文化与边境旅游地系统、西部草原湿地旅游地系统五个旅游地系统,"两带"指哈大旅游发展带、东部旅游发展带两条旅游经济发展带,"四轴"指长通轴、长长轴、长白轴、长延轴四条旅游发展轴;提出做大做强长春—吉林旅游区、全力塑造长白山旅游品牌、加快旅游城镇培育、建立快捷的旅游交通通道体系促进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旅游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布局的合理等,从微观的角度,以山东省沿海地区日照市为例,从旅游资源、旅游交通线路、旅游客源市场这几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分析日照市旅游空间结构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今后日照市旅游业的空间布局与发展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国内外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作简要回顾的基础上,着眼于宏观和中等空间尺度,从代表性旅游资源、旅游网络、旅游发展轴、旅游中心地体系等方面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空间结构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有进一步优化的必要;同时提出四个方面的优化思路,包括:培育类型多样的旅游发展轴线、构建八大特色旅游文化板块、加快边缘区域的旅游发展、促进区域旅游流空间流动的相对均衡等.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从旅游目的地角度出发,把山东省旅游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山东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现状,运用地理集中程度指数分析、空间结构分析等方法,从空间角度的方向上分析山东省旅游流的特征及竞争态势,并对山东省旅游规划、规模、等级及客源地交通运输业的布局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旅游目的地角度出发,把山东省旅游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山东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现状,运用地理集中程度指数分析、空间结构分析等方法,从空间角度的方向上分析山东省旅游流的特征及竞争态势,并对山东省旅游规划、规模、等级及客源地交通运输业的布局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旅游可达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18年底长三角区域共有世界遗产7项,分布于18个市内。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可达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做了重新界定,并定量计算了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城市的交通可达性、社会经济可达性、心理可达性,研究了旅游可达性和旅游业发展业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各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差异很大,区内交通可达性最好的是南京,区外交通可达性最好的是徐州,最差的都是宿迁。社会经济可达性最好的是杭州,最差的是淮北。心理可达性最好的是南京,最差的是宿州。旅游业发展业绩与区内交通时间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是很强,与区外交通时间呈负相关但是不显著,与社会经济可达性、心理可达性都呈正相关并且相关性非常强。  相似文献   

12.
战略风险顾名思义是企业战略与风险的结合,与一般影响企业的风险相比,战略风险往往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和业绩。战略风险是伴随企业战略的始终和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对影响企业战略制定、实施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剐,并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系统地对企业的战略风险进行测度,实现了对抽象问题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与竞争的系统研究,是一项探索性工作,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区域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与竞争,沿时空两轴,存在纵向与横向的耦合关系;并认为陕西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现处于点轴扩展模式向网络化过渡阶段,各区域旅游景区间处于竞合阶段的竞争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区域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以县域尺度为视角构建济南都市圈交通可达性测度指数和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以济南都市圈34个县市为例,构建11种交通可达性和经济发展水平组合类型,得出以下结论:①济南都市圈交通可达性区域差异较大,以低可达性和较高可达性为主,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小,以低经济发展水平和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为主;②34个县市的交通经济组合类型分为11类,以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型为主;③低可达性低经济发展水平类型县市数量最多,主要分布在德州、聊城、滨州等地市.研究济南都市圈县域尺度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及其空间格局能够为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京津冀城市网络集中性及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城市间“时间距离”缩短,引起城市区位和城市关系网络发生变化.研究将GIS网络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结合起来,利用O-D矩阵和引力场模型,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在公路、铁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4种不同交通模式下,可达性的差异性及都市圈城市经济相互作用的外向和内向集中程度等.结果发现:①交通可达性对都市圈内层极化作用高于外层作用,交通按照公路→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顺序大大提高城市间可达性.②交通可达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提高城市经济辐射能力和城市间联系度,另一方面拉大城市间差异程度,且北京、天津以辐射功能为主,其它城市以集聚为主.③可达性在1h以内,城市对外影响力较明显,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廊坊(0.25h),在1h以上,城市经济影响力变化较弱,在2h以上影响渐渐消失.④公路、铁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4种交通模式中,天津交通区位优越于北京,但在可达性和经济影响力综合作用下,北京外向集中程度(Out Degree)地位明显优越于天津,而内向集中程度(In Degree)天津高于北京.⑤可达性拓展了都市圈内层的空间范围,并引起空间结构由“多中心”结构向连续的“带状”结构演变.  相似文献   

17.
冰雪旅游资源是黑龙江省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其空间结构直接决定了区域旅游活动的开展状况,影响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基于GIS技术,利用最近邻点指数NNI、紧密度指数、平均径路长等定量分析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模式以及空间交通网络结构的连接性和通达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基本均匀,区域形态能为旅游活动的组织提供必要的基础,但还需完善。旅游交通的连接性和通达性都达到中等偏上水平,能够为目前的冰雪旅游提供交通基础,但是还没有达到最佳,需要完善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18.
杭州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韬  李凯 《经济研究导刊》2011,(26):88-89,93
经济市场化的必然选择。因此,针对杭州都市圈的旅游空间结构特点展开研究,提出优化模型及杭州都市圈区域旅游的优化措施,对于更好地促进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提升旅游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海西经济区2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网络,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量2006、2009、2012和2015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与旅游经济联系量,分析了海西经济区旅游经济空间结构演进特征。研究发现:(1)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逐渐密切,各市的旅游经济联系量整体上呈现递增的趋势;(2)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在发展中不断成熟,旅游经济联系一体化进程加速;(3)区域内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网络中心性存在差异。整体而言,海西经济区内福建省各城市的网络中心性相对较强,而广东省各城市的网络中心性相对较弱。研究认为,海西经济区内各城市旅游合作空间应布局为:西北生态与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东北滨海与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南部"海丝"与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和西南生态和红色旅游产业集群,且认为需发展壮大各城市旅游业、加强海西城市间旅游业互动、完善和提升旅游合作机制、加大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力度。  相似文献   

20.
张洪  夏明 《经济地理》2011,31(12):2116-2121
基于旅游空间结构相关理论,利用统计年鉴及社会统计公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与引力模型,对安徽省17个地市旅游中心度经济测定,并对其旅游经济联系度与旅游经济联系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合肥、黄山为安徽旅游核心城市,安徽旅游存在“双核”联动发展模式且旅游发展“南强北弱”态势明显;受地理、交通等因素影响,城市旅游中心性与旅游经济联系量不存在必然联系,安徽存在四大旅游经济圈:大合肥旅游经济圈、皖江城市旅游经济带、皖南国际旅游经济圈、大皖北旅游经济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