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据商务部2005年7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自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以来,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仅2004年一年,中国共遭受68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3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据世贸组织统计,截至2004年,成员方反倾销立案中涉及中国产品的调查占总数的1/7左右,中国成为自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以来连续9年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主要的贸易大国,中国已成为世界各国反倾销的主要目标和最大的受害国。出口企业频频遭受反倾销投诉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外贸出口规模和外贸企业形象。文章在分析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上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回暖,我国对外贸易进入扩张期,中国毫无疑问将承受更多的贸易摩擦,成为全球贸易争端的最大受害国。据世贸组织统计,自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以来,成员方反倾销立案中涉及中国产品的调查占总数的1/7左右。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准则逐渐走向国际趋同。  相似文献   

4.
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已成为受全球反倾销伤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有关方面统计,从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到2001年底,世界各国发起的反倾销投诉共有1800起,其中针对我国出口商品的达250起,占总数的13.88%,排在第一位,而且我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世界头号反倾销目标国.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反倾销是世贸组织允许成员方用以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抵制进口不正当竞争的主要行政手段之一。反倾销措施具有形式合法、较易实施、能够有效地排斥外国产品的进口并且不易招致报复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反倾销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部门的利益。但是,目前在国际贸易中也存在着一些国家和地区滥用反倾销措施,搞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由于我国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出口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是最多的国家。从1979年6月欧共体对我国糖精钠和1980年美国对我国薄荷醇投诉反倾销以来,截至2001年3月底,已有2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422起,涉及到化工、轻防、土畜、机电、医保等4000多种产品,累计涉案金额超过1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一、印度对华反倾销现状及特点分析 (一)反倾销数量不断增加 自1992年印度对华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以来,对华的反倾销案什数越米越多,超过欧美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反倾销国家.根据wT0公布的的最新资料,从199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印度针对外国进口产品共发起了564起反倾销调查,而其中最大的对象国正是中国,高达117起,占印度反倾销立案总数的20.74%及中国遭遇反倾销总数(674起)的17.36%,为中国遭遇反倾销立案总数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自1979年欧洲共同体对中国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起,以中国为目标的应急性贸易保护措施快速增长,其中反倾销措施比保障措施等其他贸易救济手段更为盛行。20世纪80年代,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终裁措施平均每年6.3起。到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增到每年30.3起。世贸组织(WTO)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WTO于1995年成立以来,中国连续11年登上反倾销名单榜首。2005年中国总计遭遇40次额外反倾销,居WTO各成员之最。而跨国公司的反倾销策略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入世第一年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的强度有所减弱 中国是遭遇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自1979年8月欧共体对中国出口的糖精及盐类进行反倾销调查以来,截至2002年底,已有33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共计557起,其中反倾销511起,涉及中国产品的保障措施46起,涉及4000多种产品,影响出口贸易高达160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家》2003,(4):50-51
入世第一年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的强度有所减弱中国是遭遇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自1979年8月欧共体对中国出13的糖精及盐类进行反倾销调查以来,截至2002年底,已有33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13产品发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共计557起.其中反倾销511起,涉及中国产品的保障措施46起,涉及4000多种产品.影响出13贸易高达16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17个成员针对2002年下半年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可疑反倾销行为展开的149项调查,其中中国大陆的出口贸易共受到27项调查,是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那么,什么是反倾销呢?所谓反倾销是指一国反倾销调查机关实施与执行反倾销法规的行为与过程,是国际上通行的进口国政府对进口倾销产品,依法进行调查并征收反倾销税的一种法律制度,是从根本上消除价格歧视,维护公平竞争和正常贸易秩序,是保护国内产业的有效措施.那么,中国为何遭到如此强烈的反倾销呢?中国企业又应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中国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其中美国一直是对华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之一。本文旨在通过介绍美国反倾销诉讼程序,提出我国企业在应诉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报告称,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从去年1月5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金属丝网托盘征收最高达289%的反倾销关税开始,到2010年12月24日巴西对中国产不锈钢烹饪器皿和无缝碳钢管进行反倾销调查,总共有14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启动了41起反倾销调查.其中,印度一国就发起11起.  相似文献   

13.
唐凌 《企业活力》2006,(4):32-33
<正>自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出口产品的第一起反倾销,到2004年年底, 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数量已达691起。涉及五金、化工、轻工、纺织、土畜产、机械电子、家电等4000多种商品,涉案金额100多亿美元。这些案中裁定倾销成立的占 60%以上,其立案数、裁定率均居世界各国之首。从1979年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平均每年国外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案件23.2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2002年-2004年,平均每年 52.7起,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按照目前主流的国际贸易理论,倾销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会对进口国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反倾销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滥用反倾销,即以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近年来,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屡遭反倾销投诉,据相关统计,当前世界每7起倾销案就有1起是针对中国的。从2004年1月到12月3日哈萨克斯坦对我国的活性干酵母的反倾销,我国已经公告的反倾销案件就有50起。加入世贸组织4年后的今天,中国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岁末,美国商务部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木制卧室家具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一旦这项申诉成立,中国企业受到的损失可能超过10亿美元.来自商务部的消息说,此案是中国遭遇的最大一起反倾销案.在此之前,中国商品受到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倾销指控达400余起,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给中国造成的损失累计已达百亿美元之巨.  相似文献   

16.
蔡玲 《经济界》2003,(6):63-65
一、中国成为反倾销重灾区 自1979年原欧共体对中国出口糖精发起首例反倾销调查以来,国外对华反倾销指控达460多起,涉及的商品达4,000多种,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或地区33个。直接影响出口金额约160亿美元。1996年至今,中国已连续7年成为世界反倾销头号目标国。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运用反倾销来限制中国产品的输入,而其中印度是最突出的一个.目前,印度对华反倾销立案数是继欧盟(119起)、美国(114起)之后位居世界第三位的国家,也是对华立案数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自1994年印度对中国出口产品启动第一起反倾销调查以来,截止2006年7月31日,印度对中国反倾销立案数为98起,总计涉案金额7.6亿美元.据统计,在印度对中国发起的98起反倾销案件中,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有70起(正在实施反倾销措施的53起),正在调查的10起.  相似文献   

18.
中国逐渐成为世界首要的反倾销目标国家,对我国企业的生存越来越不利。面对这种现状,企业应积极面对。文中从积极应诉、创新出口策略、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应对反倾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院根据WTO 数据统计,印度是对中国商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随着印度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数量不断攀升,作为其中重要反倾销程序的日落复审调查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印度市场的发展.文章通过使用最新数据资料,总结了印度对华反倾销日落复审案件的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中国企业应对印度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倾销是指进口国依法对对本国产业造成损害的倾销行为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以抵消损害后果的法律行为。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后,反倾销已成为一些国家实施歧视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主要的贸易大国,已成为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