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柴鑫慧 《云南金融》2012,(8X):122-124
本文主要运用前景理论,以北京市商业健康保险现状调查结果作为数据基础,将北京市商业健康保险的调查结果中,不同性别的投保者在同等投保状态下的健康风险态度转化为,其面对损失时对损失事件的期望价值进行的测算,将健康风险态度数据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性别差异造成的商业健康保险的购买者的健康风险态度的差异,以及其所显示出的规律性结果,从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健康保险市场长期呈现高家庭保障需求与低市场投保率失衡发展的特点。本文基于逆向选择和正向选择理论,选取代表个体健康风险与风险态度的变量,利用2018与2020年CFPS数据,通过Logit模型以及Bi-probit等计量方法,对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健康风险越高越可能购买商业健康保险;风险偏好程度越高,购买健康保险的可能性越低,且拥有商业健康保险的群体多为高收入、高学历人群。面板数据回归结果表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同时存在逆向选择与正向选择,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证实了风险偏好程度差异对健康风险与参保间负向关系的干扰,说明正向选择的存在会缓解逆向选择效应。因此,要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信息监测体系建设,增强民众保险意识,加强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制度衔接,厘清基本医保与商业健康保险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3.
肇始于心理学领域的风险感知研究逐渐在经济学领域帮助人们窥探决策黑箱的运作机理。恐惧因子和位置因子作为风险感知的两个维度,决定了人们对风险的感知水平。通过风险感知的维度、情绪对风险感知的影响以及风险感知对风险决策影响的文献梳理后,构建了巨灾冲击后风险感知影响保险需求的路径。在期望效用理论下通过构建效用最大化模型验证了收入财富等变量影响保险需求,当个体的风险感知发生变化将会导致保险需求的变化,即风险感知水平上升将导致对某一风险的主观概率提升,进而引起了最优保险需求的增加。在非期望效用理论框架下,通过前景理论同样证明了当个体受到强烈的情绪和感知冲击后,主观概率的增加将导致保险需求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陈华  利圣临  杜霞 《保险研究》2023,(9):95-110
基本养老保险为老年人口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能够有效缓解家庭养老压力,释放家庭预防性储蓄,并调整家庭资产配置结构,提高家庭资产配置效率,有必要从基本养老保险参与角度研究家庭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和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本文利用2013、2015、2017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研究城乡养老保险参与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降低了家庭配置金融性风险资产的可能性,提高了家庭配置金融性无风险资产的可能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与对城镇居民、收入较低、养老经济压力较大或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决策具有更大的影响。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通过提高居民的风险厌恶程度调整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结构。因此,应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发展,发挥养老保险的经济效应,多渠道促进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缓解居民家庭养老压力,并着力提升居民金融认知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本文探讨不同层面的风险感知对家庭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感知水平的提高显著增加家庭商业健康保险新增参与可能性及新增参与程度;风险态度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呈现异质性,对家人住院的风险感知,风险厌恶的正向调节作用显著,但对于主观程度更强的户主自评健康变化的风险感知,这种调节作用不显著.因此,普及健康风险感知教育,有助于激发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6.
7.
使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讨风险态度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风险态度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有重要影响,并且风险偏好对其创业行为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个体所处区域、教育背景与外出务工收入的异质性分析显示,在西部地区,风险态度促进了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风险态度对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返乡农民工创业有正向影响;此外,风险态度推动了对外出务工收入较高的返乡农民工创业,而对收入较低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则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政府应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金融政策支持,降低融资门槛,优化创业环境和建立完善的创业风险培训体系,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作为微观层面消费者资产配置的方式之一,保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利用CFPS中的相关数据,运用Probit及Tobit模型分析了风险态度对消费者参与保险市场的行为及参与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风险态度正向影响着商业保险的参与,即越是风险偏好的个体,越容易购买商业保险。  相似文献   

9.
金融知识是消费者负责任金融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区分主观金融知识和客观金融知识,从微观视角分析了金融知识通过风险态度改变借贷行为的作用机制,基于CHFS抽样数据的结果表明,客观金融知识和主观金融知识对金融行为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而且通过风险态度与之间接的影响关系也显著成立。这些发现揭示了金融知识以及心理特征如风险态度在解释金融行为差异方面的重要性,为消费者金融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洪连埔 《税务研究》2017,(1):99-103
行为经济理论认为,人的风险偏好会影响其行为选择。纳税人的遵从行为也可能受其风险偏好的影响。前景理论为纳税人风险偏好与遵从决策的关系提供一种更有说服力的解释。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设计"纳税情况选择",运用Ordered-Logistic与Ordered-Probit回归模型,模拟纳税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遵从决策。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持"纳税是企业或个人的一种损失"观点者与持"逃税是企业或个人的一种收益"观点者相比,前者更倾向于风险爱好,更具有偷逃税行为选择。本文建议,应重新审视税收本质理论,注重税收激励的作用,通过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在管理中更多应用预缴制度等方式来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