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贫困是困扰政府和城市居民的一大难题。着重阐述了以下问题:我国城市贫困的概况,为什么要反城市贫困,如何通过失业保险有效解决城市贫困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贫困人群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村扶贫工作取得进展的背景下,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凸现。本就我国当前城镇贫困的现状及特殊性等作一分析,提出失业是产生城市贫困人群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的城市新贫困问题处于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和转型期的特定阶段,表现出新的特征。研究了我国城市新贫困的特征、造成的社会危害,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侯明佳 《商》2012,(12):163-16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国家经济、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社会都在关注如何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离贫苦的时候,城市贫困现象日趋严重。城市贫困问题给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城市贫困的原因极其复杂,并带有我国特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因此在治理城市贫困问题时,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通盘考虑。本文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城市贫困的途径,并以解决能力贫困及权利贫困为重点解决对象。  相似文献   

5.
买洪涛 《商业时代》2012,(22):19-20
近年来,随着农村的反贫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城市贫困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城市贫困问题的有效治理已迫在眉睫。对此,必须对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和反贫困工作进行重新认识和思考。文章指出,应以社会统筹的新视角,创新城市反贫困思路,制定社会化反贫困战略,实施社会反贫困政策,推进城市反贫困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贫困问题是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日渐突出的问题,并已成为影响西部城市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党和政府对此十分关心,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城市贫困问题近年来有发展的趋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必将影响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商》2015,(25)
城镇化(城市化)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发展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如今,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也是各种城市病的高发阶段。本文试图从宏观层面说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贫困问题,并结合国外城市化进程中缓解贫民窟问题的相关启示以及我国的特殊国情对我国城市贫困问题进行说明,主要包括:城市贫困的表现形式、探究直接或间接造成各种城市病进而导致城市贫困的原因及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郑德全  薛丰 《中国市场》2008,(9):122-123
城市贫困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产物,是各国政府共同面对的问题,探讨城市贫困产生的原因和治理途径,认真汲取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治理贫困的经验与教训,对治理我国的城市贫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云龙 《商》2014,(49):257-257
近几年,中国的城市家庭之间贫富差距日益家的,贫困家庭的贫困问题也随之严重,中国城市出现了低保群体。研究解决低保贫困家庭问题已然成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教育是帮助低保家庭脱离贫困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低保家庭子女的教育状况不甚理想,城市低保家庭子女需要教育的救助。因此,研究和解决城市低保家庭子女教育救助问题,理应成为中国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教育学与教育经济学为理论根据,以城市低保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问题为研究的对象,阐述了城市低保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现状,并分析了城市低保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面临的困境,最后探讨了解决城市低保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困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城镇居民贫困现象已逐渐演化为一个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严峻问题。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城市反贫困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应以完善地方政府扶贫手段、加大推进社会发展力度和增强贫困群体自负意识等途径,使城市贫困群体尽早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11.
以城市中贫困弱势群体为研究对象,依据社会排斥理论将我国城市中贫困弱势群体面临的社会排斥划分为三个向度,即经济、政府和社会关系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市场经济排斥、社会保障排斥及社会地位排斥。进而提出了反城市贫困问题的路径,以弱化城市贫困人群遭遇的社会排斥程度,为加强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及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麻省理工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承智(George J. Gilboy)在《21世纪商业评论》1月号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艰难努力》一文。文章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农村的危机是否正在向城市转移——随着大量失去土地或收入过低的农民涌入城市,是否意味着原来在小块土地上劳作的贫困农民开始变成在城市中从事危险的工作的贫困移民?  相似文献   

13.
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后,深度贫困地区和农村特殊贫困群体依然存在,贫困县摘帽后对促进发展政策扶持的需求仍然强烈;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相对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包括进城农村劳动力在内的城市低收入者、困难残疾人、失能或半失能的孤寡老人成为城市相对贫困群体,城市减贫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贫困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城市贫困的概念及特征 关于什么是城市贫困,如何在调查统计中确定合理的范围,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原因在于人们对城市人口和贫困问题有不同的见解。 城市人口是城市贫困的主体。对其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遵从户籍原则,认为城市人口是指具有当地城镇户口的人,而不管其是否在当地工作或生活。在我国的长期统计实践中,也是如此划分。二是遵从住地原则,指城市居民,与户籍无关。按照联合国的规定,城市贫困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在此情况下,中国城市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缓解,而随着收入不平等的恶化,相对贫困问题日益凸显.本文结合贫困研究的相关理论,采用CGSS的微观调查数据,借助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着重从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城市相对贫困发生机制.研究表明:(1)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不会自动产生;(2)不同纬度的人力资本均能有效地缓解中国城市的相对贫困问题;(3)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网络性资源,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由此,我们提出中国未来的城市反贫困政策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商》2016,(8)
随着全球经济重构和社会变迁,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贫困问题特别是城市贫困人口在特定空间聚居并形成贫困窟是一个长期困扰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要题。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社会劣势群体的空间集中,有可能产生更为严重的社会隔离和阶层对立,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以"下岗失业"和"农民工"问题为主的新城市贫困似乎成为中国经济制市场化转轨和社会结构工业化转型过程中特有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扶贫工作取得进展的背景下,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凸现.本文就我国当前城镇贫困的现状及特殊性等作一分析,提出失业是产生城市贫困人群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目前我国城市贫困状况的判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从整体上讲,我国城市贫困主要不是绝对贫困,而是具有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的双重性。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利用17000户城市居民收支调查资料,估算目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在1000万-1500万。经济增长是摆脱贫困的前提,发展经济同时保持公平合理分配原则是消除城市贫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三、江西城市贫困的比较(一)江西城市省内贫困比较1.城市贫困区域分布比较我们根据江西城市地理位置把12个城市划分为赣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1997年赣南地区。赣北地区城市户贫困率、人口贫困率、城市非农业贫困人口占城市非农业人口的比重均低于江西城市平均水平,赣南分别为6.0%、6.8%、2.1%,赣北分别为5.8%、6.5%、1.5%,赣东地区、赣中地区上述比重均在10%以上。从五个区域城市贫困变动情况看,赣西地区城市贫困情况好转,1997年均比1996年下降和减少。赣南、赣北、赣西在江西五…  相似文献   

20.
表象和实际常常都被认为是事实,但是有时候表象与实际相去甚远。两年前我35岁,看上去却跟53似的,至今没有改变。个人的事情被误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群体性的问题估计不足。其中,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城里人的日子比农村好过,因此除了少数孤寡鳏独、优抚对象以外,城市里根本不存在贫困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下岗职工问题日渐突出,中国政府经过10年的探索,推出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似乎只是一条装饰线,并没有真正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