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普惠金融实质上更多表现为农村普惠金融,这决定了农村金融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推动农村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按照商业化可持续发展原则,激励金融机构创新符 合弱势群体金融需求、成本适度的金融产品。普惠金融和扶贫金融的服务对象虽然都是弱势群 体,但扶贫金融更加关注较为贫困的弱势群体,决定了前者具有商业性金融属性,后者具有政 策性金融属性。但鉴于普惠金融和扶贫金融的金融属性,不能寄望于通过发挥两者作用推动所 有弱势群体尤其是极度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和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
普惠金融发展的目标是消解金融排斥,向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通过回顾分析普惠金融的发展实践,我们认识到发展普惠金融应坚持商业化可持续发展原则,激励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符合弱势群体金融需求、成本适度的金融产品,以营造普惠金融发展的持续动力,实现互利共赢,才能推动普惠金融大发展。普惠金融不是无条件向所有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而是有服务边界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实质上是发展支持弱势群体的金融。农村牧区相比城市处于弱势,农牧业相比工业处于弱势,农牧民相比城市居民处于弱势。因此,农村牧区是普惠金融工作的重点所在,农牧业是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产业,农牧民是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群体,对"三农三牧"的金融服务是普惠金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为落实中央提出的发展“普惠金融”的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改善农村牧区支付服务环境的要求,中国银联内蒙古分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银联”)推出组合服务方式,将创新产品应用场景进行延展,服务农村牧区;创新细分模式,将创新业务客群拓展到亟需普惠金融的弱势群体,以简易支付体验服务农牧民;创新支付技术,破解人民银行长期关注的现金净投放难题,服务农(牧)业;创新应用产品,建成涉农(牧)金融机构的流动金融网点,服务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4.
"降成本"是2016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包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我们通过调研温州企业融资成本、结构等,认为降低融资成本的重点是满足被正规金融挤出的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降低民间借贷比例,以达到降低民间借贷利率的效果。文章提出引导正规金融发展普惠金融、推进金融扶贫、规范发展民间金融机构等建议,以改善企业融资结构,引导企业融资成本下行。  相似文献   

5.
建立健全新型农村信用体系是提高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质效的关键路径。文章基于金融可获得性、金融配置效率、金融满足程度的普惠金融发展三个维度,运用博弈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揭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机理,并结合福建省南平市的实践与探索,从组织机制、征信系统、信用服务市场、信用评价体系、信用文化等方面,提出普惠金融视角下推进新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11—2018年在沪深交易所发生过交易的债券为研究对象,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降低了债券信用利差,尤其显著降低了民企债和非上市公司债的信用利差;而且在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越显著;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我国债券违约频频"爆雷"的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减弱市场整体违约风险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内生于风险控制的信用信息识别型信贷配给,及其诱致性、“碎片化”的农村二元性信用约束,是目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陷入困境的二个主要因素.创新金融与不同社会经济组织相联结的信贷供给模式,构建显性和隐性二元信用“共融、共享”的普惠型农村信用体系,是纾解困境、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这一概念.其中"普惠"就是要面向大多数,让广大农户能够享受到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特别是融资服务.而"数字"则是要求这项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主要服务于农户的智能化信用信息服务机制.这种情况下,将农户的信用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建立以户为基本农村生产单位和数据单位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就成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一项基础工程.而这项工程的实施,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通过授权使用的方式实现各机构共享;二是由涉农金融机构作为采集的主体,独立进行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数据服务于本机构的业务拓展,不与其他机构共享.吉林省四平市在深入推进"首批全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试验区"创建过程中,对两种方式并没有进行选择性排斥,而是对两种方式都给予了支持和鼓励,通过实践对两种方式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9.
文章总结了近年来人民银行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做法,指出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持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合法性、农村经济主体信用评价单一性、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制度缺失、信用激励与惩戒机制尚未发挥作用、县域普惠金融征信系统覆盖面有限等诸多问题,并从农村信用信息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农村信用信息平台开发与运用、强化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和完善农村配套金融服务体系等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移动支付的核心是提供点对点支付,其较强的"可获得性、实惠性、安全性、便捷性、适农性"等特征,已成为农村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工具,在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前景广阔。同时,在提高农村金融包容性、改善农村地区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普惠金融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为此,本文通过调研云南省移动支付及普惠金融建设情况,结合2016年-2018年全国数据,总结移动支付产业特征,研讨移动支付与普惠金融发展的关联性,探索两者之间在农村发展的影响程度,并通过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构建移动支付支持普惠金融发展路径图,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产业兴则乡村兴。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利用科技优势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完善服务网络、降低服务成本。近年来,我国围绕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进行了丰富的实践探索,但当前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仍面临一些挑战,未来应推动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数字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发展普惠金融"纳入国家改革战略发展目标。普惠金融是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的,其重点服务对象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下,只有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通讯技术为重要载体,及时把握普惠金融的未来发展路径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创新体系,才能启动小微企业、"三农"和低收入群体的巨大需求潜力并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在服务民生、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现实现状入手,提出高风险、高成本、高门槛和低信用、低效率、低层次问题造成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供需矛盾;接着分析论证了互联网金融在用户体验和大数据两个方面的优势,指出互联网金融可以有效化解"三高三低"问题,针对性解决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问题;最后结合互联网+行动的推进,从电商和金融融合、线上和线下融合、政府和民间融合、扶贫和发展融合四个方面为互联网+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建设的实施路径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对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测量方法改良的基础上,对中部六省2005~2013年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2005~2013年的近十年间,中部六省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都有所提高,且各省普惠金融发展指数都没有出现0值的情况。从总体上来看,2005~2013年,湖南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处于中部六省当中的最高水平,其次是山西、湖北、安徽、江西、河南,但河南在中部六省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增长速度最快。从分析中部六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看:农村人均收入、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数量、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普惠金融政策、当地信用环境等是造成六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乡村兴,民生富,天下安。乡村振兴关乎我国亿万农民福祉,必须行稳致远、久久为功。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户和涉农企业面临的融资方面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村的发展。随着农村网络的覆盖率不断提高,数字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助力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振兴。文章在资料搜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数字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中出现的服务对象数字素养不高、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提出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知识普及、加大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创新、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主体联动、加快信息基础服务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从经济货币化程度、服务设施与环境、涉农贷款核心业务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并指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存在服务群体分散化和信贷抵押稀有化、信息不对称下的信贷市场发展不健全等供给侧制约因素.之后从农村互联网用户数、互联网普及率、移动端服务普惠状况、商务交易类网民使用规模与互联网金融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状况.最后结合两个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农村普惠金融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供给侧路径:一是拓展基本服务渠道,二是激活普惠信贷模式,三是改良征信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从经济货币化程度、服务设施与环境、涉农贷款核心业务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并指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存在服务群体分散化和信贷抵押稀有化、信息不对称下的信贷市场发展不健全等供给侧制约因素.之后从农村互联网用户数、互联网普及率、移动端服务普惠状况、商务交易类网民使用规模与互联网金融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状况.最后结合两个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农村普惠金融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供给侧路径:一是拓展基本服务渠道,二是激活普惠信贷模式,三是改良征信环境.  相似文献   

18.
郭国峰  张颖颖 《征信》2021,39(2):88-92
农村发展需要政策扶持,金融体系的资金支持同样重要.普惠金融作为扶贫扶弱的金融体系,是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普惠金融推动乡村发展的内在机理,基于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普惠金融对农村发展存在长期正向效应的结论.进而提出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提升农民金融素养、注重普惠金融风险防控等建议,以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提升"三农"服务质效.  相似文献   

19.
《时代金融》2019,(3):6-7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普惠金融是国家助力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的有效金融服务体系,是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渠道。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助,而是为了帮助受益群体提升造血功能,要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发展可持续。在新时代,如何发挥普惠金融的重大作用,是社会主义金融体制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观点摘编     
<正>杜晓山:发展普惠金融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日前撰文表示,当前如何发展普惠金融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并提出三点具体建议。建议一是落实设立普惠金融基金的设想,赞同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曾提出可将所有金融机构营业收入的1%抽出来放进设立的普惠金融基金的做法,可以由国家指定用途、运营机构、运作流程和监督管理规则,统一调度,用于"三农"为主,同时兼顾城市的弱势群体和小微企业。同时制定一套普惠基金管理办法来支持"三农"和城乡弱势群体对金融的需求,解决当前争论不休的农村、中西部地区资金过剩的矛盾,也可能解决存款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